“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教为不教 百年名校见证古镇崇文之韵
发布:2024-08-14 13:27 来源:长三角时讯
步入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德才路校址,右手迎面便可见一尊叶圣陶先生塑像。巡校一周,质朴的校舍也不能掩盖百年名校不经意间露出的底蕴,从元时陆氏兴学斋,至新时代3.8万多平米新校址、3800多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学校走过的漫长足迹,也见证了千年古镇的立学之志。
历史:建学甫里,先贤遗韵润养的名校之风
在苏州甪直古镇上有两座名人墓常被念及:教育大家叶圣陶和晚唐诗人陆龟蒙。二墓相伴,所在处即是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的前身“甫里书院”的旧址。两位大家,与叶圣陶实验小学的渊源,还不限于此。据记载,早在元朝元统年间(即公元1333—1334年),陆龟蒙后裔陆德源“割私田四顷”,在甪直鲁望祠前建宣圣殿、明伦堂、大小日学斋,这就是有关叶圣陶实验小学建校的最早记录。
世事变迁,叶圣陶实验小学前后有名:“甫里书院”“甫里公学”(甪直旧称甫里)“吴县甫里小学”等名字。1904年年底,同盟会会员、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系的沈柏寒学成回来。当时,清政府宣布施行“废科举,办新学”的“新政”。沈柏寒一回到家乡就忙着筹集资金,将“甫里书院”改为新式学堂“甫里小学”。当时有学田数百亩,加上劝募所得,集贤建造了三层、二层教育楼各一幢和其他一些校舍,校内还附设幼稚园。沈校长在校前后任职达二十年,是叶圣陶实验小学有校史记录上,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到沈先生第二次出任校长的后期,甫里小学有20来个教学班,学生达700余人,教员40余位,为吴县境内办学规模数一数二的完全小学。
1916年,沈柏寒先生离开甪直,推荐吴宾若为校长。当时的甫里小学已更名为“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同年,受校长吴宾若之邀,23岁的叶圣陶先生来到了甪直,从此与甪直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叶圣陶把甪直比作培育自己成长的摇篮,亲切地称之为“第二故乡”。1977年,叶圣陶先生重返甪直,深情地为学校题词:“五十五年前,我在这里当过几年教师,今年五月十六日再到这里来,感觉特别亲切。我衷心祝愿全体同学认真学习,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进。同时,我也祝愿全体老师以身作则,善教善导,全力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在这段珍贵的题词中,“善教善导”不仅体现了对老师的高标准要求,更蕴含着对教育的殷切希望;而“全面发展”则既是对学生的美好祝愿。
2002年11月,征得叶圣陶先生长子叶至善先生的同意,学校更名为“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完成了名校的新时代华丽转身,并确立了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作为立校之本和兴校之路。“善教善导,主动发展”是学校的校训。
赓续:教为不教,一场跨越百年的教育实践
100年前,在时代的召唤下进行教育改革,叶圣陶先生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共同规划开展教育改革实验。他们自己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创办“生生农场”。“生生”两字指的是先生和学生,师生共同开荒种地,让学生在学农的过程中锻炼筋骨,磨练意志,懂得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100年过去了,“生生农场”不但在叶圣陶小学生生不息,而且规模扩张到了2000平米以上。
今年是校长邹文珍在叶圣陶实验小学工作的第37个年头,担任校长的第16个年头,她告诉记者,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学校素质教育的思想创新和实施中,一直发挥着启发、借鉴意义。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参加苏州市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对叶圣陶教育思想进行了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展,积极探索并初步构建了适应农村小学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四个层级教学模式:一级为“渗透级”,全程扶携,渗透自学;二级为“迁移级”,以扶为主,迁移自学;三级为“自能级”,扶放结合、目标自学;四级为“自创级”,少扶多放、自学有创。在此基础上,十四五,学校申报并通过了苏州市级前瞻性项目:生生课堂——基于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思想指导下的课堂转型,旨在把之前探索形成的四个层级的指导方法落实到每一堂课中。结合叶圣陶教育思想,提炼出“生生课堂”的本质特征:“生生课堂”是以生为本,教为不教,学为再学,教学相长的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那么多,哪里教得尽?样样知识一定要得老师教了才懂得,也不是办法,教育虽然着重在‘教’字,最终目的却在受教育者自求得之”。学生能自求得之,源于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如今,“生生农场”已经发展为每个班级都有专属的土地,每个学生都能以“小小农学家”的身份亲身参与到劳作中。学校还成立了“生生农学院”,鼓励学生通过诵读、测量、计算、制作、比较等多种方法,把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躬耕劳作,体验劳动之美,探究科学奥义,激发创造智慧。
传承实践,教为不教,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以身作则,善教善导,培养自主学习的阳光少年,已成为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
展望:至爱至诚,拓千年古镇的立学之志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对待生命,就应该给予生命的尊重。
叶圣陶先生说:“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教师承载着塑造孩子灵魂的重任。对于老师来说,唯有真爱,才能荡涤学生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认为,唯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和爱为阳光,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生长。为了将这份爱与阳光传递下去,校长邹文珍在学校推行了“看见孩子”的教育实践。“看见”既是一个动词,更是一种力量。真正地“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带着责任感“看”,“不管是顽皮的、文静的、聪明的,一个害羞的表情,一个期待的眼神,老师都应该是有心人,上心人。”让孩子被看见,让孩子感受到存在,成为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坚定视野。
在“看见孩子”的教育理念下,学校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金雪芳在内的一批优秀教师。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苏州市文明校园、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苏州市百年老校保护与文化传承先进学校等荣誉。
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地说过:当教师的倒出一杯水,得要准备一桶水。已经十几年了,学校坚持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叶圣陶先生墓前宣誓,参观叶圣陶先生纪念馆;研读叶圣陶教育著作,邀请专家导读,开展叶圣陶教育思想专题研究……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叶圣陶先生名字命名的公办小学,学校把叶圣陶教育思想融入到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创新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道路上,义无反顾、一路前行。
甪直历来崇文重教,江南烟雨滋养了无数名贤墨客,或忘情于水乡,或寄情于诗书。陆龟蒙归隐甫里,留下了“醉帆张数幅,唯待鲤鱼风”的名句;其后人陆德源创办甫里书院,丰达了古镇千年文脉;叶圣陶执教于甪直,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和创作生涯……岁月缱绻,文脉相续,百年名校见证了古镇崇文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