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 54 号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盐”归正传

发布:2019-07-28 13:20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7 月 5 日下午 3:30,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 43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这块位于盐城的自然湿地成为我国第 14 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 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一个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包括 16 个申报点。 此次成功跻身“世遗”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 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 二期申报涉及辽 宁、河北、山东等相关保护地。 申遗历程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历程: 2014 年 10 月———盐城开始着手调研、研究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2016 年 12 月———盐城成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了盐城市黄海湿地申报 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启动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2017 年 2 月 28 日———上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至世界遗产中心,辽 宁河北山东江苏 4 省 14 处沿海湿地进入预备世界遗产名单。 2018 年 1 月底———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作为 2019 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 2018 年 10 月 14-19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专家 Sonali Ghosh 女及 Tilman Jaeger 实地考察盐城提名地。 2019 年 1 月 25 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成立,监单位为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 2019 年 2 月 22 日———中国提交的补充材料中将条子泥地区作为一期提名的 一部分申报,并表示计划在 2022 年 2 月之前提交第二期的提名文本。 2019 年 5 月 20 日———世界遗产中心披露 IUCN 评估结果,建议“重报”。 2019 年 7 月 5 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地球留下的最“大”的礼物 盐城,位于江苏省中部,东邻黄海。 在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 它 面积约四千多平方公里,约占江苏全省滩涂面积的 3/4,全国的 1/7。 它如此之大,首要归功于黄河和长江。 在 1128-1855 年间,黄河改道向南,夺 了淮河的部分河道,从江苏北部入海。 它每年携带着约十几亿吨的泥沙,几乎占全 世界大河输沙总量的 1/5,可想而知,在它的入海口,自然会沉积形成广阔的三角 洲———最终入海口处的陆地向海里突进了 90 公里之多。 而长江,在江苏南部,虽然它携带的泥沙量没有黄河那么多,但是因为北半球 存在地转偏向力,河水向前运动的时候有向右偏转的趋向,而泥沙比水重,倾向于 留在原地,所以长江携带的泥沙更多会淤积在北岸,也就是靠近盐城附近。 于是,两相“夹击”,再加上海洋的作用,数百年源源不断的沉积过程,成就了 这片亚洲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 湿地,是和以森林为主的陆地、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某种程度 上,“湿”、“地”二字就可以代表它的内涵:狭义上,湿地是指“水体”与“陆地”之间 的过渡区域。 广义上,可以指“有水的地方”(当然也要与海洋区别开)。 或许在我们 的认知里,沼泽才是湿地的典型,但在广义的定义中,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稻田 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盐城黄海湿地,主要是一种沿海滩涂湿地(沿海地区有多种湿地类型,滩涂是 海滩、河滩、湖滩的总称)。 它处于潮间带,也就是海水涨到最高点与退至最低点之间 的海滩范围。 正因为它有时会被海水淹没,有时又露出水面,兼具陆地与海洋的环境特征,具 有“双倍”丰富的资源。 但不止于此。 这里属于粉砂淤泥质海滩,比岩滩要更利于多种生物的生存。 这也 与它的成因有关。 一方面,黄河与长江在这里沉积了大量细颗粒泥沙,另一方面,海 水中细腻的粉砂和黏土在涨潮时也会被带至平缓的潮间带, 这里海水动能较小,它 们便会沉积下来。 这种颗粒较小的黏土比表面积较大,而且有导电性,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同时一 些矿物也可以吸收水分等物质,这些都使得粉砂淤泥质海滩可以固定水分、盐分等 营养物质,构成极佳的生态环境基础。 此外,这里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兼具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特点,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气温 13—16℃,年平均降水量 1000mm 左右。有 地利,也有天时,难怪这里成为了各色生物的乐园。 珍稀动物的家园 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地理条件,盐城黄海湿地有动植物 2600 余种,其中有 14 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 大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麋鹿、中华鲟、白鲟),还有 85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獐、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等)。 值得注意的是,盐城黄海湿地处于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中。 它的地位不仅在 国内迁徙中举足轻重,也是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中的重要环节。 每年春秋,有 近 300 万只候鸟经停盐城,有 20 多万只在这里越冬。 在丰富的动物中,国内常关注 的有珍稀物种丹顶鹤和麋鹿。 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 丹顶鹤,你一定不陌生。 “松鹤延年”,就是古人将傲然的松与高洁的丹顶鹤并称 以表达美好的寄托。 但实际上,丹顶鹤足有四趾,三趾在前、一趾在后,后趾小而不能 与前三趾对握,所以它们不能栖于树上,而是生活在平坦的湿地环境中。 丹顶鹤对于栖息地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觅食、繁殖都在水深 20-40cm 的水域 中。 而盐城湿地,既有水源,又有滩涂可以觅食鱼虾和软体动物,并且气候适宜,有植 物可以遮蔽,自然成为了丹顶鹤越冬的佳选。 全球仅有 2000 多只丹顶鹤,在其中约 1500 只迁徙的丹顶鹤中,每年冬天来盐城湿地的就有 1000 只左右,难怪这里有“丹顶鹤第二故乡”之称。 它们会从 11 月 份一直停留到次年的 3 月份再返回北方。 全球最大的麋鹿基因库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脸细长又不是马、角分叉又不是鹿、脖颈长又不是骆驼 (也有说蹄大又不是牛)、尾有黑毛又不是驴。 正是因为长相奇特,它一直是家喻户晓 的动物。 麋鹿本是我国特有物种,曾繁盛地生活在沿海滩涂。 但由于人类过量捕杀,清末 只剩 200 多头,八国联军侵华后又将麋鹿全部掳至欧洲,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1986 年,国家从英国重新引进 39 头麋鹿(13 雄,26 雌),落户黄海滩涂湿地(现在这里建 成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努力,2018 年这里的麋鹿数量已经 达到 4556 头,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饲养是为了保护脆弱的物种,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它们能 够独立地回归于自然中,所以动物保护,总会伴随着动物野放实验。 而现在,野外麋鹿种群数量已经达到 900 多头,甚至繁衍出了子六代,结束了全 球千年以来无完全野生麋鹿群的历史,这对于人类拯救濒危物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义。 濒危物种关注点 在国际上,专家们还关注勺嘴鹬、小青脚鹬等 23 种鸻鹬类(鸟类)。 盐城湿地申 遗主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教授解释道,“因为潮间带对 于鸻鹬类极端重要,但全球范围内的围垦使得潮间带威胁最为严重,因而鸻鹬类有 不少物种在灭绝边缘。 ” 而在盐城湿地,却发现了极濒危物种勺嘴鹬。 当英国、俄罗斯的鸟类学家看到它 时,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 勺嘴鹬,全球数量不超过 500 只,属于极度濒危的等级。 每年,它们都会进行一 次长达 5000 公里的迁徙,从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境内的繁殖地,飞往中国南部、孟加 拉和缅甸等处的越冬地。 在这之间,盐城湿地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全球超过 50%的勺嘴鹬都会来到 此。 可以说,盐城湿地的状况,直接关乎多个物种的存亡。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 忠秋教授认为,“盐城湿地一旦被破坏,麋鹿种群会显著下降,丹顶鹤大陆种群可能 就此灭绝。 ” 而其它的一些候鸟,由于对栖息地非常“忠诚”,它们的繁殖地、迁徙停歇地、越 冬地固定不变,迁徙路径代代传承,一旦一处栖息地消失,随之而来的很可能也是它 们的消失。 不止于大 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往往体现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上。 但人类并不是愿意主动破 坏自然,而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它与自己的关系,或是以为和自己的利益有冲突。 于盐城湿地而言,它不仅仅是动物的家园而已,它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 许多意义。 比如,它可以降解污染物。 其中的植物、微生物可以通过过滤、吸收或降解 等方式将一部分有毒、有害的物质“净化”,避免这些物质通过循环再次产生危害。 一 些地区就曾将湿地用作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 再比如,它可以通过植被与植物的根系来消减一定海浪、台风的冲击,保护沿岸 地带。 2004 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对海岸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但有红树林(一种湿地 类型)分布的海岸区域受到的破坏程度要小得多。 它也可以防止海水回灌,避免海水 侵入河流而影响淡水供应。 再比如,它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 据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可以 固定陆地生物圈 35%的碳,总量为 770 亿吨,是温带森林的 5 倍。 而在发展与保护的权衡中,人类也一直在探索与自然共存的方式。 早期,人们只 觉得湿地是蚊子嗡嗡的没用地方,所以常会进行围垦,用于发展经济。 现在,当地正在 探索生态旅游的新方式,将盐城湿地划分为绝对保护的核心区、接受科研的缓冲区、 以及可以适当开放的实验区,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发展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养分充足,生产力极高,也可以作为一部分植物产品的来源。 现在,盐城湿地的部分重要区域已经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 目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旨在呼吁全球对于珍稀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 统给予关注和保护。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志军教授就此强调,“在关注野生动物物种的同时,更 需要关注它们的栖息地。 栖息地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果栖息地受到破坏,动物 保护就成了空中楼阁,动物的种群将难以维持。 ” 或许,相比专家,我们现在不能直接做些什么,但保持关注,也是一种终会起到促 进效果的作为。 世界遗产,正是地球岁月留下的礼物。 而人类,有积累,才会富有,有保护,才有传 承。 候鸟天堂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 的停歇地、越冬地、繁殖地,受胁物种数达 23 种,几乎覆盖了该迁徙路线所有的 25 种 受胁物种;这一区域是极危物种勺嘴鹬超过 90%全球种群的栖息地、换羽地,是小青 脚鹬、大杓鹬、黑脸琵鹭、大滨鹬、黄嘴白鹭的重要栖息地,是黑嘴鸥的繁殖地,也是丹 顶鹤最高 80%全球种群的越冬地。 鉴于黄海湿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威胁, 世界保护大会分 别于 2012 年和 2016 年达成了“加强黄海生态区湿地保护”的决议。 中国政府积极应大会决议,于 2016 年启动了申遗的相关工作,并于 2018 年提交“中国黄(渤)海候栖息地(第一期)”申报材料。 据 IUCN“黄海潮间带栖息地”的评估报告表明,在整个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 线的 16 处潮间带水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中,有 7 处位于黄渤海区域。 其中盐城黄 海湿地是面积最大、重要性最高的一块,对整个迁飞路线的贡献位列全部 1030 个重 要候鸟栖息地第三名。 “第一期提名地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 通过努力,能够成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保护世界遗产的成功典范。 ” “盐城黄海湿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湿地保护管理的 信心。 今后,盐城将继续加强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生态系统治 理,共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起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世界遗产地提 名表决后的发言中,盐城市市长曹路宝向世界发出邀请:来大美盐城,感受奇妙的辐 射沙脊群、百万只候鸟的幸福天堂、滩涂湿地“鹤舞鹿鸣”的独特魅力。 盐城的努力 近年来,盐城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来盐过冬的 候鸟数量逐年增加,麋鹿种群不断扩大,盐城独特的生态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 织和专家学者认可。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对媒体说:“我们致力于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就是希望与国际 组织就湿地保护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引入先进的国际理念,学习外地的成功做法,切 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增加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相信在国家部 委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盐城将通过申遗工作,成为经济发达、生态禀赋独特的 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 戴源表示,滨海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对盐城的馈赠,“我们将倍加珍 惜这份世界稀有的生态家园,始终把守护、保护作为第一责任,进一步加强问题整改、 深化湿地保护,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建立问题清单,逐一 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整改到位,努力将盐城黄海湿地建成一个集生态、科 普、旅游为一体的世界性自然遗产地,为全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盐城贡献。 ” 据地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大丰中华麋鹿园此前发布的信息,中 华麋鹿园作为盐城黄海湿地的重要景区,植被覆盖率达 70%以上,完好保存了麋鹿赖 以生存的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麋鹿由 1986 年引进时的 39 头发展到现在的 4556 头, 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壮大了麋鹿种群数量,创建了世界上最大 的麋鹿基因库,形成林、草、水、鹿、鸟共生的壮丽景象。 麋鹿园景区作为盐城唯一一家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一直以和谐共生、 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依托珍稀动物麋鹿及 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游、科普游和文化游,使景区成为 周边景区发展的楷模。 景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非常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 坚持 “资源保护永续利用,保护开发有机去年结合”的原则,大力保护麋鹿种质资源、周边 湿地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包含江苏盐城南部候鸟栖息地(YS-1)和江 苏盐城北部候鸟栖息地(YS-2)。 这两个区域一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 线上的咽喉位置,每年都有大量的濒危鸟类选择在此停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