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虎金:鸟笼之路
发布:2019-07-04 11:4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中国人养鸟的习俗自古有之,古时的文人,读书之余, 虎心雕笼 作鸟笼的师傅,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叫任瑞林。这位老先生制
多以莳花养鸟作为休闲手段,藉以怡悦性情,陶冶情操。 鸟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袁牧教授正在写作 《大国工匠———南 作的鸟笼,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求购者要先把鸟笼钱 2
笼 则 是 养 鸟 器 具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 伴 随 着 文 人 雅 客 的 参 笼泰斗颜虎金》一书,几乎每周都要带着学生去颜虎金的工作 元钱付掉,至于何时拿到货说不准,但至少排在 1 年以后。
与,鸟笼的工 艺 逐 渐 提 升 和 革 新 ,鸟 笼 慢 慢 成 为 了 一 种 可 室。 82 岁高龄的大师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记忆力不输年轻 这位任老先生十分珍爱自己的技艺,从不收徒,且防止别
观赏的文玩。 人,侃侃而谈,说到精彩之处,往往自动切换到“说唱”模式,情 人的偷师已经到了严防死守的地步, 他做鸟笼的地方任何人
中国鸟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各地以不同技艺特色,形成 不自禁地说起了“大书”。 不得进入,他在楼上做的时候,他的太太就在楼下“站岗”。 因
各自的流派。 其中南笼主要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以 年轻时的颜虎金,正经学过说书,而且差一点成了一位说 此别人连他做鸟笼的工具都没见到过。
方笼为主,玲珑小巧,形似官印,因此又名“官印笼”。 南笼从 书人。 小时候家对面就是书场,他时常跑去听书,嘴巴甜,把 颜虎金考虑到拜师这条路是无论如何走不通了, 便千方
选料到制作,再到抛光打蜡,共要历经 20 多道工序,小工艺 说书人哄得心花怒放, 就经常在空闲之余传他说书的技巧。 百计买来任老先生制作、 被主人不慎损坏的鸟笼, 拿回家拆
100 余道。 南笼对原材料的切割精度也近乎苛刻,做鸟笼的近 然而生活终究没有让他讨得了轻快的营生。 6 岁私塾,9 岁辍 解、研究,反复琢磨,“反向工程”做了两三年,把各个工艺环节
百根竹丝,规格最粗的 2.8 毫米,最细的仅 1.2 毫米,经切割打 学,14 岁那年父亲重病,家中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还有一个 都吃透了。 拿到市场上,大火,被赞叹工艺更在任老之上。 听
磨后,必须粗细一致,直径误差须控制在正负 0.5 丝之间。 同 老奶奶,八张嘴要吃饭,母亲打发他去当铺把所有能当的东西 说苏州有一位年轻的颜师傅鸟笼做得漂亮,许多上海、杭州等
时,对笼门、笼脚、门花、围档和跳档等部位的雕琢也精益求 全部当掉了,借此度过艰难时日。 周边城市养鸟者也都纷纷找上门来,定制鸟笼。
精。 要历经 12 道小工序的平分雕、17 道浮雕、15 道镂空雕和 十五六岁时候,变故还是来临了。 父亲去世,母亲再嫁, 同行也许是冤家,但也许也是惺惺相惜的,任瑞林老先生
11 道阴雕。 打磨后每只成品的重量也要在 102-108 克之间, 弟弟妹妹送了人,奶奶也故去了。 只剩了他自己跟着母亲。 十 就是后者,发现有个年轻后生势头大有超越自己之势头,竟主
超重的即被视为废品,只能毁掉重做。 八岁过后参加工作了,一想起弟弟妹妹们来,他仍每每在深夜 动找上门来:“虎金啊,我看了你的笼子了,我是蛮佩服你的!”
在过去,鸟笼制作的技艺被圈内人称做“暗行”,秘而不 里哭醒。 得到大师首肯,颜虎金并未志得意满、喜形于色,反而更
宣。 苏州人制作鸟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近千年 第一份工作,无锡硕放镇修建机场,他做土建,苦活。 半 加谦逊,尊任老为师。 自此二人成为忘年之交,任老先生在技
来苏派鸟笼独树一帜,成为文人竞相追逐的雅物,直至今日亦 年后,又跑去大西北,甘肃天水一带,修建铁路,他做开山放炮 艺方面悉心指导、倾囊相授,告诉颜虎金毛竹该怎么选材,怎
是如此。苏式鸟笼多有金银镶嵌、金丝扎线、雕刻等装饰工艺, 的活计,苦加危险。 再两年,回到苏州,进当时的苏州砖瓦厂, 么处理, 要立冬过后再上山选料、 一定要选 7 年以上的老竹
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宋、明清时期的苏派制笼大师、能工巧匠 经历他一生中最苦的日子, 一天要搬运超过 60 吨的坯料,这 子;竹子要从山上扛下来,不能拖下来;煮竹子要煮到什么程
们,制作出了许多传世精品,但到近代制作工艺大多已失传, 时候他只有 21 岁。 度;一定要过黄梅天过后再把保藏的竹子拿下来使用等等。
传下来的实物也更是难得一见。 年少时的难,和青年时的苦,教会了颜虎金一件事情,那 颜虎金骨子里有一种叫做“死磕”的 DNA,在工厂的时候
现在, 苏派鸟笼制作技艺已经入选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 就是对穷苦人的悲悯。 这是他日后无偿授艺的道德原点。 28 曾为同事打抱不平愤而“出头”,做鸟笼的时候更把“死磕”的
文化遗产名录。 苏派鸟笼技艺的当代源头颜虎金被认定为江 岁那年,颜虎金考虑,不能再让孩子跟着自己受苦,于是他开 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满意于雕花的工艺, 得知浙江东阳
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是苏派鸟笼当仁不让的代表者和当之无 始寻找赚钱的门路。 有一次他在地摊上看到一本关于鸟笼和 的木雕技艺精致入微,便专程前往东阳寻访名师。他在任瑞林
愧的“南笼泰斗”。 玩鸟的书,当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他又满苏州地溜了一圈, 老先生所授中草药熬煮上色秘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改良,从
“当代源头”四字,绝不是作者的过誉。 作为一门古老技 发现养鸟、玩鸟的人群颇为庞大,他进一步笃定做鸟笼应该是 而使被处理过的竹料长年不霉、不蛀。
艺在当代的发端,他当得起;打破其作为“暗行”的单线传承格 一门不错的营生,只要做得好,永远不愁人买。
局,从而大范围开枝散叶,形成浩浩汤汤之势,他更当得起。 养鸟、遛鸟的雅好,在中国已经盛行了几百年,在养鸟人 冰临梅顶
当前我们国家所提倡和引导的精准扶贫, 他早在几十年 眼中,鸟笼的品质,直接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因此好的 说到“死磕”,不能不说颜虎金死磕了 20 年终致成功的一
前就开始做了,他的传授与扶持,让安徽、浙江一些地方整个 鸟笼一向备受追捧。 苏帮的鸟笼,自明清以来就非常有名,玩 项失传绝学:冰梅顶。
村子大部分人都得以以鸟笼制作为业,全村脱贫致富 鸟界素有南笼北笼之说,南笼指的就是苏帮鸟笼,而北笼,指 冰梅顶鸟笼,集各式雕法于一体:主框架采用圆雕,笼身
———在这里,他亦是源头。 的则是天津帮做的鸟笼。 那时候苏州叫得上名号的有三个制 采用双面雕花插屏,笼顶和笼身则处处有浮雕痕迹,顶部洒缀五朵冰梅,清新古朴。 在颜虎金最具代表性的 想要一窥堂奥,偷师窃技,据为己有。 这是一
苏式冰梅顶葫芦藤绞丝绣眼笼中, 他用到的 种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不能站在道德
材料有竹、瘿木、象牙、金、银、铜等,使用的工 高点去评判他们。
艺有绞丝、浮雕、镂雕、圆雕、两面雕、浅刻、镶 颜虎金拥有这样的“不传之秘”,按照正
嵌、錾金、鎏金等。 所谓的冰梅顶,是形似官印 常的逻辑也理当如此,把自己保护起来,防止
的鸟笼其顶部状似花窗的结构, 看似使用的 别人偷学,另一方面也不可以收徒太多,以免
镂空工艺实则完全不是, 而是由七八十根长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短不一的“梅梗”,采用榫卯结构精巧连接,而 然而颜虎金没有。 他总是常常想起自己
不用任何胶黏材料,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但搭 曾经的艰难时事, 他每每看到那些为生存和
好的积木如何能经得起横向的撞击? 生活而负重前行的年轻人, 他就仿佛看到了
上述描述, 可能会有来自结构力学方面 年轻时的自己,一种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他非
的质疑———失去了竖向的支撑, 这种水平面 不珍惜自己的“羽毛”,他只是觉得他的“羽
的连接结构岂非脆弱不堪极易压垮? 这便是 毛”能够帮得到他们,帮人的那种快乐,要比
冰梅顶工艺的强大和神秘之处———经颜虎金 那种“只有我能做”的快乐强烈得多。
多次的公开测试,在其顶面压上 80 斤的重量
仍岿然不动。 “穷”徒“笼”路
这个绝技是 100 多年前苏州的制笼匠人 在浙江临安西北郊距城区约 10 公里处, ▲颜虎金·玉竹冰梅纹鸟笼局部
的发明,然而或已失传许久,连收藏界都罕有 有一处青山起伏、翠竹摇曳的山谷,属于浙皖
听闻。 颜虎金是在 48 岁那年听说一个上海藏 交界天目山的一部分, 锦城街道青柯村就坐
家在苏州收了一对极品鸟笼,便一路寻访,最 落在其中。 在这方山塆里,捕鸟的习俗一度沿
终与鸟笼未有一面之缘, 只得了鸟笼的两张 袭经久,捕的多数是画眉、相思鸟、绣眼等观
照片———然而已足以令颜虎金深感震憾,100 赏鸟类,拿到杭州、上海、江苏的鸟市出售,这
多年前之人如何做到把几十根独立小小的骨 是一门不错的营生。 然而后来鸟不给捕了,青
骼连接成一个具有强支撑力的整体, 百思不 柯人遂断了这一营生。
得其解。 天目山是颜虎金竹材取料的地方, 大山
颜虎金足足思考了 20 年, 未敢动手,亦 深处的毛竹是制作鸟笼的上选良才, 因此是
毫无头绪。 然而他并未放弃,直到 68 岁那年, 颜虎金经常性的“打卡”之地。 这一天,颜虎金
方才逐磨出一些门道决心一试。 难以尽述其 来到了青柯村。
中历经了多少困难和失败, 然而最终竟给他 这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的事了,那时的青
做出来了! 柯村很穷,村民闲散,无事做的季节,冬天烤
冰梅顶系列鸟笼, 应该说是颜虎金的独 火夏季乘凉。 颜虎金遇到的年轻人叫来水根,
门绝学了,又因其工艺繁复,产量稀少,14 年 憨厚而朴实,颜虎金虽是恰巧路过的陌生人,
只出了三十多个成品,因此极受藏家热捧。 颜 却仍然热情备至,引至家中好生招待。
氏出品的“虎”字标冰梅顶鸟笼,价格通常都 “你要不要跟我学做鸟笼? ”
在数十万元一只, 媒体曾报道过颜虎金一只 “做出来有人要吗? ”
卖到 18 万元的“天价”鸟笼,然而事实上,这 “只要你做得好,就保证会有人要。 ”
并不是颜虎金作品里面最贵的, 他有一对被 那是颜虎金第一次产生收徒的意愿,来
浙江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成交价是 58 万 水根也自然成了他的第一个徒弟。 不但来水
元。 根,村里还有六七个小青年都想学,颜虎金全
武侠小说中,凡拥有独步天下之绝学者, 部收了。 颜虎金把鸟笼制作技艺慷慨传授给
大抵都只传一两个最亲近之人, 而不会广收 来水根, 通过来水根又传带出江红星、 方新
门徒,即便徒弟较多,也不会倾囊相授,尤对 华、来炯炯等诸多“南笼”弟子。 在他们的带领
“看家本领”更有所保留。 旧时有一手绝活的 下,青柯村昔日的捕鸟“猎人”,集体向鸟笼
手工匠人也往往如此, 视一身绝技为最高机 “匠人”转型,于今已经传承了四代人,全村共
密,秘而不宣;而羡其技者则无所不用其极地 有 100 多人从事鸟笼的制作。 在颜虎金的第一代青柯弟子中,名气最大、手艺最好的当数童育敏,他现在 是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杭州市人大代表颜虎金对徒弟们不但授之以渔, 而且还授之以市场,把 各地的一众鸟笼经营者都介绍给徒弟们,让他们做出来的东 西卖得出去。 童育敏贴身跟随颜虎金三年。 艺成,出师。 颜虎金感觉 身边“空”了,要再招徒弟。 招什么样的? 他立了规矩,标准只 有一条:必须是穷的地方,穷人家的孩子。 还有一个不成规矩的规矩,自青柯村收徒之后,他基本 上一次只招一个,这样可以更加悉心地指导,达到手把手的 程度。 有一次, 颜虎金看到门口来了个买糖葫芦的中年人,外地的口音,与之一聊,是安徽凤阳的。 言语里有许多的艰 辛和不易,颜虎金于是买下了他所有的糖葫芦,还给了他一 件新工作服。那人激动不已,遂与颜虎金聊得更加热烈起来。 当他知道颜虎金专业制作鸟笼之后,试探性地说:“我有个外 甥在老家,17 岁,还在读书,挺聪明的,能不能跟你学点本 事? ” 这个 17 岁的孩子,就是陈传发,颜虎金的第二个徒弟。 陈传发出师后先是在彩香花鸟市场开店,后回到老家开了鸟笼厂,再后来,“野心”勃发,想去上海拓展市场,没想到得 到了师父的大力支持:“你要是能在上海开拓市场,那你就算 成功了。 ” 听了师父的话,陈传发去了上海。 成功没有想象中那么 容易,当时上海已经形成了本土化的鸟笼市场,陈传发碰到 了许多困难。 富有创新意识的陈传发想用与众不同的技艺 挤进上海市场,他用高档的材料,精湛的雕花,镶嵌金丝等精 妙绝伦的方法赢得了许多上海人的喜爱,逐渐在上海立稳了 脚跟。 现在的陈传发现在是上海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上 海享受特殊人才的待遇,他制作的鸟笼最高能卖到二十七八 万元一只。 山村巨变 涉水齐武近黄昏,登山滩培夏虫鸣。 身带吴中雕虫技,云雾深处觅传人。 1993 年夏天, 颜虎金前去黄山歙县, 途中即兴作诗一 首,这首诗交待了他此行的主要信息。 齐武、滩培都是村,涉 水、登山,道路艰难,时值夏虫鸣叫之时,只身来此生僻深山, 只为一件事———身带绝技,寻觅传人。 故事依然得从青柯村讲起。大徒弟来水根的女儿被颜金介绍到苏州工作, 和当时还是一名厨师的方新华恋爱、结 婚。 婚后的方新华,辞了工作,专程跟着岳父学做鸟笼。 方新华是安徽歙县人,歙县人文底蕴深厚,作为中国传 统文房四宝中的两宝徽墨、歙砚均出自该地。 然而方新华的 老家,歙县的滩培村,却是一个隐藏在大山里面的贫穷小村, 那时候的滩培村一年的收入非常微薄,可谓入不敷出,甚至, 很多家庭每年需要靠借贷来度过春节。 学了赚钱本事的方新华,惹来了全村青少年的羡慕。 其 中一个本家少年,叫方清华,当时只有 19 岁,决意也要学鸟 笼制作技术。 “眼高”的方清华没有跟着方新华前去青柯村, 而是来了苏州,直接找到颜虎金要拜师学艺。 听方新华一讲他们老家的情况, 颜虎金便得出结论:的 确穷,符合他的收徒条件。 但他还是想去方新华老家去看一 看到底是什么样的。 于是就有了前文“涉水”一诗。 滩培位于 歙县南部,距离歙县县城 50 公里,交通极不便利,2010 年才 打通与乡村公路连接的机耕路。 颜虎金跟着方清华从齐武村车站下了汽车, 翻过三道 山,又趟过齐膝深的河水,到达方清华家已经是后半夜了。 颜虎金滩培村这一看不要紧,直接“看”出了一个“鸟笼 第一村”,滩培村人几乎都是姓方,一个大家族,总共 60 多户 人家,如今竟有 100 多人从事鸟笼的制作。 一个村子,竟“承 包”了江浙沪鸟笼一半的市场份额。 大部分滩培鸟笼都是几百块一个的基本款素笼,和售价 3000 一 5000 元中端品质鸟笼。 也有方清华、方华兄弟等一 批优秀者专做数万元一只的高端笼。 每个家庭最少年收入在 10 万元以上, 家家户户都有在 歙县县城,乃至于苏州、上海等大城市买了房。 滩培村天翻地覆的改变让颜虎金十分激动、欣慰,遂又 写了七言诗一首:“穷山僻壤屋简陋,山民艰辛脸带愁。 自从 做了苏帮笼,家家户户盖新楼。 ” 2019 年 5 月 26 日,袁牧教授带领学生陪同 82 岁高龄的颜 虎金大师重走了当年的授艺之路,再进滩培村,采集专著创作 素材。 许多徒子徒孙专程从外地赶回看望颜虎金,爱徒方清华 还特地撰写了一封感谢信,致敬颜老。 信中深情地说: “滩培《鸟笼村》的来由――因苏州南笼泰斗颜虎金大师 于上世纪 90 年代把苏派鸟笼制作工艺带到黄山滩培村,才 会有现在的鸟笼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颜虎金大师这种 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滩培人学习和尊敬。 换句话说,没有颜 师傅传艺,就没有今天的滩培鸟笼……如今滩培一大批村民 靠做鸟笼脱贫致富,可喜可贺。 “因此,曾经帮助过我们、给予我们吃饭手艺的人――是 一生中的恩人和贵人,作为有良知的手艺人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