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舒适度

发布:2023-08-15 13:05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魏云革
 
数年前,在昆山居住之时,曾与母亲商议,是否愿意来苏州生活,倘若愿来这边生活,可以给她们购置一套小房居住,母亲告知我不愿意。
随后,我在县城给父母购置了一套房,一则,父母可居住,二则,我回去也有个落脚点。然事与愿违,县城新居装修妥当后,父母依旧不愿来县城居住。于父母亲而言,住着最舒服的地方,还是乡下的那个家。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理解父母,为何选择住在乡下,乡下的那个家,冬季酷寒,大门终日敞开,寒风从堂屋对穿而过,室内与室外温度相差无异。夏天酷热,蚊虫肆意,一到晚上就要点那种“毒蚊香”。若居于县城,无论是在生活质量上,还是在居住环境上,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然于父母而言:“由俭入奢难”,这里的“奢”所指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与好的居住环境。对于这种不理解,在我心里一直延续了许久许久,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所见一事,让我幡然醒悟了过来。
那日,在临行回县城时,见母亲与一位外出摘茶叶的阿姨打招呼。阿姨从门口经过时,母亲问道:“你去哪里了?怎么拿个篓子?”
阿姨道:“去摘了一天的茶叶,摘了自己喝”
母亲道:“搞到现在才回来啊,那你晚饭吃了没有?”
阿姨回道:“没有吃,回去再烧”
母亲道:“就在我家吃,我们刚吃好,你一人在家好到烧”(烧饭没有意义的意思)
那位阿姨道:“不了,烧起来快”
母亲赶紧追上去道:“我们刚吃完,晚上还有不少菜,你吃了再回去”
……
在回县城的路上,禁不住沉思了起来,家乡于我而言,有着抹不去童年与少年的回忆,然中年以后,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慢慢地,慢慢地,那些镌刻在脑海之中的童年与少年的记忆场景,都开始斑驳破碎了起来。许多许多的回忆,都难以拼凑到了起来。
童年时,记忆中村口那口危桥已被崭新的大桥所替代了。少年时,曾与外婆一起在村东头满山捯过花生,拾过红薯,那时、那景、那人如今都荡然无存。遍山的庄稼地如今被一片片树林、一排排茶叶所取代。那人,如今已在黄土陇中,再也不能与我言语了,唯有思念长存在心。
家乡与父母而言,应该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存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一人一物,都曾伴随着他们走过幼年,童年,中年,老年。父母孩时的伙伴都聚集在村子里,他们饭毕后,可以四处串门,闲暇时,他们会邀请好友来家里小聚一番,农忙时,可一边农作,一边闲聊,说着笑着,一天又一天,过着甚为舒服。
幸福,莫过于如此般,在自己最舒适的圈中生活着。善于健谈又不识字的母亲,倘若将其安排在县城生活,估计是在让她遭罪。又忆母亲言:“我还有一位97岁的爸爸在身边,所以哪里都不能去”
曾几何时见过这么一段文字:“倘若我们都已长大,父母依旧还在努力,那我们长大的意义又有何益?”这句话引申为:“倘若我们都已长大,父母依旧将就着生活,生活质量依旧没有发生改变,那我们长大的意义又是什么?”
于是做了一个决定,提高父母的住家舒服度。首先改善厨房环境,打个新灶,换个橱柜,橱柜面。母亲闻之后,连忙说不要花钱,这个灶很好,云云一大堆。
母亲说的老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原来家中养猪,打的是二口灶,现猪也不饲养了,二口灶也就显得多余,加之时间又长,另个灶漏烟,于是商议扒掉老灶,打个独灶。将拆下的砖块,用瓦刀剔干净,一一码放整齐,准备后期打灶所用,现在村里花钱都请不到小工了,新灶隔天就打好了,做了大半天的小工,打灶师傅还夸我是做小工的料,眼里有活,配合得很好!我笑道要不收了我吧,做你的关门弟子,师傅笑言:“不行了,已经收了十六位徒弟了”……灶打好后,母亲说独灶好烧,尤其是汤罐的水,一餐饭下来要滚数次。
接着就是将原来的洗水池,操作台全部拆掉,换个新的白锈钢操作台面,并做了一个吊橱。将原来的砖砌的玻璃小门拆掉,也换了新的橱柜,如此便于储物,也便于做卫生。
忆多年前,每每回家帮母亲搞卫生,母亲都会说:“明天去街上搞两个玻璃门,那样东西放在里面要干净点”。如今好了,也无需明天去街上了。那种玻璃小移门,已经成为历史了。本想给水泥地面上铺瓷砖,母亲说千万不要铺,铺了下雨天回潮,而且容易打滑,等年龄大了就危险了,想想也是,水泥地有着些许粗糙不美观,但它终有益处的一面。
忽忆起,在魔都之景,给家中阳台玻璃处换了一个大的百叶窗帘,清晨起来后心情就不一样了。美好的事与物,都会让身心愉悦起来。希望新的操作台面及新的厨房环境,也可以让父母亲身心愉悦起来。随后是购置微波炉,后期热饭热菜也便利得多,也将家中窗户装了大纱窗,杜绝蚊虫及竹叶入室。其后也联系做窗户的,将母亲的房间增加一个窗户,如此空气也好很多。
“我们只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见识了他们从未见过的繁华”。当繁华已被我们阅尽时,当我们的肩上已可受力之时,我们是否也可以让父母站在我们的肩上,见识到那份繁华了?当我们有些许能力时,是否也可以去改善父母亲生活的舒适度,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的晚年的生活不再将就!
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初心都是让自己的父母过得开心,住着舒心。我们应尊重老人的选择,不要用年轻人所谓的孝训方式去孝顺老人。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