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解锁旅游新体验
发布:2023-05-14 14:45 来源:长三角时讯
拙政园内游人如织,客流量持续攀升;山塘街上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在金鸡湖畔欣赏“橘子海”落日;在江南水乡古镇体验多彩非遗;在太湖深处的古村中品味浓浓乡愁……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苏州文旅活动丰富多样,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假日期间,苏州共接待游客91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9.9%,实现旅游收入110.2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7.8%。
何以最江南,君到苏州见。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纵深推进文旅融合,不断推出富有“文化味”“江南韵”“新潮感”的沉浸式旅游新玩法、新体验,并以“一盘棋”思维和“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服务,持续提升旅游品质。
乘势而上开新局。当前,苏州紧盯在全国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两大目标,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抢抓文化数字化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地标产业、支柱产业,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江南韵、国际范 旅游市场活力奔涌焕新
“太火爆了,我堵在了真江南!”来自西安的00后姑娘孙静美,因为深受“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这句诗意的话感染,便动身来到了苏州。行走在平江路上,望着粉墙黛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傍人家的景致,孙静美惊呼:“这就是我梦中的江南!”
今年“五一”,像孙静美这样冲着“真江南”来到苏州的游客不计其数。镜头转向另一条苏州老街,在观前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欢腾热闹,路边不少摊点排起了长龙,创意咖啡店、茶铺几乎都是客满,碧凤坊广场上的古风游园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商家忙前忙后,热情接待着远方来客,纷纷感慨: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据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统计,“五一”期间,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14家园林景区入园游客近65万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可见苏州古典园林的人气依然高涨。
园林游人气爆棚,文化游同样火热。作为苏州的文旅地标,苏州博物馆本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经典之作,也是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提前7天预约的门票,在6分钟之内就全部抢完了!”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五一”,与2019年同期相比,苏博前4天参观量增长92.51%。同时,观众对文创产品的消费热情也很高,毛绒版的吴王夫差剑和四季瓶安小花器冰箱贴最热销,广受好评。
漫步古城古街,享受雅致江南韵;走进古镇古村,体验浓浓乡愁味。
竹刀劈篾、过剑门刀、娴熟编织……在吴江区黎里古镇的竹器行里,今年68岁的吴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富林精彩展示着竹编这项传统技艺,引来不少市民游客围观、拍照。“这些竹篓、竹匾,以前都是江南人家的日常用品,现在用的少了,我们也在创新开发各种新产品,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上传统文化。”周富林说。
吴中区金庭镇的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最南端,缥缈的湖景和美味的湖鲜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体验。村口那棵古老而又高大的香樟树旁,总是围满着游客打卡拍照。老香樟是明月湾的“大明星”,千百年来伫立于此,守护着古村朴素恬淡的生活,守护着游子们心中的乡愁。
一面古典,一面现代。苏州这座“双面绣”城市,不仅能让市民游客感受浓郁江南风,还能体验到风情万种的国际范。“五一”假期,金鸡湖景区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民游客去苏州中心、东方之门、圆融天幕、音乐喷泉与“新潮”“趣玩”撞个满怀,到文化艺术中心观看各类演出和展览,打卡李公堤文创街区的各个文化生活馆,一站式享受宜居宜游的独特苏式生活。
庞大游客量带来的不仅是景区景点的火爆,同样火起来的还有“宿经济”和“食经济”。据苏州市假日旅游专班信息,周庄、同里旅游民宿群在假期高峰日的入住率均超过95%,淀山湖、锦溪古镇、计家墩民宿集群平均入住率超过90%。从美食经济来看,别具江南味道的苏式糕点、青团、卤菜、碧螺春茶等都备受游客青睐,不少老字号美食店铺的销量也超过了2019年同期。
春光正盛,旅游市场活力奔涌焕新。据统计,“五一”假期,苏州共接待游客91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9.9%,实现旅游收入110.2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7.8%。携程集团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济南、苏州、天津等上榜十大最强周边游“吸金力”城市。而在驴妈妈旅游网联合奇创旅游集团发布的《2023五一假期出游盘点报告》中,苏州跻身十大热门周边游目的地。
夜游、研学、露营 沉浸式体验文旅新玩法
今年“五一”,苏州旅游人气爆棚既是百姓消费热情充分释放的结果,也离不开苏州坚持推进文旅融合、创新消费体验的长期实践。疫情期间,苏州苦练内功、以变应变,在夜游、露营、研学游、非遗游等方面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游客不仅可欣赏人间天堂的美景,感受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能体验新意频出的多样玩法,为如今旅游市场的强势复苏打下了坚实基础。
入夜,伴随清雅的音乐漫步拙政园,浅浅光影从庭院中映射,演员们在月下重现百年前的古韵雅趣。“拙政问雅”是苏州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打造的沉浸式夜游项目,集非遗文化精品、园林艺术空间、吴门书画文化等为一体,让游客开启一场跨时空的游园之旅。
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还联手推出“五一定制版”——“拙政问雅·夜苏博”活动,带领游客在夜晚从苏州博物馆漫步到拙政园。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艺术展览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东方建筑和造园之美,从而对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产生精神升华与共鸣。
不光是夜游、灯光秀、夜市等夜间旅游消费延长了游客在城市的停留时间,研学游也正在成为当下的一股热潮,把课堂搬进江南水乡、搬进文化场馆、搬进古屋老宅,让游客在研学游中触摸历史,品读江南文化。
比如,在吴江区同里古镇,游客可以学习非遗剪纸、感受天元文化苑内的围棋文化,走进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农耕文化;在张家港市乐余镇,也可以体验到一条集游览观光、乡村体验、果桑采摘、红色教育等于一体的游学路线。“这种边玩边学的模式,不仅能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增长见识和提升动手能力。”在乐余镇永利村开心农场内,苏州市民张琴带着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避开“人从众”的喧嚣,很多市民游客在“五一”假期选择露营“慢体验”,就近享受“诗与远方”。日前,2023淀山湖(昆山)国际露营节推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特色鲜明的户外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树荫下,撑起一方天幕、搭起一顶帐篷,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烤肉、喝啤酒、聊天。“户外露营很符合现在年轻人喜欢跟大自然接触的愿望。”来自上海的户外爱好者蔡志臻说,“这是一种‘离尘不离城’的状态,可以很好地放松调节一下,然后再回去投入工作。”
放眼苏州,虎丘景区打造《虎阜传奇》全息剧目,常熟沙家浜风景区推出“横泾不夜天”花漾好戏夜游活动,张家港市暨阳湖景区举办“炫酷机器人亲子嘉年华活动”,吴中区东山、西山推出串联两岛经典景区的骑行线路,太仓推出“布朗熊家族的甜蜜露营”亲子度假项目,相城区盛泽湖月季园举办首届稻草人艺术节,周庄古镇夜晚上演原生态水乡实景演出《四季周庄》,高新区树山村和昆山计家墩等地推出高品质乡村游……一批新兴文旅产品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姑苏大地上拔节生长,多元丰富的旅游体验正在不断满足市民游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科学统筹数字赋能 精细服务提升旅游品质
毫无疑问,今年“五一”假期苏州旅游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而这也让苏州更加鼓足信心,吹响了“在全国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奋进号角。
面对如何乘势而上,苏州这座老牌旅游城市以“一盘棋”思维推进,科学统筹调度,下足“绣花功夫”,用整体化、精细化的城市服务撬动旅游品质提升,真正让游客的美好期待变成美好体验,为抢占文旅融合发展制高点积蓄更大能量。
“开车堵”“停车难”一直是节假日旅游最让游客头疼的问题。为化解行路难,苏州在“五一”期间增开16条公交旅游专线,既有前往穹窿山、大阳山、天平山、上方山、太湖园博园、虎丘湿地公园、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等观赏自然山水的线路,也有前往光福、震泽等古镇的线路,还有以园林、古寺、古城风貌等为特色的姑苏旅游专线以及购物专线等,精准对接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其中,4条姑苏旅游专线,全部采用“定点停车+公交接驳”的方式,专门服务自驾游乘客。以姑苏旅游1号线为例,自驾来苏的游客只需把车停放在茅山塘停车场,便可以换乘公交车前往山塘街、西园寺、留园、寒山寺等景点游玩,收获了游客们的连连点赞。
“五一”假期,苏州共开设9个旅游换乘停车场和1条“轨交+公交”接驳专线,提供换乘停车位4030个,覆盖了市区主要景区景点,共换乘接驳游客7万人次。环城河水上巴士、水上游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补充,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常熟市在假日期间开设了从常熟高铁站至尚湖、沙家浜等景区的公交直达快线,方便高铁抵达游客。
苏州旅游咨询中心东北街、凤凰街两个主要咨询服务站延长开放至晚上10点,为游客提供问询答疑、城市深度讲解等服务。苏州各县级市(区)假日工作专班派出值班人员和志愿者力量,在主要换乘接驳点、重点景区及周边、主要商业区加强秩序引导和对客服务。
提供精细化旅游服务,苏州还创新运用各类数字技术,提升旅游环境舒适度。假日期间,苏州市、县级市(区)两级假日旅游工作专班保持调度通畅,通过数字苏州驾驶舱热力数据、文旅指挥中心大数据实时监测客流量,按照实时客流量从景区、全域和重点片区三个维度,分别施行“绿黄红”机制,预警和应急调度效果显著,确保各重点景区平稳有序。
“想不到这么方便,用这个微信小程序就可以轻松购买景区门票,下单酒店民宿了。”来自北京的林先生夫妇带着孩子来到苏州游玩,在坐地铁时扫了“君到苏州”平台的二维码,发现“这就像个地道的活导游”。“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平台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景区资源、政府信息资源,创新了一站式文旅融合服务模式。该平台假日新增浏览量567万次,线上景点预约15.3万人次。
抢抓数字机遇,苏州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让智慧景区向数字景区转变。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人员说:“景区数字化的呈现,可以让游客在线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前了解景区风貌,再到现场对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深度体验,体验到更为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春风徐徐,吹开的不仅是似锦繁花,更是整个文旅行业的回暖焕新。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沉浸式旅游产品的开发,更精细化旅游服务的供给,市民游客将拥有更便捷、更舒适、更智慧的旅游体验,苏州的旅游市场必将涌现出更强劲的韧性和更巨大的潜能。转载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