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 文学是内心的小妖精
发布:2019-05-15 20:5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范小青老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这一次我们以特别自由的方式邀请了这位江苏文坛的领军者畅聊了关于文学、写作和文化方面的一
些话题。
就我本人而言,对于范小青老师的两个论点印象极为深刻。一个论点是,“文学是内心的小妖精”,另一个论点是,“写作是贴着大地飞
翔”。后者精准、深刻,前者性感、形象,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从事了多年的文字工作,作为前辈和标杆的范小青老师此论,真的“于我心有
戚戚焉”。
那么范小青本人是如何理解和驾驭这个“小妖精”的呢?11/江南都市/
特刊 社区版
每个写作者内心的小妖精
写作能保持一个人内心的年轻感, 这不是一种刻意的保
持,而是有澎湃的思考力带来的精神上的活力,它反过来影响
着人的身体各个方面,带来精气神各方面的兴奋感和年轻化。
所以范小青在一次青创会上做发言的时候,会说出“文学是内
心的小妖精”这句话。
范小青认为,写作者要时刻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保持
对它们的了解和兴趣。 范小青本人就经常会关注一些年轻人
的东西,没有时间就记下来慢慢看,也许是看过之后就忘了,
但是看和没看是不一样的,看过,则与时代同步;没看,则与时
代脱节。
“在文学上,你是可以沉浸在过去的时空的,这没有问题,
但是你仍然需要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敏感,保持对当下的关注,
这是现实的土壤和根基。 ”
这对于范小青来说更加需要, 因为她本身就是写现实题
材的。
写作:贴着大地飞翔
范小青还有一个提法,很有名,文学要“贴着大地飞翔”,
意思就是既要贴近生活的、 真实的土壤, 又要展开想象的翅
膀。这是一个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辩证关系。首先在生活当中努
力挖掘,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 但是素材这么多,你到底要写
哪一个? 怎么取舍?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形而上的东西做
指导。 你的选择,跟你思想的方向是相关的,而你的思想方向,
又是从生活当中来的。
曾经有一个批评家跟范小青开玩笑: 你的作品里面没有
一个处级以上干部。 “是的,我的目光就是在普通人身上,连知
识分子都少见。 ”范小青说。
当前,范小青重点在关注来自于农村、在城市里打拼的年
轻人,她看到了他们的艰辛和顽强的努力,想要彻底改变原来
状况的欲求,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范小青想要书
写他们,就是想要释放出这股能量。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上一篇《滋养》着重介绍了范小青的文学创作之路,根植
于城市、土地和文化对她的滋养,有未尽之意。 不仅仅是土地
和文化的滋养,这个地区的作家前辈,对后辈的影响,也是一
种滋养。
虽然说,文学是跨地域的,一个作家不会固定受到一个区
域内作家前辈的影响——那势必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雷同,风
格和题材的雷同。 但是当一个地区有那么一位名家前辈,作为
一个标杆树立在那里,他无疑是为你明确了一个目标和方向,
那是一种精神偶像的感召,让你不知疲倦地奔向他的方向。
比如说,陆文夫之于范小青,就是这样一个标杆。 在文学
上,范小青并没有受陆文夫的明显影响,但是陆文夫作为一个
当时在苏州文坛具有全国地位的领军者, 是一颗非常明亮的
大星,指引着苏州青年作家沿着那个方向努力奔跑。 所以,在
地区作家群体中,有一个领军人物,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就
像莫言之于山东,贾平凹之于陕西。
为“小巷总理”代言
范小青从 80 年代就开始写苏州的老街小巷、 城市居民。
从物的角度来说,是苏州的场景、情境,从精神方面来说,是苏
州人的生活。 虽然说,也有主观上的有意了解,但其实是刻在
骨子里的。 比如她写居委会的题材,一方面有刻意的了解和收
集整理,另一方面,范小青本身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在居委会
工作过。 写社区的“小巷总理”,身上何尝没有她自己的影子?
这就说到《桂香街》这本书了,37 万字的社区基层故事,这
是一个“命题作文”。 大部分写作都是发自作家的内心,不是别
人让你写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而且
作为一个专业的纯文学作家,通常是不太去考虑市场、不太去
考虑读者的,这跟艺术创作是完全一致的性质。 不做市场的奴
隶,因为文学创作其实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 否则,干脆
去写畅销书得了,还何必要坚持书写自己的内心呢?
但是内心又是从哪里来呢?还是从生活中来。这也是范小
青“接”《桂香街》的原因。 常州那边邀请了范小青很长的时间,
请她写一写以常州有名的“最美基层干部”许巧珍为原型的社
区基层故事。 也是范小青自身的情结使然,时过 30 年,当她再
一次近距离地思考基层工作的生态,觉得依然具有非常意义。
这是范小青自开始创作之路以来第一次接受“命题作文”
的写作。 这里边既有“别人”的声音,又有她自己的声音,是两
种声音相结合的。 这么多年的写作,范小青的目光始终聚焦于
基层,“小巷总理”同样属于她的视野之内。
写作《桂香街》范小青做了大量的准备,去常州开了好几
次会, 去见了原型许巧珍周围许多的人, 听他们讲述她的故
事。 因为这个可敬的老人已经去世了,所以范小青只能听别人
的讲述。 但是这不重要,因为她最终呈现的,不可能是许巧珍
本人,而是许巧珍代表的这么一个群体。 所以,小说中的角色
也被她年轻化了。
随着了解的深入,和范小青自己曾经的经历,这个群体是
感动她的,他们的热心、热情,真正为了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的
初心,每个人都有把工作做好的愿望,以及为那些琐碎事情反
复的奔走,都非常打动人。 但是也许许多人并不相信,找到一
个这么好的人不难,但是怎么可能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人?
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范小青做了“技术性”的处理,主人公
并不是一个“伟光正”型的人物,而是一个“爱管闲事”的热心
人,而且是因为阴差阳错地干上了居委会主任,这就具有了合
理性和戏剧性。
万物皆有裂痕,而光得以照进
最近几年的写作,范小青越来越走上一条“谐趣”的道路,
力求题材和情节上的轻松、趣味。 虽然说背后依然具有沉重的
东西,但是以谐趣的方式来表达,更能拉出一条“笑中有泪”的
反差线,增加悬念感。 这和内心的年龄感很有关系。 一般随着
年龄的增长,心中的“暮气”越来越重,所谓的“老气横秋”,也
可以理解成“暮气沉沉”。 但范小青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轻松活
泼来驾驭作品,在成熟的同时,不失活泼,不失活力。
范小青现在的写作,连她自己都觉得越来越“好玩”,常常
写着写着自己要笑起来,总是感觉内心的那个“小妖精”在不
停地骚动。 范小青的内心,依然如同十四五岁时随着父母下乡
时的那种好奇和新鲜。 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文学在内心的活
力、人物身上跳动的活力。
当下的这个社会,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很多老的、旧
的东西正在被打破,但又没有完全打破,新的东西正在建立,
但是又不够完善。 在这样的交替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缝隙。
缝隙里面,存在着很多的荒诞、反差和黑色幽默,这些就是文
学的种子。 这种生活中的荒诞, 又不是荒诞派作家笔下的荒
诞,那是一种主观刻意的荒诞。 这种荒诞,也包含着温情,隐藏
着积极的解决方案。
笑的背后很沉重,沉重的背后又有温情、积极的能量。
范小青的最新的小说《灭籍记》就是这样。 “历史中的隐痛
与深忧,藏着遍寻不遇的往事与乡愁。 ”于看似轻松的幽默荒
诞之间,完成了对于“身份”与“命运”的一次严肃而深刻的探
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