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从诗出 韵由静生 ———郁胜天和他的书法艺术

发布:2019-10-31 10:45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溱潼郁胜天,号智为,别署会心斋主人。 现为泰州市
高二适纪念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篆刻研
究会理事,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姜堰区书法
家协会主席。 其书通四体,功性兼具;印宗秦汉,自成一
格。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书性法大展,
并多次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荣宝斋》、《书
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曾多次刊发作品和专题评论。外人只
知胜天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书法家, 而知情者更推其为诗
人,因为于书之外,胜天雅好诗律,擅长治联,其书法成就
正建筑在诗学修为之上。
一、师出名门,书融南北
中国的书法艺术家, 大都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接受良
好的书法教育,由此练就“童子功”。胜天也是在髫龄时期
就与笔墨交上朋友。 他的外祖父写得一手好字, 交游广
阔,收藏各大名家字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胜天
耳濡目染,从小即热爱书法,喜欢观碑读帖。 他的启蒙老
师,除了外祖父以外,还有与其外祖父相识的其他乡间宿
儒。 以唐人楷书为范本,中锋用笔,横平竖直,一笔不苟,
虽然得到了较好的基本功的训练,但也受到了千字一面、
局促板滞的影响。
一九八二年春,胜天有幸拜识了江苏文坛耆宿,著名
学者、诗人、书法家、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石林先生。石老出
身泰州名门望族,学识渊博、人品高洁,早年投身革命,曾
创作了许多鼓舞民族士气的经典歌曲。 胜天师从石老学
习诗词、书法二十年,常随先生出游、参加活动,深受感
染。 在石老悉心指导下,胜天始临《书谱》,旁涉篆、隶。 积
年之后,上追魏晋,下达元明,笔势洞开。是石老将胜天引
上了书法艺术之路。老少二人特别有缘,石老不仅时常挑
选碑帖给胜天临习,还引荐胜天结识了省内外诸多名家。
目睹诸师用笔,得以开拓视野。
在石老的言传身教下, 胜天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
厚,于碑帖、印存不遗余力,多方收集,家藏历代古版碑帖
近百余册。 “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胜天沿循着
以形求神、形神兼备、遗貌取神的步骤,遍临百帖,于草
书、隶书用功尤勤,在对笔法不懈追求的过程中,秉烛临
池,闻鸡起舞,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胜天在长期临习碑帖中认识到,学习古人的笔法,须
领悟其点画使转之丰神,切不可只追求外貌的形似,至要
通过对外形的理解而力求其精神所在;形的基本是点画,
经典的书法作品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有交代。 不可任意
妄为而失其本真。 对于书体书风,他主张融南、北书风于
一炉,集大成于一家。 对于书法的优劣,他提出书贵肥不
显浮,瘦不显枯,老不显僵,秀不显弱,狂不显乱,熟不显
俗。 这既是他品书的标准,也是他自己遵循的法则。
也是未及弱冠,与开始师从石林先生同时期,胜天还
拜原丹阳正则艺专教务长、海陵篆刻家叶大根先生为师,
学习篆刻,颇有所获。胜天治印,章法得当,疏密展缩因地
制宜、合理有度;刀法娴熟,冲切单复相辅并行、因石而
定。他擅制朱文巨印,其印风清刚朴茂,线条流畅圆浑,毫
无呆板之意。 当其步入而立之年,已先后在泰州、姜堰等
地举办个人金石篆刻展, 曾有人以诗记录当时实况,“方
寸之间天地大,一时轰动海陵城。 ”尔后,胜天的篆刻作品
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书法大展,都得到较高的评价。
二、理论研究,卓有建树
2000 年前后, 胜天参与高二适纪念馆的筹建工作,
自此担任纪念馆馆长。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
适先生, 是近现代研究章草集大成者, 亦是一代草书大
家。 高二适先生书法精妙,晚年独创“狂草新体”。 胜天撰
《高二适“狂草新体”初论》一文,围绕高二适对草书艺术
的毕生追求与其人格理想的关系论述,解读“狂草新体”
今草骨脉、章草格调、大草精神的风格特色及深层内涵。
该文首先提出高二适“狂草新体”之论,而备受关注,深受
好评。
胜天既是一位默默的耕耘者,更是一位丰硕的收获者。 而今,
泰州高二适纪念馆名闻天下,胜天也驰誉书林,正所谓功夫不负有
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书从诗出,韵由心生
如果用最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胜天的书法艺术追求,那就是“书
从诗出,韵由静生”。
胜天追求“书从诗出”,首先是重视书写的文辞内容与书风之间
的内在联系。 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即使只写一个字,那
一个字也必有它的意义,书法是文辞以至诗文的“载体”。 唐代孙过
庭《书谱》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
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王羲之的这些帖
上是否果然分别表现着这些种情绪,其中有无孙氏的主观想象,今
已无从在千翻百刻的死帖中得到印证, 但字迹与书写时的情绪会
有关系,则是合乎情理的。 这是讲作者的撰文情绪对书写风格有所
影响。 在胜天看来,风花雪月能激发人的创作热情,当诗词、联对随
心而发的时候,内心自然涌动起用书法表现出来的欲望,并考虑诗
文与字迹风格适宜与否的问题。 就像用颜真卿肥厚的笔法、圆满的
结字来写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的无题诗,或用褚遂良柔
媚的笔法、俊俏的结字来写“杀气冲霄,儿郎虎豹”之类的花脸戏词
是否得当。
因此,胜天力求诗与书的相融,他以诗文作为书法的创作动力、
风格依据和意境拓展,亦即好的诗词、联赋能激起书法创作的冲动,
而合适的书法风格又能把诗词联赋演绎得更趋完美。 在他的心目
中,能被加上“诗一般的”四字桂冠,才是美好的书法作品。 胜天的
诗文创作实践丰富,书法四体皆能,书路亦宽,故能因诗作书,随势
变化,得心应手。
胜天追求“韵由静生”,这里所谓的“静”,不是绝对停止、无所事
事,而是不急功近利、不投机钻营,要耐得住寂寞,要精诚从事、全身
心沉浸其中,要有超尘脱俗之心。他深知,诗词和书法都离不开一个
“静”字,唯有“静”,才能真正领悟“物之所以美,心之所以动”,才能
真正深入诗词和书法之堂奥;也唯有“静”,才能真正参透“师古人,
师造化,师我心”的真谛,才能真正走出古人、成就自我。正如王维参
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琴、画,有“诗佛”之称,书画音乐俱臻
其妙。 王维生命状态之“静”为他的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韵”味,这正
是艺术家所应该追求的至高之境。
因此,胜天精心营造幽静的书斋和工作场所,更努力涵养和坚
守古穆的内心。他在静中品读古人诗词碑帖,细细玩味、深入解读其
技法与态度,并且透过技法而领略到了神韵;在静中创作诗词和书
法,精益求精、反复推敲技法及其运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容
淡定的创作状态。把技法融化在血液里、融化在肌体动作记忆中,而
以安静恬淡、心手双畅的状态出之,胜天的书法风格已然形成。
胜天作书,以气取胜,以味见长,其各种书体的共同点,是一种
潇洒卓荦的气派,以素醇秀娟的风格来统辖其变化的。 在端庄间显
流利,婀娜中含刚劲,在变化求得对立的统一。 辛尘在《郁胜天书法
作品集序》中如此评价胜天的书法:
于书,胜天兄工四体,篆、隶、真饶有山林气,笔意生动,识者自
知其渊源。 其尤善行草,笔势灵动而精神贯注,结字自然而趣味横
生,大开大合而清隽有致,变化无方而意守正拙。 昔袁中郎《叙小修
诗》云:“(袁中道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
处,亦有疵处。 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犹是无
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
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此语正可形容胜
天兄行草之妙。 知法度而主性灵,真人真书,信乎字如其人。 余尝戏
解其名:“胜天”者,胜在天工之谓也。由是观之,则知其于书闻道矣。
胜天正值壮年,已经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之路。 只要继续
坚持“书从诗出,韵由静生”的路线,相信胜天的书法艺术会不断升
华、不断完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