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园林保护新路径

发布:2021-06-14 17:34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6月6日上午,“园林文化 科技赋能——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狮子林假山艺术与保护技术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专业领域的业界大咖相聚云端,在线分享他们在文化遗产虚拟修复、文物建筑监测技术研究,以及狮子林假山艺术和假山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及思考。其中,狮子林假山检测监测项目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技术目前在苏州园林中尚属首次应用。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园内奇峰怪石、假山起伏而素有“假山王国”美誉。清代康熙、乾隆帝南巡曾多次到此,更因对狮子林的喜爱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进行了仿建。

600多年过去,狮子林部分假山多年来存在一定风化,同时针对城市轨交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2018年,狮子林管理处与专业科研院校合作,对狮子林部分假山和驳岸开启全方位无损监测。

假山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是园林保护中的难点和痛点。经过前期实地调研、科学规划,综合考虑监测施工的隐蔽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了合理的监测方案。

2019年6-7月完成了狮子林西部假山和建筑的数字化扫描、监测传感器安装、轨交施工前监测数据采集,常态化数值确定、临界报警值预设等工作,并通过苏州狮子林古建筑监测系统,从而对有可能对园内假山建筑造成的沉降、位移、倾斜、振动等情况给予有效监控。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监测,6月5日,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组织召开了“苏州狮子林假山检测、监测项目成果网络评审会”,来自《中国园林》杂志社、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林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的5位正高级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在听取汇报后,对“苏州狮子林假山检测、监测项目”研究成果形成鉴定意见,一致认为苏州狮子林假山检测、监测项目抓住了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该项目围绕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苏州狮子林的假山检测、监测做了系统化的工作,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合理,技术路线准确;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检测与监测技术,具有创新性。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丰富,对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及推广价值。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

该技术目前在苏州园林中尚属首次应用,通过对假山、建筑等文物的技术性监控,可以获取实时数据,为量化分析提供基础,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观测的工作量,提高了检测和监测结果的科学性,提升了园林的管理水平和监测的有效性。

冯丹霞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