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古迹半城湖

发布:2019-04-29 10:5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据说是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 我乃一介
草民,却两次踏进淮安府署的大门。 当然,绝不是为求升官发
财———一位老友曾经向我推荐说,那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
地方。
淮安府位于老淮安的东门大街,始建于元代。 明洪武三
年,时任知府姚斌选中了现在这个位置,开始修建府衙,到今
天已经有 600 多年的历史。
府署大门外,左右两侧石狮相对而立,其状森然。 撇开古
人镇宅辟邪等功能不说,恐怕更多还是要彰显官府的赫赫威
严。
欲进府署,先过仪门。
这是当年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礼仪之门,其时若有重
大祭祀、嘉庆活动,或是皇帝颁发大典,仪门必当大开。 不过
进门可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上级官员走中间正门,左右两侧
为生死门,府内工作人员走生门,囚犯走死门。 但现在,这道
门倒是无关乎生死等级了,无非是方便向游客们索取门票。
进入仪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牌坊——戒石坊,上
书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所言“公生明”三个大字。 戒石坊的
背面,题写的则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所撰,北宋著
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文字:“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可
虐,上天难欺”,意思是说,作为一名官员,你的收入都来自老
百姓的血汗,虽然百姓可以欺瞒,但你的所作所为逃不过洞
察一切的上天的双眼。
这道戒石坊前后的文字,当是为官者的指导思想,只是
践行者有多少,遵守的程度有多深,远非我等草民所能了解。
戒石坊后面,即为大堂、二堂。 大堂前两侧设有六科,这是
和明代以后朝庭所设的六部官制相对应的,左边是礼、户、吏
三科,右边为兵、刑、工三科,显然是遵循了左文右武的规矩。
进了府署,大堂自然是最应该参观的地方。 何况淮安府
署的大堂,据说还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府衙大堂,占地五
百多平方。 不过从现场目测来看,确实是够气派。
大堂之后再穿过暖阁,就是二堂,也叫“筹边堂”。 “筹边
堂”其实最早建于宋代,是先于淮安府署就已存在的。 因为南
宋时期淮安地处宋金两军边境,当时的地方官员经常来此商
讨筹划边境防务,所以叫做“筹边堂”。 后来,这里就成了知府
们审理一些内部案件的地方,也就是说,那些不便公开审理
的案件,一般就得在这里审办了。 想来京剧《玉堂春》中王金
龙审苏三的桥段,应该就是在二堂之上上演的。
府署后宅院,是知府生活起居、读书作画,会见亲朋好友
的地方,其中“清德堂”前的楹联也颇值得推敲:“宽一分则民
多受一分赐,取一分则官不值一文钱”。 意思倒是很通俗,但
不知古往今来能做到的官员能有几人。
还有宝翰堂,据说是明朝知府陈文烛从吴承恩手中得到
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写的《楚州淮阴县娑罗树碑并序》的旧
拓一本,因此特意另设庭院一座,以陈设碑刻。 后来,这里便
成了历任知府迎宾、接待之所。 其正堂、东厢、西厢门口分别
有一副楹联:“吉金乐石有真好, 读书校碑无俗情”,“围棋饮
酒一着一酌,坐漏观书五更五经”,“冬雪戏梅千里画,春风摇
柳万行诗”。 这三副楹联,一副写碑,一副写围棋酌酒,一副写
秀丽景色,可以看出首位主人陈文烛确实也算得上是有情趣
的风流名士。
我第一次进淮安府署时,因为时间短暂,不过走马观花,
许多地方都不曾细看。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那个古代刑罚展
厅中的各种酷刑,当时只觉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至于其中文
化况味,实在没能领略。 然而这一次,我是确确实实感受到了
古代官员兼文人身上某些特质。 就是朱元璋当年用来给贪官
剥皮的皮场庙,也有一副对联,颇可玩味:“我自有神头神脑,
你休要鬼心鬼肠。 ”场景是血腥的,楹联中却偏偏透出一股诙
谐来。
也是,文化从来也不可能从政治当中完全剥离出来。 这
些撰写于官府衙门内的各种楹联,当然更是会和官场紧密勾
连。 至于后来人还能从中领略到何种滋味,那就只能看各自
造化了。
走近老淮安
游完淮安府署,终究觉得不够尽兴。 我知道,对于淮安,
我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 当然了,我这里要说的淮安,是江苏
省淮安市淮安区,也就是老淮安。
或许在您眼中,老淮安就是有周恩来总理的故居。 但是
我想说的是,她决不仅仅只是有总理故居那么简单。
老淮安的历史,得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淮安
先后隶属于吴、越、楚等诸侯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建淮
阴县。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就出生于这
个古老的地方。
今天,有着 2500 多年历史的河下古镇,以她的二十二条
街道、九十一条深巷、十三条街以及光滑起伏的青石板路,既
为我们勾画出当年的隐约模样,亦记录下了许多年来的历史
传说。
事实上,从东晋到明清,老淮安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治
所。 明清两代,更是漕运总督部院所在地,曾经和苏州、杭州、
扬州一起,并称为大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 史料中说,淮
安是“九省通衢,七省咽喉,南船北马,交会于此。 ”当年繁华,
由此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还有谁会觉得,我说淮安有“一城古迹”是在
夸张么?
人们说一个地方好,常常会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
形容,我觉得,老淮安尤其当得住这八个字。 就算撇开韩信和
周恩来不谈,淮安从古至今漫长的历史上,也依然称得上名
人辈出:
文学家,有汉赋的创始人枚乘、枚皋父子。 枚乘所作之
赋,才真正显现了汉赋“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的特点,使之成
为脱离楚辞余绪的、全新的文学体裁。 有“建安七子”之一陈
琳,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名垂千古。
除此而外,还有唐代诗人吉中孚、赵嘏,北宋“苏门四学
士”之一的张耒,明代著名传记小说集《剪灯夜话》作者瞿佑,
等等。 倘若您觉得他们都还震撼不了您,那《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总是可以让您为之击节赞
叹了吧?
至于其他,像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朝既为状元
一城古迹半城湖
作者简介:
江雁,原名江艳。自由职业者,喜欢文字,
耽于弹琴,偶有小说、散文见诸报刊杂志。微信
公众平台琴伴书侣,记录原创文章,为友人所
爱,则沾沾自喜。
21/江南都市/
行走 社区版
又是抗倭名将的沈坤,清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历算
家卫朴,“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边寿民,专治
瘟病的中医学家吴鞠通,等等,俱都生与斯长与斯。
他们在各自的人生历程中,都曾经有一段岁月
甚至于是一辈子,是属于淮安这片热土的。 倘若您
想了解他们的故事,那就到淮安来走一走吧。 只要
您用心,您会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甚至于可
以穿越历史的长河,实现与大师、先贤们的心灵对
话。
说老淮安有“半城湖”,同样毫不夸张。 老淮安
实在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这些水系当中,除了
闻名遐迩的大运河,还有并称“淮上明珠”的萧湖、
勺湖和月湖。
萧湖,地处老淮安河下古镇的东南角。 北岸的
“韩侯钓台”, 相传便是韩信少年时代钓鱼的地方。
台北三五步,即为漂母祠,则是纪念那位曾经供给
韩信饭食的老妇人。
前面说到的枚乘、枚皋两父子,也曾住在萧湖
边上,就在离韩侯钓台的不远处,尚有荫蔽着古枚
里石碑的枚亭,安静地守在古运河长堤上。
依稀旧时模样
生而为水,萧湖的风景是秀丽而又端庄的。 蒹
葭苍苍的荻庄,面南依水,背临百竿翠竹,东有馆舍
草堂,西有楼阁船房。 临岸桃林环绕,园中紫藤虬
结,花开时节,真是说不尽的妖娆。
带柳园内碧水垂丝,萧疏雅淡,像极了她的主
人,那个性情淡泊,不喜与人交往的清代书生吴进。
园中数十棵古柳,依依成带。 八九间草屋旁边,种着
几株不起眼的花卉。 园中还有菜圃和鱼池,仿佛可
以看到可以当年主人亲自种瓜植豆、养鱼捉虾的身
影。
清代诗人赵翼形容萧湖,“是村仍近郭,有水可
无山”,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月湖又叫万柳池,位于老淮安之南,西傍大运
河。 据说万柳池在唐代已属胜地,吴承恩散曲《南吕
一枝花》中,首句即为“唐时万柳池”。 乾隆《山阳县
志》记载,万柳池有八景:月映仙桥、雪封鹤井、柳堤
烟雨、茆茨灯光、野寺晚钟、芦汀雁集、远浦归渔、疏
林霁雪。 遗憾的是,月湖而今固然风景依旧秀丽,但
这些胜景却早已在岁月中湮灭。 倘若真能将它们一
一修复重现,或许更能为月湖添上无尽风光。
勺湖坐落在老淮安城的西北隅。 若从高空俯
瞰,水面轮廓弯曲如勺,想来勺湖之名,即是由来于
此。 据说两晋后湖中湖畔多筑庵观寺院,但今日已
不可寻,旧时的勺湖十景,也杳无影踪。 而今的勺
湖,碧水横长桥,画舫伴亭阁,自有别样意趣。 湖畔
碑园,为勺湖添了文气,始建于唐的文通宝塔,又让
她多了份古风。
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处。 勺湖边上的现代化城
市建筑,显然与她的古朴雅致不够和谐。 这也许是
对城市的建造者们发出的一个挑战,如何才能让老
淮安这样的城市,既延续她的旧貌,还要让他们焕
发新颜呢?
老淮安不仅有名人、名胜和名著,还有名菜。 全
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便有相当一部分是发
源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的《淮安府志》中记载:“淮安饮
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 ”清代康熙
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说:“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
盛,淮安为最。 ”老淮安人真是将饮食文化推向了极
致,吃货本色尽显。
淮安名菜众多,大煮干丝,平桥豆腐,软兜长
鱼,开洋蒲菜……不一而足。 诸多菜式中,清炖蟹粉
狮子头尤受人们称道。 这一道菜,肉圆肥而不腻,青
菜酥烂清口,鲜香肥嫩,令人食欲大振。
在老淮安的满城古迹,水色四季当中,这些可
口可目可心的美食,俨然成了老淮安人不可或缺的
日常,也是让外地游客一来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老淮安在时代的大潮中,也在稳步向前
发展。 唯愿她的古迹不再被掩埋,文脉还能被延续,
即便再过去多少年,老淮安人依旧能在湖光河津的
润泽中,活成他们想要的幸福模样。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