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让童年更加美好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童谣为主的,童谣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它的编曲、节奏以及优美的歌词都对孩子心灵的发展与成长有浸润作用,也契合儿童的特点,好唱、好记、好学,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童谣是一所童年的学校。童谣歌唱的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与游戏,反映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心情与意趣。孩子们通过童谣的窗户,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认识了一个个身边的事物。
童谣也是亲情的记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是个好宝宝”,母亲,奶奶、外婆,那些为孩子们吟唱的童谣,成为孩子们进入甜蜜梦乡的催眠曲,成为连接几代人亲情的桥梁。
我在苏州生活过很多年,对当地的童谣《十二子》至今记忆犹新:“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放鸽子,三月清明去买青团子,四月蚕宝宝上山结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摇扇子,七月莆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剥开枣红小桔子,十一月太阳头里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圆子”。一首童谣,把一年四季的风俗表现得清清楚楚,朗朗上口,让孩子们难以忘怀。过去许多进不了正规学校的孩子,就是通过童谣等进行学习的。童谣看似简单朴素,内涵却无比丰富,是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范本。
时代发生了变化,童谣的内容与形式也要随之改变。有些歌曲适合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代去唱。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可能不太适合今天的儿童,需要词曲作家去创作适合新时代的歌曲。而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纯粹依靠词曲作家自发地去为儿童写歌,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大力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江苏省文明办连续十届举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的大赛,是为普天下的儿童做了一件大好事!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童心向党”为主题的第十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收到了来自全国的72374件稿件,其中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作品。参赛的小作者和童谣作家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点的童谣和校园歌曲,抒发了广大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反映了他们立志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主题、汇入复兴伟业,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心愿。
儿童写童谣,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别有情趣。在获奖的作品中,颂党爱党的非常多,而徐紫涵同学的《爷爷是党员》则从孙子的角度赞美了退休的老党员,如何发挥自己的余热,热心公益,志愿为民的美好情操,鲜活而生动。古晋元同学的《智能中国》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爷爷逛超市,人脸来扫描;奶奶打电话,微信聊一聊;爸爸开小车,卫星来引导;妈妈买衣服,快递火速到;我要学知识,老师线上教。祖国智能化,我们真骄傲!”
也有一些童谣热情歌颂祖国科技的腾飞,如何鸿煊同学的《星星知我心》,列举了中国航天近些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构思巧妙,语言诙谐:“‘巡天’是只大眼睛,‘北斗’助我找到您。‘墨子’量子能通信,‘神舟’滴滴游仙境。‘天宫’不空胜美景,‘悟空’斗暗物质兵。‘鹊桥’圆了相思情,‘玉兔’‘嫦娥’好回音。‘天问’问天知我心,感谢祖国好母亲。” 还有用童谣表现祖国“青山绿水”的生态变化,如丁懿轩同学的《山和我一样》:“六年前/山和我一样/还是小娃娃/树刚栽/花未开/动物很少来/今年来/山已变模样/树成荫/花遍野/动物满山跑/山和我一样/长成俊姑娘”。童谣把生态保护和个人成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双重内涵。
少儿歌谣创作大赛同样成为童谣作家们展示的才华的平台。今年的大赛很多作品也让我眼睛一亮,比如杨株光的《我家三代都属牛》紧扣牛年,通过三种牛,表现了三代人的人生,三代人的梦想:“我家三代都属牛,牛气冲天牛牛牛!爷爷是条孺子牛,为国工作到退休;爸爸是条拓荒牛,科技创新不停留;我是一条创新牛,中国梦想写春秋。”丁小栩的《给奶奶上课》表现了中国的老人“活到老学到老”,不甘落后的精神:“老奶奶,八十七,买了华为新手机。智能上了互联网,抽空我来当老师。先教看微信,又教语音写信息。下载收藏发邮件,拼图拍照编故事。姑姑工作在国外,手指一点到巴黎。”林蓝 的《筷子兄弟》通过公筷和私筷在用餐时的不同分工,表现了用餐卫生对防疫的重要,同时有隐含“公私分明”的内涵,可谓一语双关。
好的童谣需要好的传播。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将这些优秀的童谣传播出去,在广大少年儿童中传唱,值得我们去思考。另外,童谣表现形式如何进行创新,使其符合今天儿童的口味,这里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有儿童的地方就有童谣,有童谣的童年会更加美好!愿“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能够把最美的童谣给最美的童年,愿孩子们在童谣这所童年的学校里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审美,丰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