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艺化的苏作苏工 “苏意”时尚400年
江南之艺化的苏作苏工
“苏意”时尚400年
时尚是一种处处被人们仿效的生活形态,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和衣着器具的物用上。当时尚穿上古老的外衣,就成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性,她的时尚融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她的古老又时刻凸显在引领潮流的时尚中。
400年前由苏州先贤们所创造的这种文化转化模式对大力提倡“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苏式时尚”之都的意义在于:苏州不再是以“鱼米之乡”的物产作为经济支柱,而是以输出文化,倡导生活方式,出卖品牌来建设自己的“人间天堂”。
从苏作到苏意
“江南”这个词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她既是一个行政区划和经济地理的概念。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诠释“江南”的话就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政区划使她有了不同的区域。她还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天堂”。宋代时期开始流行的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将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诗境意象成了“天堂”。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既不是行政区划概论的“江南”,也不是意象中的“江南”,而是文化江南。
文化江南千姿百态,每一个靓丽的表象都是她风情万种的文化品性。文化的分量并不是她所呈现出来的华丽外表,而是她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了。
江南文化的影响力源于江南的富庶和经济的繁荣,而这一切皆归于“吴中素号繁华”的苏州。
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闲适优游的生活环境滋生了一种“吴俗习奢华,乐奇异”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当世言苏人,则薄之至用相排调,一切轻薄浮靡之习,咸笑指为‘苏意’,就是‘做人透骨时样’”。(明代文震孟(1574-1636文徵明曾孙)《姑苏名贤小记·小序》)这种被时人“相排调”的“苏意”其实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
“苏意”虽然略带贬义,但由“苏意”所引领的时尚却对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明代中期起在手工造物方面就流传着“苏州样,广州匠”的谚语。“苏州样”在不同的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在人文形态和生活方式上,称之为“苏意”;在造物样式和行为模式上,名之曰“苏式”,在审美取向和造物手法上,标定为“苏作”。
“苏州样”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样”,是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在400年前明代中后期它就成为立于潮头的苏州时尚文化样本。具体一点说,就是处处呈现出苏州古老文化意涵的一种“苏州造物”。
在明清的社会语境中,苏州时尚代表了两层含义:一为新鲜、离奇;二为风雅。“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王士性(1547—1598)《广志绎》)“今人无事不苏矣!东西相向而坐,名曰‘苏坐’……坐而苏矣,语言举动,安得不苏。”(周文炜(1588-1643))
各地唱苏州戏,饰苏州头,穿苏州样式服装,用苏州式样器物,行为举止如苏州人状,亦步亦趋,惟妙惟肖,尽量体现出苏州风格。
各地标榜名品名牌,衣饰必称为吴服,宝玉珍玩必用吴制,器具肴馔必称吴品,舟车服玩以及装饰新奇之物必诩称为吴样。“苏州样”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苏式时尚”。
把精致做极致
“苏意”是“江南”文化的意象表征,是其风情万种文化品性的外在呈现也是一种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
由于“苏州造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精湛的工艺技艺和引领时尚的形态,故被称之为“苏作”。“苏作”是“苏州样”的物化经典,是“苏州时尚”文化的实物标本。以“苏作”为依托的“苏州样”是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全国各地唱苏州戏,饰苏州头,穿苏式衣,用苏式物,行为举止如苏州人状,亦步亦趋,惟妙惟肖,尽量体现出苏州风格。各地标榜名品名牌,衣饰必称为吴服,宝玉珍玩必用吴制,器具肴馔必称吴品,“苏州样”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时尚”。
苏州人的勤勉巧思无不呈现在其所制作的各种手工造物之上,除了前文所提及的“苏意”“苏作”,苏州人开创了很多以“苏”字来命名的手工造物,如“苏灯”、“苏裱”、“苏绣”、“苏扇”等,这些姓“苏”的专有名词代表着苏州丰厚的手工造物文化遗产、精湛的工艺技艺和庞大的手工艺人队伍。
400年来,由江南文化所建构,“苏意”生活所引领,“苏作”造物所承载的“苏式时尚”,不仅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手工造物,还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海上贸易,漂洋过海在欧洲大地上与绚烂的巴洛克艺术以及后来纤巧的洛可可艺术相交融,形成了设计领域里的“中国风”。
正因为苏州在手工造物方面所引领的时尚与创造的精美,2014年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加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荣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称号。
苏州手工造物的灵动与精美呈现在作品的每一个生产制作流程,每一个匠心独运的细节上。“苏作”工艺的灵动源于苏州人精研的态度和机巧的心思,哪怕是不显眼处也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妙;“苏作”工艺的精工,不仅体现在工艺制作方面,还渗透到从设计选材,配料造型,雕刻修饰的方方面面;苏作工艺的精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意趣。在苏绣上表现为精细雅洁,在园林空间构造上则呈现为移步换景,在家具和其他工艺品上则显现为精雕细琢。
历沧海而弥新
时尚是行为举止,是衣着物用,是一种以物所承载的人文形态和生活方式。400年前的一位叫张岱的史学家就留下了:“吴中绝技……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的断言,400年过去了,苏作工艺先祖们所创造的很多绝技如今还难以超越。
“苏作时尚”历经400多年的流播,至今还历久弥坚。
2009年全国非遗普查,苏州登记在册的就有2938个非遗项目。虽然非遗项目共有十个不同的大类,在苏州,传统技艺却是一个特别的大类,约占全部项目的五分之三左右。其中被冠以“苏”和“吴”字头的“苏作”、“苏做”、“苏工”、“苏裱”、“苏灯”、“苏铸”、“苏绣”、“吴帻”、“苏琢”、“吴扇”、“吴罗”、“吴笔、吴装”等,不仅有着强烈的地域指向性,还代表了一种最高的规范,或者是一种自成一体的流派。
苏州亦有着庞大的手工艺从业人员队伍,所涉及的产品品种多样,在我国现行工艺美术产品目录中,涵盖了全部10个大类中的三千多个品种。
“苏式时尚”的形成并非偶然,它由初期的“群体潜意识”盲从到后来的“个体有意识打造”,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的文化沁润到具有商业目的的人为营造,事实上成就了明清之际苏州时尚之都的格局。
“苏式时尚”之都的意义在于:苏州不再是以“鱼米之乡”的物产作为经济支柱,而是以输出文化,倡导生活方式,出卖品牌来建设自己的“人间天堂”。400年前由苏州先贤们所创造的这种文化转化模式对大力提倡“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这个意义正如许多官方文本及媒体介绍中所定义的那样——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但也是一座时尚的城市,她就是“苏绣”中的双面绣,一面绣着“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另一面绣着璀璨的苏州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