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尽染江南韵 和合共生终玉成
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会长 宫长义
枫林尽染江南韵,和合共生终玉成。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在各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推动下,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今天终于正式成立了。这是全体和合文化研究者的幸事,是苏州“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雅事,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事。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和合故事
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和国家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优秀的文化历久弥新。中华民族“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这种和合理念是我们民族的一贯追求,作为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镌刻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广泛而深刻地塑造我们的生活,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面对东西方价值观的冲撞,世界期待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需要博大包容的和合智慧。
深植江南热土
谱绘和合之城
苏州历来钟灵毓秀、文运昌盛,是世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和合之城。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提高苏州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首位度,是近两年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而和合文化将成为苏州最江南的靓丽名片。如果说和合文化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上生长出来的极富生命力的大树,那么苏州的软水温山、人文荟萃就为和合文化的生长提供了最为适宜的环境。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社会和谐的德善之治,人心和美的吴风雅韵,奋进圆梦的和合之城,成为诠释苏州魅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视角。
为此,设立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统筹推进和合文化研究,成为研究者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研究者们最先从炎黄和合的传说得到启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使之提升为普遍的文化理念,成为个体身心、人际社会、人与自然、文明之间融突共生的基本准则。中亿丰集团在2013年战略更名时,就旗帜鲜明地将和合文化确立为企业文化,将和合的准则应用到企业管理运营当中,充分发挥了和合文化“知行合一”的特性。2018年,我们率先设立了中亿丰和合文化研究院,并多次参与主办“和合论坛”。2019年,苏州科技大学也成立了和合文化研究院,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经过沟通协商,双方进一步形成申办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的共识。2020年底,苏州科技大学联合中亿丰正式发起筹备工作。到今年6月份,各项审批工作全部完成。再到今天成立大会的召开,终于花开圆满,玉成此事。
正如我们的名誉会长、和合学创立者、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在贺信中所指出,“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是高等学校与高强企业的联合,这种强强联合创办和合文化研究会的模式,既是一种创新,亦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以推进全国和合文化更大、更高、更强的发展。”我在这儿要明确的是,虽然苏州科技大学和中亿丰控股集团是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不局限于两家单位本身,而是站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文化,站在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高度落地文化。基于和合的价值,通过和合的实践,推动和合文化高质量发展。
积跬步致千里
干实事开新局
这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时代。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和合文化的深化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我们的研究工作,与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相比,与共同富裕新征程赋予我们的使命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差得很远。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说搭起了平台,开了个好头,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道酬勤,实干兴邦,我相信有新时代的机遇,有苏州市各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还有这么热情的研究队伍,我们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一定能大有可为。
在此,我也向研究会各位理事、会员提出期待,希望大家从四个维度共同推动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健康发展。一是可控制。就像一艘大船扬帆远航,方向很重要。这个方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依靠党的领导。研究会要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形成党管文化的领导体制,推动文化研究繁荣发展。二是可持续。文化研究必须树立长期主义,不能急功近利。研究会的各项工作要注重确立短期与长期相互协调的发展目标,不求大求全,不盲目冒进,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三是可复制。文化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加强反思,及时总结办会经验,形成典型研究成果,积极回馈社会。四是可链接。和合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包容,有容乃大,和而不同。要发挥好和合文化这一特点,坚持开门办会,把专家学者、爱好者请进来交流研讨合作,研究会也要走出去学习好的做法,不断扩大影响,真正形成畅通的信息流、资源流、人才流、创新流。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传承和弘扬好和合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要求,依托高校、企业和各界优势资源,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体会员,努力推进和合文化研究工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