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07-29 08:27    来源:长三角时讯
 
 
老树爱画画,我们也都爱看老树画画。
与其说大家喜欢他的画,不如说是爱他作品中自然流露的那份自适和有趣,欣赏他面对现实境遇的那份纯粹和洒脱。作为一个两百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他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乱世绘本”,颇有一份现实主义的自嘲和诙谐——纯净淡泊的画面配上独树一帜又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打油诗”,或调侃戏谑,或率真自如,都遵循着中国传统绘画的阅读习惯和观看经验,诗画相融,皆境也。虽然初看之下,仿佛少了些许传统绘画阳春白雪的“深刻”,但他却将红尘烟火绘成纸上的理想国度,照见着每一个观者内心诚实的认同感。这,是老树的本色。
老树说:“人在闹室,心往江湖,我画的每个人都是我。”画画对他来说,是一种诉说,更是一种宣泄。老树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位没有五官,身穿长袍马褂,头戴毡帽的“民国先生”,他将现代人的生活带入到民国意境中,暂避尘世纷扰,独自徘徊花前月下。一件艺术作品愈少依赖于特定时段性世界中具体的可辨识的事实和现象,则愈成为影响这种变化的一种力量,老树的作品就是如此,他的创作摆脱了笔墨和形式的桎梏,自成一派,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他将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和文人理想,置于传统与当代的广阔空间中,追寻绘画创作单纯的诚恳与自由。
在这个为追求成功而焦虑奋斗的时代里,老树的画再现了我们生活本来的面貌。他面对世俗的压力和枷锁,不论是嬉笑怒骂,还是云淡风轻,都令人拍手称快。现代人的焦虑在他的笔墨间、诗文里,被无限灰度的水墨稀释,升华为精神的补给和灵魂的宁静。
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论作诗还是画画,观念、文字、情境,是艺术家传达他们立场的“形式”,这些“形式”不是来自于预先形成的图像观点,而是一个人的阅历、视野和人生境遇带来的自身的体验,赋予着作品真正的内涵。在老树的画中,没有对艺术史的探讨,对风格、流派的执念,只有对于个人现实和内心经验的追寻和共鸣,面对那些已经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艺术观念时,不放弃自我的内心生活。他在尘世里,在山水间,在人生的桃花源中游走,他深情地爱,快意地活,在自由的光阴里开属于自己的花。或许,正是这种精神力建构的能量场,吸引着我们不断靠近他。
“你看多少繁花,总是有开有落。那有什么要紧?毕竟恣意活过。来过,走过,活过,就是值得。”
这,便是老树的力量。
谢晓婷
苏州博物馆馆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