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 老苏州的端午

发布:2022-06-13 14:1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古人的防疫节。人们点雄黄酒、办“五黄宴”、系五彩绳、扎菖蒲、包粽子、佩香包,祈祷平安度过五月。现在,我们不再相信有妖魔鬼怪,但只要端午如期而至,我们还是会孜孜不倦地去重温传统习俗。因为我们知道天灾不可避免,但面对它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端午,姑苏区居民们从来不会错过。代表美好期盼的仪式感,他们用浪漫温柔的方式互道珍重,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并消解即将到来的“苦夏”。

 

祖孙共祈:世世安康,福意绵长

 

“挂好香囊,系上五彩绳,囡囡们这个夏天就会平平安安地度过。”虎丘街道山塘社区的彭奶奶为两位孙女挂上自制的香囊,小小的腕上也系上了彩绳。小巧精致的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引得小孙女不禁发问:“阿婆,这个香囊里头都有点什么呀?”彭奶奶摸摸她的头,告诉她香囊是将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中药材研细,放在布袋中,用五彩线缝合制成的。

传统观念中,端午节又称“小儿节”,因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老苏州们将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拴五彩绳亦有保护孩童驱妖避邪之意。手腕上五彩缤纷的五彩绳让囡囡们爱不释手,孩子们奔跑起来,腰际的香囊也随之晃动,正如陈示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的“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香囊和彩绳不仅是端午佳节的一种民俗文化,更寄予着我们长辈对小辈的关心和祝福。”彭奶奶说道。

 

抱团相守:岁月静好,互道安康

 

“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虎丘街道观景社区党支部、团支部联合退役军人及侨眷,共同于虎新路9号互助养老大院内举办了“粽叶飘香,尽享五黄”活动。“说到端午,我们只知道要吃粽子、挂菖蒲,通过今天的活动才知还有一个‘五黄宴’,真是重新认识并了解了江南的食俗文化!”观景社区侨眷张扣妹难掩欣喜地说道。

虎新路9号互助养老大院在2020年10月被街道评为最具特色的红色大院,居住在大院里的老人幸福相守、开心抱团,16户老居民成了相携相知的“老来伴”。观景社区在保持大院原有的风格下进行了再改造,设宣传栏、收藏展示区、阅报区等,使老人们不出院门,也能有一方老有所乐的天地。此外,大院内还提供“共享餐桌”,方便老年人沟通交流。

“前段时间疫情严重,我们的共享餐桌就一直停摆,现在趁着端午的时候重启,很有意义。”肖雪萍是“共享餐桌”的最初发起者之一,为了准备这次端午宴,她特意选择了传统的“五黄宴”。“五黄”一般指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端午时节,黄鱼肥美味鲜,黄鳝营养丰富、黄瓜清热解毒,咸蛋黄咸香细腻,正是品味佳期。“由于雄黄有微毒,因此现在一般用黄酒代替。”肖雪萍说,在她提出想法后,大院里的邻居们都兴致高涨,观景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来帮忙,有的居民甚至提前好几天就准备好了菜品。

 

年年如此:传统就是传承,就是安康

 

虎丘街道桐星社区74岁的老苏州万宝娣在自家院子里又忙活了起来。“万阿姨,你倒是每年端午前,就自己开始包粽子,年年不落啊!”“是啊!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自己包的粽子比外面买的干净、放心、料又足!”万阿姨笑着说道。

在院子里,糯米、猪肉、蛋黄、粽叶等材料处理好后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这些都是万阿姨一大早赶去市场买来的食材。左手将粽叶折叠成漏斗状,右手用勺子挖着糯米、蛋黄,加入一块腌制好的猪肉块,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后,一个蛋黄肉粽就做好了。

看着万阿姨在包粽子,隔壁邻居也搬来板凳凑起了热闹。包完粽子,万阿姨又拿出了菖蒲、艾草、大蒜头邀请邻居贺阿姨一起扎起了菖蒲,万阿姨回忆道:“这菖蒲、艾草都是长在田里的草药,在我小时候会跟着长辈一道去田里采摘,然后到河边清洗,回来用红绳系上大蒜头就算做好了,挂在家门口或窗户上,驱虫驱邪保平安的。”说着便替邻居贺阿姨将家中旧的菖蒲摘下,挂上了一起新做的菖蒲。贺阿姨也将自己做好的驱蚊香囊赠与万阿姨,互道一声“端午安康”。

传统,就是每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传统,就是大家在一起安康地生活。这些老习俗,体现了苏州人相互间的关爱之情,传递了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更弘扬了江南的传统民俗文化。

潘心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