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古韵尽仁爱
发布:2024-12-15 10:20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许青山
仁里,一个人口不足2000人的皖南绩溪小山村,卧伏在登源河上河徽院段的“S”弯道里,沐浴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犹如一棵盘曲遒劲的老树,一展老树尚能开花的风采。
翻开古村落历经风雨沧桑的历史,村落遍布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诸如明清古民居、四门三街十八巷、宗祠、书院、村门、牌坊、古井、古码头、石坝。在这些留存下来的文物里寻觅,蓦然发现,留在流年印痕里的古韵,尽是仁爱。
南北朝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书耿源进与弟耿汝进退隐朝廷后,因雅慕新安登源好山水,又欣赏《论语·里仁》中的“里仁为美”的观点,于是兄弟俩从淮阴桃园迁居于此,并以“仁乃二人”“里人为美”取村落名为“仁里”。“仁”指有仁德的人,“里”指地方”“仁里”指有仁德的人居住的地方。一切以仁德为本,这便是“仁里”村最初的定义。
唐朝和南宋,分别从歙县篁墩和槐塘迁来两支程氏,与耿氏家族相互融合,和谐治村,恪守“仁爱为本”的信条,践行着村落的村规民约。从村落留存下来的文物里,可以触摸到村落脉络的遵循。
四门三街十八巷,这是仁里村的村形布局。四门指村落的四道门,古时白天开启,入夜关闭。东门称“宾阳门”,在富阳桥畔,桃花坝前;南门称“迎熏门”,取意上古虞舜作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西门称“秩成门”,取意《荀子·强国》“官人益秩,庶人益禄”;北门称“拱成门”,又名“北极星辉”,北极星众星拱卫,孔子曾喻之德政,寓意住在德政昌明的地方。四门的取名,各有侧重,总体突出仁政。街道分三街,分前街,中街、后街,中街为主道,从南直通北门,鼎盛时期,街面商铺林立,市井繁华,有典当铺、旅店、饭庄、轿行、药堂、山货、土特产、骡马帮商号数十家,跨街路亭五六处,曾为徽商古道的主干通道。前街,也称“百步钦街”,为南朝梁武帝赐予耿源进的百步甲第地,青砖竖排,街道居民世代可享受免征地税的优惠。“百步钦街”北端十字路口,开凿一井,储水量大,水质最好,名“东井”,尽管井布村落处处,但大半个村子人家都用这口井的水。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到这里汲水的人,从夜半到天明,川流不息。三街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村中百姓和乐。十八巷,围绕南北走向三街,横向交错,便民来往,至今遗存。从地形图上看,四个城门楼亭,像龟四脚,城垛又像龟爪。三街十八巷的格局如同龟甲,龟寿能忍,忍者能屈能伸,慈悲为怀,深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微妙,从而平息乡邻矛盾纠纷,创造和睦环境,这正是仁德之人处世的妙招。
留存村落中的大量明清徽派古民居,大多为程氏家族在外经商致富所建。他们“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外经风雨见世面,走出一条“世治则谋食四方,世乱则退居故里”的徽商之路。出门在外,他们坚守程氏家族的家训:同干事勿避劳苦,同饮食勿贪甘美,同行走勿择好路,同睡眠勿占床席。让中取利,信内求财,处处透出程家的谦和、谦让。自乾隆时起,以程松堂、程序东为代表的一批徽商,从仁里码头,走出绩溪,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励精图治,开设当行、厂矿、丝厂,致富不忘回报桑梓,捐资公益,兴学助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们出资创办了思诚学堂,开徽州新学教育之先河。四方学子云集于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在日后的岁月磨炼中成为行家里手、行业中坚。程本海和程宗潮,是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的左臂右膀;程士范主持安徽港口煤矿至水东的轻便铁路,成为铁路建设先驱;王子野,青年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致力于国家新闻、文化出版工作,出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程序东,在父亲创办的学堂首届毕业后,后转入上海复旦公学读书,成为胡适的挚友,资助胡适赴美国求学完成学业。徽商亦儒商,他们施行善举的背后,藏着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村落中的叙伦堂宗祠和世忠祠,是两支歙县程氏祭祀始迁祖和族人议事的场所。每年春风、秋分,祭祀主持是“首事”或“祠董”,由族人推选族中才干出众、热心公益、德高望重者当选。议事时要将忠、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写进祠规、族约、祖训、家礼中,指导、约束族人的行为,达到既尊祖、敬宗,又能睦族的目的。如果“首事”“祠董”不精通儒家思想,就不能胜任。从中可以看出,古徽州的宗族自治中,盛行着用仁爱为中心的儒家思想教化着族人从德扬善。
村中的支祠和老屋,同样渗透着仁爱的印迹。许多世家都拥有堂号,如仁德堂、诒毂堂、忍心堂等,堂号的取名,寄寓着主人的喜好和为人价值的取向。仁德堂的房主程德松,一生勤劳俭朴,正直厚道,崇尚为人善良、品行端庄。诒毂堂的房主程上颖,喜爱梅兰竹菊、荷花牡丹、松树松鹤、花鸟虫鱼等寄寓人间美好愿望的植物,于是,用工在窗门上雕刻成图案,题上诗句。比如竹菊的木雕,刻诗“我爱此君无俗颜,天为老圃驻秋容”,再如梅兰雕刻,题诗“寒天有鹤常为伴,空谷无人自在香”,寄托着人生的志趣。忍心堂的房主程希濂,为晚清著名中医,回顾自己地从医经历,在堂正厅的天井照壁上却书写一个斗大的“忍”字,作为家训,告诫子孙为人处世,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意气用事,要学会忍让,宽容待人,必要时让利于人。行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病人求诊,他从不收费,时疫成药,外伤膏药,一律赠送,可谓医者仁心。
地处中街闹市的世肖坊,因损坏严重,现只存坊二石柱单间一楼。此坊为明成化十四年,绩溪县知县吴钰赐丁酉京门进士程溥而立。当年村人程溥,应顺天乡试,中举人,身为知县的吴钰认为程溥荣耀绩溪,遂建造此科举坊,激励乡人世代效法先人,光大家族。程溥本人也不负知县所望,后任浙江新昌县知县,建学宫,修养济院。辞官后,新昌百姓为他立去思碑。回归故里,率族人建世忠祠、重建世禄堂,修槐塘石池,立宗会,著《绩溪县志》《程氏宗谱》等。受其影响,程氏家族的一支,在世忠祠的下方,建造一座支祠,取名光启堂,意为“光前启后”。堂前中街街道左右两侧垣门里外门楣上的砖雕,呈现“叶茂”“根深”“源远”“流长”字样,寓意家族发达兴旺,万古长青。
仁里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走进村落闲游,如同拂面仁风。村中一位名叫程织女的老人告诉我,仁里人素来睦邻友好,凡是邻居盖房乔迁,红白喜事,即使在外地干活,也得暂停,赶回家帮忙,一概义务。村里的耄耋老人,一到整数高龄,村里都要为他们祝寿,佩戴光荣花。村里还组织老年协会民歌演唱队,2009年,仁里民歌《十绣鞋》民俗节目上过央视《欢乐中国行》呢。
村落遗存,仁里至宝。村落的发展,离不开经久岁月流传下来的遗存。拾掇遗存浸润的烟雨故事,这正是当年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拍摄时,所青睐的主题。如今,仁里人对村落实施修缮保护,办农家乐开民宿利用保护,建民歌民谣部落、围炉煮茶、仁里水乡、亲子游方新业态保护。三种保护方式的落脚点,意在焕发古村落的新容颜,如同村东北角新修复的码头古坝,春风和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静默期许中,我似乎又看到了“仁风”的延续,仁义在古韵中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