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家会展中心 看苏作造极之美

发布:2021-05-29 10:00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看10位“国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艺术珍品,看皇家“御用”之物的当代复现,看200余件苏作精品的巧夺天工,发现它的美,发现绵延数千年的匠心传承,发现“小店”里的“排面”。5月26日,作为上海苏州“五五购物节”活动、沪苏同城化成果之一的“苏作馆”上海国展中心旗舰店在国家会展中心2楼八米层正式开馆。

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等发展机遇,今年苏州联动上海协同举办“五五购物节”,两地在餐饮美食、休闲旅游、品牌制造、江南文化等方面的连接互动是本届五五购物节的一大亮点。其中,苏作馆入驻上海国展中心,不仅仅是展示江南文化魅力、宣传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个能够近距离感受苏州文化精粹的平台。

1200平米“小店”,如何汇聚了苏州手工艺术的“排面”?答案就在现场,在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多件作品中。

苏作“魔力” “魔都”见证

 

在“魔都”上海,1200平方米的店面不可谓“大”,但却可以是内藏乾坤,包罗万象的,就如同工艺美术作品一般,可在方寸之间,创造叹为观止的艺术奇迹。坐落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二楼的“苏作馆”于5月26日正式开业,在此之前,该馆就已经引起了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是什么样的“魔力”,征服了“魔都”人民?

馆内规划设计有“苏宫区”、“大师精品区”、“大师衍生品区”、“苏工苏作演艺区”、“直播间”等功能区。古典精雅的装修风格很契合苏工苏作的气质神韵。

据苏作馆负责人介绍,该馆首期展销作品涵盖苏绣、缂丝、玉雕、核雕、苏扇、明清家具、蟋蟀盆、鸟笼、仿古青铜器等12个苏作门类,一站“集齐”了1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包括缂丝王金山(已故),刺绣姚建萍、姚惠芬、邹英姿,玉雕蒋喜、杨曦,核雕宋水官、周建明,苏扇邢伟中,红木雕刻钟锦德等。

苏作馆首批推出了苏州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共计200多件苏工苏作艺术精品。该馆坚持展销结合、以销为主的发展定位,主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集中展销苏工苏作艺术精品,是体现苏作工艺技法精髓、展示江南文化魅力、宣传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苏工苏作优秀作品对外市场化运营的重要平台。

“大师精品区”有若干分区。其中织绣分区展示了王金山、姚建萍、姚惠芬、邹英姿等大师的代表性作品,雕刻分区展示的则是蒋喜、杨曦、宋水官、周建明、俞挺、马洪伟等雕刻名家的玉雕、核雕作品,其余如钟锦德的红木雕刻、邢伟中的苏扇、宋卫东的明式红木家具、陈巧生的仿古铜器等各依馆内格局巧妙陈列,与苏作馆的风格布局相融合一。

苏作馆的出口处,则是“大师衍生品区”。“衍生品区”展陈的是价格较为“亲民”且实用性更强的系列制品,如服饰、缂丝拎包、漆艺饰品等。这些“轻奢”风的工艺制品较为接近文创产品,十分符合年轻人和“小资”群体的品位和习惯。

如果乾隆能“穿越”

 

苏作馆进门起首区域,便是该馆的“苏宫区”。展出的都是当代能工巧匠复制的明清宫廷皇家珍品,如王建江“仿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蔡金兴“仿故宫乾隆御铭砚”,丝执空间复制的乾隆宫廷系列缂丝制品,苏州祥韵牙雕艺术馆“牙雕水仙”等。

如果乾隆老爷子“穿越”来到当下,当很惊讶这些“御用”之物是怎么“流”到民间的。

明朝时,永乐皇帝任命苏州香山帮工匠鼻祖蒯祥领衔设计建造北京宫殿,开启了紫禁城与苏州城600多年千丝万缕的不解情缘。蒯祥历经明成祖及仁宗、宣宗、英宗、代宗等好几个皇帝的礼遇和器重,官至工部左侍郎,凡百工营造,无不予之,推动了苏作登堂入室,走进皇宫。皇家青睐苏作,在苏州设织造府,负责上用、官用丝绸之外还承担了宫廷所需工艺物品的制作和采办。除苏州当地进贡之外,朝廷还陆续征召苏州名匠进入宫廷造办处,专事皇室各类生活、礼仪、赏赐用品。

今天,故宫博物院馆藏25大类186.7万件文物中,涉及到苏作的藏品有10大类,约31.8万件。从房屋建筑到衣食起居,从宫廷花园到家具陈设,从玉石字画到金砖铜炉,紫禁城处处都是苏作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就说过:“在紫禁城近600年的历史中,紫禁城与苏州的联系,毫不夸张地说,比北京之外的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多。”

这就是苏州与明清皇家的渊源,这就是苏工苏作与故宫瑰宝的相互成就。苏,是明清江南文化的核心城市;宫,是明清两代王朝的不二中心。宫廷文化与江南文化互动,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相融,催生了苏作、成就了苏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最高水准。紫禁城里的苏州风,人文江南的瑰明珠。

 

发现苏作苏工之美 启迪制造崛起之路

 

苏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苏工苏作即是其深厚底蕴的成果和体现。建设苏作馆,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搭建苏工苏作对外展示交流平台,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苏州,地处长三角太湖之滨,晚唐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时苏州“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南宋便有了“天上天堂,地下苏杭”之美誉,至明清则“天下财货莫不聚于苏州”,“东南财赋,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

物华天宝的自然环境滋养了苏州人的明慧与精致,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名家辈出,技近乎道的能工巧匠世代相传。文人雅士参与园林布局、家具设计、文玩品鉴等日常营造,把江南特色的典雅、温婉融进了制器造物的精神内核,把苏州独有的细糯、灵巧呈现在制器造物的外在神韵。文心为核,匠艺呈现。文匠互动、雅巧合流。苏州民间手工艺独树一帜,至明清时期占全国手工艺半壁江山。

清浙江巡抚纳兰常安所著《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概之曰‘苏作’。”今日享誉世界的“苏工”“苏作”专称,由来已久。雅、精、细、巧是苏作的共性特征。雅,即隽秀清丽、光洁雅致。

苏作以其意趣之盈然,自宋以来一直与文人书画相结合,展现出宁静致远的情怀。精,即精美绝伦、精妙构思。苏式家具,犹如书画“惜墨如金”,一块木料必经反覆琢磨和精心设计,方能破料动工,往往精妙套用。细,即细腻灵动、形神兼备。苏州核雕,细致刻画到入微,在细密处丝丝入扣,于毫厘间毛发毕现,非常人所能做到。巧,即奇技鬼工、巧妙叹绝。苏式木雕,看似内里中空的雕花,与底板或周边总有巧妙的牵连处,不易损坏,十分耐用。

发现苏作之美,领略苏作传奇。于国家会展中心开设苏作馆旗舰店,向国内外民众展示历经600余年依旧光辉灿烂的苏工苏作,不仅提供了解苏工苏作的展销窗口,更让苏工苏作蕴含的江南文化展现灿烂光辉和时代价值。江南文化,改变了苏工苏作的价值形成机制、技术开发路径和探索创新方向,孕育了苏工苏作精雕细琢、创新创造、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还必将激发当代的“中国制造”创新驱动发展、铸造最优品质、开拓广阔市场。

传承匠心精神,亦启迪今日中国制造崛起之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