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苏州蓝!
祝贺,苏州蓝!
贺 信
苏州市委、市政府:
2020年,苏州市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4.4%,成为我省PM2.5平均浓度率先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之一,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和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作出了突出贡献,谨此表示热烈祝贺!
过去一年,苏州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部署要求,始终把“治气降霾”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系统、减量、科学、精准”的工作方针常抓不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国控、省控空气监测站点均由属地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点位长”,出台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考核办法和补偿指导意见,将治气“一岗双责”落到实处;连续开展三轮“散乱污”整治,大力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提升,完成2700余项大气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强化科学精准治污,率先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定位各类涉气污染源,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集群的精细管控和精准治理;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全力保障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
“苏州蓝”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得益于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得益于苏州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协同攻坚、拼搏努力,得益于苏州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积极参与,在此致以崇高敬意!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希望苏州市再接再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增强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率先实现碳达峰,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绿色为普遍形态的苏州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格局,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1月5日
这是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发给苏州的一封贺信,也是一封“实力不允许隐藏”的表扬信,2020这一年,苏州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清朗澄澈的天空友好相处,“苏州蓝”,以“肉眼可见”的增多,实证苏州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努力和成绩。
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苏州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打赢蓝天保卫战决策部署,以“科学、系统、精准、协同、依法”为根本立足点,控源头、压总量、抓提升、共联防,向“最难处”攻坚,朝“最好处”努力,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全面实现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双下降”,优良天数比例、群众满意度“两上升”的总体目标。
2020年全年,苏州市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4%,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二。空气质量保持连续52天无污染,创下了有记录以来连续优良天数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并进。
苏州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升,既得益于持续有效的污染减排,也得益于科学全面的精准研究分析、对症下药。
去年以来,苏州市充分发挥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质量优化提升战略合作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对本地污染源的分析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高时空分辨率颗粒物、VOCs源解析和污染清单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地污染状况,最终确定了以严控硝酸盐为主,兼顾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气溶胶的PM2.5控制,以及以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和高污染机动车污染治理为手段的臭氧控制两个符合苏州实际的大气环境治理方向,并针对性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精准的治气举措。
高位推动压责任
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天保卫战,始终坚持将打好、打赢作为最根本目标,多措并举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立分级别、多形式会商机制,每年均安排大气治理专题会议,部署重点任务。市委书记、市长靠前指挥,定期研究解决治气突出难点问题,治气工作得到有效推动。建立地区、部门治气工作职责清单,每年工程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年度治气任务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燃煤锅炉整治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炉窑整治等重点项目列入市政府年度实事项目高位推动。市污防攻坚办、市大气办发挥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督办,推动地区、部门责任落实。
项目推动促减排
首先是加强工业深度治理。2020年苏州累计完成了2712项年度大气污染治理工程项目,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现全流程改造,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全市累计共排定实施VOCs治理项目超5000家,减排量超4万吨。累计整治淘汰燃煤锅炉4300余台,其中淘汰10-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超400台,大幅降低了燃煤污染,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其次是强化“车油路企”全方位监管。全市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2929辆。港口码头国一、国二水平运输车辆全面实现淘汰,国三水平运输车辆淘汰30%以上。汽油年销售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全面完成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高排放柴油车路抽检超标率已从最高22%下降至8%。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和高污染车辆门禁系统建设。
扬尘治理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严格落实施工扬尘“六个百分之百”,明确工作任务,厘清治理责任,召开管线施工扬尘管控部署会,进一步压实管线施工治尘责任,全市施工扬尘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严密监控道路扬尘突高区域,强化冲洗保洁抑尘。
科学治气全支撑
工作专班专项运作。建立政府、环境规划院为主导,地区部门为成员,中国环科院、北大、清华、上海环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工作专班,邀请全行业60余位国内顶级专家成立战略合作专家库,全方位科学指导支持全市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难点问题。
掐准关键咽喉。根据苏州市污染传输路径分析,明确了北部常熟市、南部吴江区两大重点管控区域,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子协议,实施“1+N”专项指导。
积极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新方法,率先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定位各类涉气污染源,实施销号整治。创新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自主减排,首批81家公示认定,实施管控差别化管理。专项制定工业炉窑、储罐、电子、工业涂装、纺织废气治理推荐技术,指导帮扶企业提高治理成效。出台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补偿指导意见,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乡镇(街道)每月缴纳惩罚性资金,压实属地治气责任。
起步即冲刺:
奋战在“十四五”
开局之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奋斗2021,起步即快跑、开局就冲刺。围绕国家、省大气污染防治总体部署要求,苏州将深入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坚持系统减、科学治、精准管。发扬“啃骨头”“打硬仗”的环保铁军作风和勇气,凝心聚力创造高质量的“苏州蓝”。
强化落实秋冬季减排举措。重点突出污染源总量减排,积极应对,努力消除今年一季度疫情缓解生产复苏可能带来的污染排放增加的不利影响。同时,发挥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机制作用,强化部门联动督查,推动地区部门履职尽责,实现污染削峰减量。
强化高架源治理提升。以电力、钢铁、水泥、玻璃、工业炉窑等高架源氮氧化物、烟尘排放为重点,推进治理提升和污染减排。建立重点高架源污染排放情况通报机制,及时预警响应,确保稳定排放。
推进机动车深度减排。出台扩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政策,启动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市区全天候限行工作,强化限行区管理。建设用车大户门禁系统管理平台,共享全国车辆信息,实时监控车辆运行情况,倒逼高污染车辆退出本地市场。
推进VOCs“夏病冬治”。开展纺织、金属制品、电子、包装印刷等200多个产业集群和4000多个储罐VOCs治理提升,实施劣质活性炭专项整治行动,提升VOCs治理水平。
深化大气战略合作。及时总结大气环境质量优化提升战略合作中期成果,形成可借鉴的苏州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精准分析、管控,提升治理能力。
加快推动低碳建设。提前谋划“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碳排放达峰工作。积极响应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在产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积极探索共同优化调整手段,实现协同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