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在苏州
发布:2024-11-14 14:40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叶正亭
第一次品尝到徽菜,还是十多年前,和海涛两家人、一辆车去了宏村、西递。返程经过歙县,去看了砚台,顺便在老街第一店晚餐。点了几道正宗徽菜,无非就是臭鳜鱼、毛豆腐,还有烩面等,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尤其是烩面,我点了一盘大份,大家说太多了,中份就够了。结果,上的大份可以称“巨份”,面真的有点多。但是没想到的是,那面好吃得要命,一大盆烩面四个人吃,吃得盆底朝天,还有点意犹未尽。本来想再来一份,被我制止了。任何美食,都不能再来一份的,留点余地,便有念想。
回到苏州已是饥肠辘辘,大家怪我小家子气,没有再点一份,但我还是坚持己见,这种没吃够是最好的,就会引发对某一种美食的思念,最是珍贵。
苏州很少有徽菜馆,记得五六年前,胥门开出一家,从前“跃进”电影院的地址,规模挺大,生意也不错。我去追寻过,却是失望而归,打着徽菜的旗号,结果非也。我问服务员,有没有安徽烩面?服务员摇摇头,说从来没有听说过。
2023年,苏州餐饮界曝出一条新闻,“杜三珍”餐饮公司重新打造六宜楼。在这之前的2018年,杜三珍打造了“赵天禄”。赵天禄原址在阊门吊桥处,俗称“鲇鱼墩”。“文化大革命”武斗期间,苏州烧过三把火:葑门孵坊、苏州医学院、阊门鲇鱼墩。阊门一把火,将吊桥西堍南侧的石路68-86号,上塘街57-73号,一片商业闹市烧了个精光,老百姓就将此地改称为“小荒场”。
赵天禄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是家茶食店,生产、经营金果、玫瑰猪油年糕、酥糖等。新中国成立,各区所有的小店合并。1962年,却又恢复了“赵天禄”等三家名店,恢复“独立经营、前店后坊”模式。没想到1967年的一把火,把赵天禄烧没了。要感谢“杜三珍”老板周斌先生,他对苏州“老字号”有感情,尽力抢救、恢复了苏州一家家“百年老店”。他于2018年,率先抢救了赵天禄。新店开在葑门横街,还是前店后坊,还是茶食特色。据说一款油氽团子(鲜肉、豆沙两种馅)卖得特别火,还有五香排骨、五香小肉等,都是老苏州从前的味道。
2023年,“杜三珍”公司决定打造百年老店“六宜楼”,这家店从前在西中市皋桥堍、吴趋坊北口,现在选址在苏州南新路,苏州新美食街上。六宜楼始建于光绪九年。吴地文化,药食同源,饮食有“六宜”,故取名“六宜楼”。这爿百年老店,以经营徽菜出名。从前苏州家喻户晓,想要品尝徽菜,就去六宜楼。
徽菜列入中国的八大菜系,主要特点:就地取材,选料严谨;强调用火,功夫独到;擅长烧炖,浓淡适宜;讲究食补,以食养生。代表性菜品:臭鳜鱼、毛豆腐、胡适一品锅,问政山笋等。
安徽与江苏是好邻居。清代初期,中国曾设立过江南省,后来一分为二,就是江苏省和安徽省。所以,徽菜与苏菜在许多方面是相近、相像的。
2024年9月,我去苏州六宜楼品徽菜,提前打了电话,店家很重视,杜三珍公司的老板周斌、熟食厂厂长老马亲临指导,六宜楼厨师长亲自掌勺,还特意请了一位做烩面的高手、徽菜大厨,现场操作。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品尝到了真正的徽菜好味道。
臭鳜鱼,这菜名实在有点不雅,但却是徽菜的“头牌花旦”,如同苏州的松鼠桂鱼。而且这是一道有历史、有故事的名菜。有两个版本。一说200年前,当地的鱼贩子从湖区将鳜鱼运进山里,路途遥远,时间偏长,结果已微微变质,轻度发酵,于是就微微发臭。又一说100年前,有个知府大人最爱食鳜鱼,他出差、巡视,总要家厨挑着鳜鱼担跟随,家厨还给鱼加了点盐,但是盐加少了,时间长了,鱼还是有点变质,微微发臭。不料知府特别喜欢这独特风味,于是就加工成了臭鳜鱼。两个版本,一个原理,就是鳜鱼微微变质、微微发酵,但尚未腐败,不影响食用。所以臭鳜鱼都是要经过适当腌制的,肉质紧实。臭鳜鱼的烹调方法与苏州的红烧鳜鱼做法相仿,先把鱼煎一下,另起油锅,把肉末、辣火丁、菌菇丁、笋丁一起煸炒,作为伴侣,和鳜鱼一起红烧。苏州人喜欢浓油赤酱,喜欢放糖,徽菜说NO。臭鳜鱼的口感就是“咸鲜微辣”。
徽炒鳝丝,与苏州“响油鳝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徽菜的炒鳝丝更健康。苏州的响油鳝糊,从前是苏州菜中的经典王牌,特别是用满满一小壶热油浇入鳝丝,那一刻,从前感觉是太美好了,今天则会觉得太油腻了。所以很多年轻人现在点这道菜时,会关照一句:不要浇油。徽菜的炒鳝丝就少了这一壶响油,多了一把生洋葱丝垫底,口感上就不那么油,还不加糖,体现徽菜“咸鲜”特色。
我与六宜楼大厨交流,询问徽菜之特色菜。他告诉我还有“毛豆腐”,但因为大多数苏州食客不太习惯,故一般不做。还有特色徽菜“鸡圈肉”,就是鸡块、肉块和猪肠圈合成的一道菜。今天备料不足,也不做了。还有“青鱼头尾”,苏州人 称“红烧划水”,也是徽菜经典,但是秋季买不到青鱼,也只能作罢。
其实,一次品尝,有一两道经典、特色、代表性的菜肴,足矣!
此刻,我最期待的是徽州烩面,伸长头颈等啊等,烩面终于来了。是个盒盖的大浅砂锅,开盖,喷喷香,是锅巴之香,说明烩面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焖烤。烩面和苏州所有的面的不同点是生炒,就是生的水面(中粗、小棍子面),直接下油锅炒。准备一份面浇头,食材丰富,有肉丝、虾仁、菌菇丁、笋丁、肚片等,类似于苏州的“白什盘”。起油锅,生面入锅翻炒。将宽汤的浇头入锅,一起翻炒。要加高汤,让小棍子面熟。最后还得焖烧,“千烧不及一焖”,加了盖子焖,专业名词就叫“烩”。
老马让我说一句餐后感,我说,每一根面条都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