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

发布:2020-03-30 13:5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3月21日下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在远集坊第二十七期以“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为题发表演讲,该演讲通过腾讯、爱奇艺、咪咕、优酷、火山、网易、搜狐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超过60万人在线收看了现场直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主持当期活动。
朱永新在讲演中提出,做父母,要做好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不可替代的,别人替代不了,未来也替代不了现在。未来,边工作边学习会成为教育的重要特点,这样可以把家庭的关键期和创业的关键期适当错开,对父母陪伴儿童的成长更加有利。
第二,阅读。早期阅读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儿童的早期阅读无比重要。但当前阅读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第三,习惯。习惯非常重要,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朱永新用大半的篇幅谈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他说。
以下内容来自于朱永新教授的演讲。
家庭教育:家是人一生的港湾
现在家庭教育重要,所有的父母、所有的家庭都知道。
但是,它他为什么重要?我们很多情况下并不清楚,或者说大多数的教育理论也没完全把它讲清楚。今天,我将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把它做一个说明。
第一,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总是生活在不同的空间里。哪些不同的空间?有四个空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它们里面生活,我们也可以叫它,我们所生活着的场。
第一个空间,母亲的子宫里。其实过去我们都没有注意,这个环境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为什么那么重视胎教?为什么那么重视母亲在怀孕期间,她的营养、她的情绪,她和别人的交往?其实它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个期间,胎儿是通过母亲的身体去感知外部世界的。去年我跟北京的一个优秀的阅读推广人交流,她跟我讲述她自己亲历的,在怀孕期间,每天读一首诗歌,听一首名曲,她就发现孩子出生以后,读到她曾经读过的这些诗歌和听过的名曲,跟没有读过的和没有听过的,还是反应不一样,那就说明儿童是有记忆的。而遗憾的是,这个环境在过去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
第二,家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场。人是离不开家庭的。人在家庭中生活,从家庭中出发,又回到家庭。
第三个空间,我把它称之为教室或者是学校。为什么?因为它是儿童开展学习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教室里面就是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面,他能不能很好的适应,能不能跟老师、其他同学有很好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他人格的发展。
第四个空间,当然就是职场,你工作以后你所在的单位。
其实我们人这一辈子就生活在这四个不同的空间里。这些空间,家庭是中枢。为什么这样说?你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你还是生活在家庭里;你在学校里的时候,每天你要回到家;你在职场打拼,每天你还是要回到家里。所以家庭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空间,最重要的一个场,或者说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港湾。
 
童年:谁为你携手领路?
然而即便家庭是如此的重要,却往往没有引起我们所有人的重视。同样,童年的问题也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都认为孩子们就是玩玩嘛,还有什么?但是当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回忆我们一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童年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底色。每个人人生的色彩,实际上其底色正是在童年形成的。童年在一个人一生中的影响,它的重要意义远远未被发现。西方研究界有一组很著名的大脑发展图,孩子在2岁的时候,其大脑突出的发育程度已经和成人基本上相同了。我们中国古代也有一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过去我们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时候,总觉得这句话说的太夸张了。但是这个大脑发展图所揭示的客观事实深刻印证了这句话的合理性。人的童年和动物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动物生下来,它就能够独立生活了,不需要很多的学习。但是人不一样,婴幼儿从语言到行为都需要大量的学习,要学会走路、学会站立、学会说话,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复杂的操作系统,但是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学会和掌握了。所以儿童的学习能力是让我们非常吃惊的。你虽然不一定记得童年所经历的那些事情,但是它一直是你人生的底色,是你人生不可磨灭的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西方几乎所有的心理学,最著名的心理学家,诸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等,没有一个不关注人的童年。所以当一个人说有了精神问题,一定会追溯童年,其源头一定跟童年有关。他的童年经历,他的某一个刺激,或某一个关键性事件或人物,都会对其产生我们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既然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而童年是由谁和他一起度过的?父母。所以影响童年最关键的人物,就是父母。
托尔斯泰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的这段年龄期内,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托翁的这个话也跟我们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一个人在5岁以前,所学习所掌握的东西,对他的人格、个性、意志方方面面的养成比他5岁以后到他一辈子还要多。尽管可能有点夸张,但其实十分深刻。
同样的话,这是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讲的:“5岁时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也就是那样一个人。”他同样是在强调童年的意义。
还有一个我非常崇敬的一个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所以,今天的幼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人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这段话,讲得更具体、更深入。
童年和未来,现在和未来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是一个川流不息的河。童年的经历,能不能幸福,决定了未来能不能幸福。 我们看到很多父母亲用打骂、惩罚的方法,逼着孩子做很多事。然而事实上,往往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中有一句非常重要,堪称点睛:由谁携手带路?当然是父母亲们,他们在这一段时间怎么样去陪伴孩子生活,是很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书,叫未来学校。但是有些爸爸妈妈可能会说,你的未来学校就是一个空想,我们哪有时间带孩子?我认为,未来更多父母亲可能会选择一段时间陪伴孩子,所以我说未来叫王者归来。
什么叫王者归来呢?当代的年轻父母们,很多是职业女性或职业男性,在未来很可能双方会有一方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回到家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其实当下这样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其实很多职业是可以在家里上班的,完全可以一边陪伴孩子一边工作。很多职业如媒体记者等其实完全能够做得到,只是我们没有这样的陪伴意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未来我们很多父母亲在设计自己人生规划的时候,他可以把他的一些重要的在职学习陪伴孩子一起来学,也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在携手带路的时候,你要明确你要把他带向何方?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很多父母亲并不很清晰,你怎么陪伴他,你怎么把他带到明亮的地方去?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我们给到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父母: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家庭和父母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是究竟有多重要?父母为什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且是最长久的老师?从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以后,我们很多父母就自觉不自觉地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以为我只要管好他的身体,管好他的衣食住行就够了,教育的事情交给老师去,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这是很多父母一个朴素的想法。
我曾参加一个开学典礼,很传统的一个开学典礼,其中有一个仪式,父母亲把象征教育的权杖交给学校的校长:这孩子就交给你了。我也记得很清楚,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妈就跟老师说:孩子交给你了,愿打愿骂都可以。
现在我们很多父母还是这样。其实他不知道,他比老师还要老师,他比老师还要重要。因为儿童最初的世界,就是父母。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儿童身上都能够看到父母的影子,在任何儿童的问题身上,都能够找到家庭的问题,或者说父母的问题。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包括你在饭桌上说的话。
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很有意思的研究,就专门记录不同家庭晚餐说什么话,用录音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不同的话语情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孩子受到的熏陶、被教育的地方都不一样。这个家庭关注的是物价、米价、油盐酱醋;那个家庭关注的是总统选举,关注的是政治;还有的家庭关注科学研究、知识方面的话题,等等等等。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我们经常讲,不教育总归比坏的教育好一些。在好的教育、“放养式教育”的不教育和错误的教育之间,恰恰很多父母亲选择的是错误的教育。错误教育的危害大于不教育,错误教育的比例也远远大于不教育。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的家庭的影子。同样,成人后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童年家庭中去找到他们种种冲突和矛盾。
然而,这么重要的问题,这么复杂的学问,这么重要的一个领域,恰恰我们都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就做父母了,而且就开始生孩子,就开始行使教育的权利了,试问,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那么,父母亲们容易犯的毛病主要有哪几方面呢?
第一,高期望值,望子成龙。几乎所有的父母亲都用很长的时间做望子成龙的梦想,几乎在所有的儿童早期阶段,他们的父母们都认为自己孩子很了不起,然而却又随着孩子的成长,期望值逐步降低,逐步退却。
应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身没有什么大错,每个父母亲都期待孩子成长,但是他们的期望是要建立在孩子自身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龙的可能,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这个期望却不可寄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空想上面。
但是你要清楚,不是所有的孩子最后都能够成功和成功。或者说,你理解的成龙和成凤,所谓的成功就是哈佛女孩,就是北大、清华,就是名校、好工作。这个观点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从概率上做不到的,而且并非你进北大清华进哈佛就意味着成功。
我经常讲马云的故事。马云不是北大清华,也不是哈佛耶鲁,他就是杭州师范学院的一个普通学生,但并不影响他的卓越,并不影响他的优秀。包括马化腾、任正非都不是什么中国和世界名校毕业的学生。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的成功定义为考上名校呢?所有父母这种过高的期望值,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因为如果期望值过高,一旦达不到这个期望值,那就意味着失败。这种失败感、挫败感,对孩子对父母都会有非常大的消极作用。
第二,就是重智轻德。这也是我们现在家庭、父母们经常犯的一个毛病,我把它称之为一俊遮百丑,就是你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至于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和别人相处,能不能成为受尊敬、受欢迎的人,有没有同情心,完全不关注。这就是陈立军教授讲的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培养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从我们的家庭开始就已经开始产生,很多孩子唯学习是图,而同学之间却没有真正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等等。我们应该看到,它的背后其实都有家庭的期望。
其实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人来说,他的品德发展、个性成长远远比成绩更重要。你仔细去想一想,在每个学校里面,成绩最优秀、考试最好的人,未必就是他走向社会以后发展得最好的人。
第三,就是两个极端,宠爱或者冷漠。我们在很多家庭看到,父母对孩子是宠爱到无以复加,细致到了不让孩子去尝试一点点新鲜的事物,连吃鸡蛋都要把鸡蛋给他剥好。所以我们曾经出现过笑话,夏令营的教练说,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到了夏令营,中国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怎么去剥鸡蛋壳,因为他在家里都是妈妈给他剥好的。
当下的社会中,宠爱在很多家庭尤其是隔代抚养的过程中,就是说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跟第三代在一起,这是中国家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父母亲往往是生孩子这个阶段和他人生职业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完全重叠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最关键的时期,中国的很多家庭就选择了把孩子交给了长辈,据统计其比例高达30%到50%。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孩子的独立性、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除了宠爱,还有一种相对比较少一些的极端,就是冷漠,就是对孩子基本上不闻不问,爱理不理。这往往和单亲或特殊背景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整个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以上我们这样一梳理,就很清楚了。从家庭本身的意义、人的童年的阶段,以及父母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力,以及家庭教育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我们就会知道,第一,没有什么比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第二没有什么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所以在那样一个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你怎么和孩子一起度过?你怎么成为携手带路的人?
家庭教育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司机”充斥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个国家一定是危险的。这个一点不是危言耸听。
而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给他们培训上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