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只需要 三分浪漫
绝对的浪漫会使人走向自我毁灭。
浪漫是对人性中自由一面的追求,它要代言的绝不仅仅只是爱情,它处在理性和规则的对立面,是对自由和反规则的追求。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各式各样的年少轻狂。
坚持浪漫就要完全尊崇内心的情感宣泄,而王尔德所说的终生浪漫,必定是极其自爱,且收获世俗意义上极其成功的人生。世上只有一个王尔德,一段短暂的浪漫时刻。即使潇洒如唐伯虎,不也是一边坚守,一边寻求着各种各样的肯定和认可吗?说他是终生浪漫,不如说他是错失几次良机,于是难以跳进时代的洪流。
当然,唯有快乐能对得起生命的短暂,唯有真切能抵挡生命的空无。浪漫不可割舍。但倘若不加约束,任凭情感的泛滥,“浪漫”只会将人淹没。自利自私是人的天性,浪漫究其根本是为了追求自我的放纵,属于热烈的自我情感满足,是某些感官被挑起的欲望浪潮。就爱情而言,最浪漫的爱情一定是存在于自己想象中的爱情,那些迷恋时刻,不过是自我想象的投射,是自恋的倒影。人生中那些围绕自我追寻浪漫的时刻,我将之称之为黑塞在《悉达多》中所描述的“沉沦时刻”——放任自己陷入沼泽,沉沦快乐。
人是社会的产物,倘若人始终只看到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快乐,那便无法与外界产生信号,无法与社会建立连接,最终陷入自我的洪流,导致毁灭。与社会发生连接需要什么呢?进入一个规则体系,就需要拥有被体系认可的身份、角色和定位。因此,想要产生长久稳定的良好社会关系,就需要拥有稳定的、被广泛人群认可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社会定位,也就是说,要满足大众普适的价值观念。将沉沦快乐的光景以“时刻”计算,或许也可以视为一种妥协。妥协,发生在 “发觉仅追寻浪漫无法完成全部自我所需要的生命养料,自己也无法完成全部时间的建设” 后。
在明白了自己的这一需求后,生命变得柔和了起来。譬如工作,不是完成自我成就感的体验,是为了供养大机体正常运转,这其中,自己不重要;感情,不是为了实现情感的宣泄,是要在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中共同走向更强大,这其中,他人也很重要。于是,对工作的期待从“看我”变成了“你看”;情感的满意的状态逐渐从“我为你着迷”变成了“我们一定很合拍”。
这是一个将自己和社会更好融合起来的状态,长久稳定的状态给人带来平和的幸福感,它不像浪漫所带来的大喜大悲,而是以更从容平静的姿态迎接生活。
没有人可以永远活在爱的本质中。热爱可能会在他人不断的否定中冷却,迷恋可能会由于对方未达到想象而坍塌。所以获取长久的、平和的快乐才能真正收获生命的乐趣。
而浪漫能给予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它在只与自己相关的个人时刻尽情泛滥。这也是极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人需要属于自己的孤单和自由,在那些和自己相处的时刻中,浪漫是一剂解药。
我们无法冲撞世界,我们可以激荡自己。那就姑且就算是生活只需要保留三分的浪漫吧。
不过,当然,如果毁灭就是你要走的路,那就勇敢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