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的玻璃茶屋
阳澄湖的玻璃茶屋
初春的江南,有两个版本,分别是阳光明媚的版本,和烟雨蒙蒙的版本,两个版本的交替轮回,连天气预报有时候也不能准确预判。好就好在,通常人们这两个版本都喜欢。
所以在这个烟雨蒙蒙的上午,我们依然兴高采烈地出发了。目光穿过高架路的护栏,早开的梅花和玉兰花,红的白的,和无数树木、水面形成层次丰富的画面,远近疏密浓淡虚实,是自然随意的挥洒,却有画家勾勒皴染的神韵。自然的神力,似无意为之,却又恰到好处。
下了高架,左拐向北就上了岛。如果此刻上帝在俯视众生并偶尔看到我们,当会哑然失笑:我们的汽车正如一只小小的蚂蚁,悄然从一只大脚趾的尖端进入,沿着经络或血管一样的公路在一条踮起脚尖如跳芭蕾般翩然起舞的“美人腿”上一路上行。
没错,是真的“美人腿”,阳澄湖美人腿。自阳澄湖大桥与青剑湖路延接后,整个半岛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腿的形状,伸进了阳澄湖的碧波之中。美人腿纤细秀丽,同时也自由随意,路任其绵延,两边的土地时宽时窄,烟柳作带,芦苇为裙,时见水景,时见疏林。
一路前行到了美人腿的“膝盖”处,便拐弯进了村庄。停车下车,小雨绵绵的,但是未必需要打伞。一条浅浅的巷子,走到头是一处独立的小院,红砖砌成的院门和隔断,使其和外界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感。院内一棵大榉树的视线高高地越过院门,俯视着整个的巷子。
一进了院门,便有人惊呼起来:乡野之间,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神仙所在!这个院子坐落在丁字形河道交点的一个象限内,一览无余地眺望着河道对岸的村舍瓦墙和花草树木,主体是两层香槟色小楼,小楼虽美称不上惊艳,最绝的是小楼前面邻水建筑的一间玻璃小屋,四面玻璃,八方通透,虽在小楼及院子前面,然而视线全无遮挡,从院子及小楼的任何位置都能够欣赏外面的风景。
玻璃小屋内有若干沙发和茶座。我们来的时候,有两三位客人坐在里面发呆,我们走的时候,她们依然坐在里面发呆。我很替她们可惜,似辜负了外面大好的风景,和氤氲的烟雨。但也许,她们就是来这里发呆的。
这个院子,叫做水边玻璃茶屋,这是一个浪漫写意的名称,竟然每一个字都是写实的:关关雎鸠,在水之边,有间小屋,玻璃通透,有位伊人,正在喝茶。此间的主人——有三个,张津、孙源和老蔡。老蔡是中国台湾人,能做一手好吃的卤肉饭,他主要负责接待和服务。张津说,老蔡其实是他在云南临沧勐库镇的茶山上“捡”回来的,因为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茶。
而孙源,则是张津的发小。在此之前,孙源的职业是……世界之大,却又如此之小,生活平淡,却又如此神奇,我高中有一个同班同学廖春天,毕业后也是进了腾讯体育,而孙源竟然和他是同部门的同事!
“啊啊,廖春天啊,我们是同事啊,我们在腾讯体育的关系是最好的!”孙源兴奋地说。后来,孙源和廖春天就前后离职了,孙源离职的原因,就是被张津“骗”回了苏州。
他们都是苏州人。张津小时候住在狮子林的隔壁,那时候的狮子林没有门票,因此便成了张津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张津爱茶,是因为这座城市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以及根深蒂固的饮茶习惯。张津小的时候是住在外公外婆家,外公的习惯就是每天泡一大壶浓浓的茶,从早喝到晚。
张津上小学的时候,就被外公“带”出了茶瘾。上课的时候,老师进教室,随手就把泡好绿茶的杯子放在讲台上,抬眼望去,教室中竟有一个孩子跟他一样,面前放着一个偌大的玻璃罐头瓶,那满满的一瓶茶水中,沉淀了半瓶的绿茶叶子。老师非常惊讶,这孩子这么小的年纪,竟喝这么浓的茶!
太浓的茶,一般人真的喝不了,不仅仅是茶中的咖啡因、茶皂素、生物碱等的刺激作用,还有太过苦涩的口感也让其难以入口。但是张津很享受,他自小就锻炼出了对茶叶某些成分的强耐受性。也让他在日后的经历中可以尝尽千百种茶叶的滋味,尤其是那种未完全驯化的深山野生树种产出的茶叶。
本来,张津是从事拍卖行业的,因为工作上的便利,他有大量的时间,便常常驱车到云南普洱、临沧等主要的普洱茶产区,深入到大山深处,寻访野生半野生的古树茶类。这些大山里的茶农,很多都只会种茶采茶,至于制茶、贮藏这样的技术活和流程管理,则大多一知半解。常在山间走的张津,便萌生了做茶的念头。
岁在2015年,他在茶山上“捡”到了小伙伴老蔡,再加上发小孙源,大家都愿意把茶叶作为后半辈子的终生事业来做,一拍即合。地点,就是张津孙源的家乡苏州了,最后他们选择在阳澄湖的美人腿,是因为这块神仙宝地安静、朴素,没有商业氛围,而且阳澄湖大闸蟹的核心产区和著名观光度假胜地,本身就自带流量,当然,运营成本也比在古城区低很多,他们不愿意把太多的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
小院偏僻难找,但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就是能把真正爱茶之人筛选出来,就如从张津每年都会深入大山找茶一样,喜爱是最好的导航,能够把同道中人导引过来。
2015年,他们来到阳澄湖美人腿上澄林路这个叫刘家庄的村落时,他们所呆的地方,就是玻璃房所在位置的三间小屋,作为小小的工作室。当时他们正在着手在云南的茶山上建基地,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茶供应链上面去了。这个基地,就坐落于勐库镇,位于著名的冰岛茶产区。
所有的环节,全部都是自己把控。他们的茶园面积其实并不大,只有50亩。他们进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茶园周边以及高位置的玉米地全部买下来,这是为了防止种植玉米使用的农药残留对茶园形成污染。第二件事情是把茶园中的所有茶树进行品种细分,这是因为勐库的大叶种茶是一个较大的门类,在它下面还能细分充数个更小品种,每个品种制出的茶叶口味都有所区别。他们还形成了茶园茶树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很多工作都茶农一起,指导他们的作业。
直到2019年,他们才开始了产品的研发。茶园叫物演山庄,因此产品也便命名为“物演一号”“物演二号”等。在他们的团队当中,有专门的制茶师,就是他们的合伙人杨晓东,他是云南省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杨新文之孙,是杨老制茶手艺的传承人。
有好的茶,还要有好的展示、品茗场所,三间小小的茅屋显然不够“排面”,无法提供合适的氛围。换地方?舍不得这块宝地。反复讨论之后达成的方案就是,推到重来。
刘家庄本身是被定位成了一个主打自然乡村体验的文创园,“村上生活造物园”坐落其中,园区里有民宿、餐饮、手作、户外等多项活动,所有入驻的工作室和民宿都分布在村庄之内,但村落也没有让村民搬迁走,所以这里既有欢乐的游客,也能看到仍在村里生活的村民;既能感受到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也能在手作或户外中收获快乐。
作为常年奔波茶山的人,大概羡慕的就是安定吧,张津三人对茶屋最初的构想也只是一间可以落脚的小屋,接待好友,品茶喝酒就足够了。但有时候,人性的不满足总会促成他们做出一些特别的事情,可能是老朋友的故事已经不能够填满这个空间了,于是一个希望能结识新朋友的水边玻璃茶屋就此诞生了。
水边玻璃茶屋,于粉墙黛瓦的村落之中深居幽静,两面环水的小院是村里不可多得的可以享受美丽水景的位置。一杯香茗,临水而坐,满目所及的只有延绵弯曲的河道以及远处的白墙黑瓦,在这宁静、美好的村庄中任性地挥霍时光是一种奢侈。暂时脱离繁忙都市的洪流,脱离生活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去享受不一样的时光,纵使只有片刻,也令人神往。
玻璃,质地透亮光明,不介意任何光线的进入,不阻挡任何风景的展现。透亮光明的茶屋,其实也是张津对茶的理解。他觉得,茶的本质是饮品,但和咖啡、红酒一样,在这之上衍生出的文化可能会有很多门槛,但单纯享受饮茶的乐趣,是不应设有门槛的。就像这间玻璃茶屋,能够接受所有的微光,无论远近,无论强弱,不做预设,没有偏见,只是单纯回归杯中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