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味 ·糸巷

发布:2024-07-29 19:22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王明亮
每遇外地朋友到游徽州,无论如何我是要请他们品尝一番徽菜的,心底总有一份执念,好像只有尝过徽味才算真的来过徽州。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徽商的地方就有徽菜馆。徽商走四方,徽厨遍天下,自东晋,经唐宋,至明清,徽菜的扬名离不开徽州商帮的历史贡献。继承了徽菜烹饪传统的徽州商人不仅把徽州食俗传到异乡他帮,还汲取各地菜系烹饪之长,融汇古今,兼收并蓄,终成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故里的皖南绩溪,作为徽菜发源地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荣耀,创造了无数的徽菜经典。漫游在绩溪这座人口不到18万的山区小城,穿梭于灰墙黑瓦、徽风古韵的老街深巷,你随意拐进一家路边菜馆,然后大方落座,大快朵颐,尽可享受地地道道的徽州小吃和徽菜美味。当然,最值得一去的,还是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国徽菜徽厨博物馆。
值得一去,是因为它可看可品,蕴藏着徽菜的前世今生和徽味的浓情深义。当你走进博物馆,风情万种的徽州不经意间就闯进你的眼眸,在某个转角某处回廊,那些看似熟悉其实陌生、看似随意摆放实则精巧陈列的老物件,让你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细细打量。无论是竹编木制的民俗用品还是铜铸铁锻的农耕器具,无论是网罗于民间的徽派三雕还是散发着民国气息的瓷韵陶光,总是充盈着古老徽州的时光之味,让人久久驻足,不舍离去。
当然,可看的不只是这些零零散散不说话的展陈,可品的也不只有臭鳜鱼、一品锅、如意鸡这些“徽”味十足的精品菜、特色菜、招牌菜,更有以徽州寿宴、徽州婚宴为主题创意的厅堂,一张象鼻云勾的八仙桌,配上古色古香的八仙椅和长条案几,再加上绫裱的中堂、青花的对瓶和老式座钟,一个复古的老徽州便有了神似的意象。而婚宴主题厅的一张胡适婚礼菜单,让众游人停下脚步,忍不住要对这位大文豪与裹足小女人的婚姻一探究竟。一个菜系,见证徽商的崛起兴盛,也伴随着历史的风云开阖,以徽州六县一府旧称和徽州主要姓氏命名的餐饮包厢,也让众食客在感受味蕾之上无限美好的同时,通过诗情画意的介绍和数字媒体的情境再现,对古老徽州的儒商巨贾生发出许多的联想。
走进博物馆,除了可看可品,还可听可忆。古戏台上,披挂传统戏服、脸着精致妆容的徽剧演员表演正酣,悠扬激越的徽腔不时博得台下游客的阵阵喝彩。紧连餐饮区是博物馆联合县文旅部门特设的一条非遗街区,徽墨制作、徽州三雕、湖村竹编、时雨绿茶制作、端午锦袋、绩溪挞粿、古法印泥、髹漆工艺、古法铁锅,入驻街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尽显徽州传统技艺的精华。用心触摸非遗街区一个个文化遗存,那些恍若隔世的徽州记忆扑面而来,拂去尘埃依然锃亮如新。其实,偌大的博物馆不仅是八百年经典徽菜的活态传承,也是高度融合了徽文化体验的“徽味大观园”。
徽菜徽厨博物馆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糸巷”。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糸巷记忆馆”。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废弃的缫丝厂,由爱国人士、民族企业家胡炼九先生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在国退民进的大潮中潸然落幕。历经风雨沧桑走过无数辉煌的缫丝厂,触须伸向小山城的每个角落,满载半个多世纪三代缫丝人的青春故事和两千多位离岗职工的悲情记忆。所幸百年老字号“胡兴堂”掌门人胡国训慧眼识珠,多方考察后决定在工厂旧址上兴建糸巷文旅综合体,保留原有建筑的框架和肌理,以旧修旧,将丝绸文化与美食文化融于一馆。“想你的风吹到了糸巷”——糸巷记忆馆的开馆牵动着小城的记忆神经,让流向各地的缫丝人找到了“快乐老家”。如今的徽菜徽厨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国县域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的一个标杆。
岁末年初,我和《糸巷记忆》丛书编委会的老师再次走进博物馆。胡兴堂文旅集团副总姚志英告诉我们,如今的博物馆已成绩溪父老乡亲常来、外地旅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成为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和徽文化多重体验游的工业遗址特色文旅街区。没错,这样一家新形态的博物馆,不仅荟萃了百馆珍馐、浓缩了千载徽味,也沉淀着光阴里的故事,馆藏着故土上的乡愁,我们又如何能轻易错过呢。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