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园”苏州合奏“盛世留音”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遗产和文保分会学术研讨会 暨2020年“中国四大名园”工作交流活动在苏州开幕

发布:2020-11-15 16:1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四大名园”苏州合奏“盛世留音”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遗产和文保分会学术研讨会

暨2020年“中国四大名园”工作交流活动在苏州开幕

 

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和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经典代表。1961年3月4日,四家单位同时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上世纪90年代又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谓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2020年11月4日-5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遗产和文保分会学术研讨会暨 2020年“中国四大名园”工作交流活动在苏州留园拉开序幕,“中国四大名园”代表、全国各文物遗产保护单位和文博界专家、学者和代表等20多家单位、7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自2015年春,“四大名园”管理机构在苏州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以来,已经建立起了常态化的互动交流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本次活动围绕“保护传承名园瑰宝、活化利用历史遗产”为主题,通过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焦点对话、专家论证、现场观摩等形式,旨在构筑新时代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推进园林遗产从抢救性、规范化保护到科学化利用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大林谈到,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园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守护好、管理好、传承好这些园林,是历代园林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当前,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通过创新机制、名录编制、加快修复、扩大开放等方式,推动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迈上新的征程。目前,累计有108个园林依法列入《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近90个园林免费对社会开放,苏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遗产之城”。

同时,北京天坛、北京北海、中国园林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山西晋祠、厦门鼓浪屿、上海豫园、苏州虎丘山、苏州狮子林、苏州耦园、苏州网师园、苏州沧浪亭等单位也就文化遗产在现代发展中的活化利用进行了现场分享。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议上还确定了“中国四大名园”合作交流平台标志。

留园:

园林保护

该如何守住天际线

 

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建筑风格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堪称是造园艺术的精品之作,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在主旨交流会上,苏州市留园管理处罗渊主任以留园为例,和大家一起对遗产园林空间视觉艺术,以及现代建筑对空中视觉走廊的影响和保护对策进行了分享。谈到留园毗邻正在兴建的规划高度为150米和130米的两幢高层建筑,距留园核心保护区最短直线距离不足800米,虽不在2005年修订的留园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但对留园古典园林空间景观将存在视觉干扰。众所周知,空间视觉环境保护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遗产保护与城市高建筑如何协调发展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留园管理处针对这一现象,运用空间分析理论对留园的静态视线、动态视线及视点、视距、视域等分别进行了解剖分析,尝试性提出了对留园闻木樨香轩景点视点以及视线采用加栽植物进行遮挡或视域限制的方案,以期解决现代高层建筑对留园视线空间的干扰问题。并提出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它是城市的一部分,如果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纳入统一保护体系中,才是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拙政园:“撤桶”背后的文明新高度

 

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以拙政园垃圾桶减配和水治理工作为例,浅谈了古典园林景观环境管护与精准施策,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策略,并贯彻实施。

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园容管理部郑期栋介绍,回顾近两年多来拙政园园容管理部在拙政园景观环境管护方面的工作,以精准施策为导向,通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苏州古典园林的垃圾桶在样式设计及配置位置上始终是一个难题,造型上从最初的动物外观逐步调整到植物造型,但是其与古典园林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总是不尽满意;同时由于苏州古典园林是“壶中天地”,垃圾桶的设计体量相对较小、容量十分有限,因此在园林旅游旺季和节假日高峰期间,往往瞬间就被填满,垃圾溢出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景观品质。以往按照惯性思维,把问题归结为垃圾桶配置不足或保洁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园内垃圾桶进一步增配,景观品质反而愈发下降。

2019年五一黄金周前夕,拙政园管理处开始分批逐步“撤桶”,同时及时调整保洁工作模式,强化跟踪保洁力度。最终,把管理处管辖的拙政园、环秀山庄和园林博物馆三个单位的垃圾桶从原来的 140对减少到10对。到今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磨合,垃圾桶减配工作的成效十分显著,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拙政园在接待总量不减以往的情况下,园林厅堂、道路、绿化带及水面始终保持在干干净净的状态,园林清洁卫生情况优良;尤可喜的是,在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下,园林保洁员已经改变了以往被动捡拾垃圾的状态,开始主动而高效地向游客收集垃圾,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广大游客在优美干净的环境中充分地感受到了园林的精致秀美和园林人的辛勤付出,大家都十分自觉地呵护着这份美好,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创文明的新高度。

 

颐和园:保护和活化并举打造“大美颐和”

 

北京颐和园以传承历史、展望未来为主体,介绍了颐和园近几年在文物古建的修缮保护、园林景观的维护提升、水体保护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般我们介绍颐和园时都会说,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按照这个计算,今年是颐和园建园270周年。但今天介绍的是跨越了辽金、元、明、清到现今,经历了700多年不懈锤炼而成的颐和园。”北京颐和园园长杨华说。

形成颐和园山形水系主体的昆明湖和万寿山从辽金开始便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洗礼。辽金时期为给北京城和京杭大运河供水而修建了瓮山泊,即昆明湖的前身。后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大刀阔斧的水利工程改造,扩大了瓮山泊的面积,为后面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建设奠定了基础。明朝以后,玉泉山至海淀一带的皇家与贵族私人园林持续兴盛,西山周围和海淀、万泉等处湿地的水脉被纷纷引入各座宅园,渐渐改变和影响着这一带的水系格局。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复苏,从康熙年间开始,新一轮的皇家园林修建热潮兴起。乾隆年间瓮山泊改名昆明湖,大规模整治和保护玉泉山麓的各处泉眼和水渠的工程,令昆明湖水源更加充足,周边环境一如江南水乡。而这次治理给后代留下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清漪园,也就是现在的颐和园。清漪园建成后,整个三山五园才成为一个完整的皇家园林建筑群,五园居中的清漪园成为该区域景观构图核心。之后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后清政府对清漪园遗址复建,于1888年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名园重新焕发光彩。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始终高度重视文物古建保护、园林景观保护、山形水体保护,把保护工作作为颐和园重中之重的基础工作。近年来持续开展古建修缮、可移动文物保护及文物修复工作,积极筹建文物修复中心,制定《颐和园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为遗址科学保护与利用提供支撑。生态是颐和园的立园之基。经过多年努力,颐和园植物景观配置合理、稳定性强,山形水系格局明显,生态建设较为全面。万寿山景观树木修剪工程、水生植物清理工程、古树生境提升工程、成立颐和园古树管护中心等工作,让颐和园景观更胜以往。

水体保护工作是颐和园的亮点,《三山五园水利文物遗迹研究》的完成,为水利遗产保护提供基础支撑。通过万寿山山体水土流失监测、野生地被植物和乡土植物保护、水体环境治理、游船油改电改造、涵闸水系以及泊岸治理等工作,促进昆明湖水质提升,使昆明湖水利遗产体系更为完善。

 

避暑山庄:保护+合作,遗产焕生机

 

承德避暑山庄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具体谈了近几年避暑山庄在如何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出精品展览、发展“书信+旅游”新模式的举措和今后发展思路。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肇建于1703年,落成于1792年,由康、雍、乾三位皇帝历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总占地5.64平方公里,鼎盛时期园内拥有各类古建筑120余组,最著名的是康乾72景。避暑山庄“形貌如中华成一统,名胜集全国于一园,文化融华夏五千年”,是祖国和谐大家庭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

2010年,在国家和河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积极争取下,中央财政投资6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修缮工作。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其中“普乐寺保护修缮工程”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普陀宗乘之庙保护修缮工程”被评为“2018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工程”。通过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基本排除了古建筑本体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提升了安消防能力,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现状得到极大改善,为今后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继六个亿工程之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阶段进入到预防性和科研性保护的新阶段。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古建筑预防性保护调查与评估系统建立工作,开发出适用于智能设备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网络管理平台。每年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古建筑进行勘察评估,提出保护建议,逐步建立起古建筑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项目库,从古建筑传统被动修缮逐步向主动预防性保护转变。

近些年来,避暑山庄每年都投入400余万元对文物古建进行岁修抢险,仅2019年就先后实施了避暑山庄古建筑勾抹扫垄、油饰保养和全部桥闸、假山、道路等基础维护等20余项保养维护项目,使避暑山庄古建筑保持整洁、安全、稳定的良好状态。

为更好地展示山庄文化,近年来,先后成功推出了多个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精品展览。特别是在2019年7月,避暑山庄与苏州狮子林和北京圆明园共同举办了《一园南北·三狮竞秀——狮子林主题联展》、《天堂苏州·百园之城——赏石盆景艺术展》,此两项展览为避暑山庄近十年来首次引进的外展,为避暑山庄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并作为承德、苏州、北京文博单位分享保护管理成就、深化文化交流的重大举措,构筑起三地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三地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