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牙雕 弘扬苏工苏作 传承匠心技艺
苏州牙雕
弘扬苏工苏作 传承匠心技艺
象牙雕刻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史记·微子世家》也记载:“纣始为象簪。”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河姆渡时期发端到今天,象牙雕刻经历了从实用工具到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象牙雕刻作为一个装饰和艺术门类的存在,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除石器和木材的雕刻之外,人类最古老的雕刻就是牙骨雕。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
牙雕泛指象牙、鱼牙、兽牙包括兽骨的雕刻,从广义上说,也包括动物的獠牙、兽角牛骨等材质的工艺制作。在诸多的刀刻工艺中,牙雕独具风华。由磷酸钙、蛋白质和有机体构成的牙和骨,都属于有机质,其中的象牙,硬度为1.5,比重在1.8左右,表面润滑、纹理细密,是具有较高韧性的材质,易于受刀,历代能工巧匠取其天然、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更加突显它温润如玉的肌理和质感,向来被视同白色的金子而备受鉴赏家珍爱。
从1990年6月1日开始,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我国停止从非洲直接进口象牙;1991年开始则全面禁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后,任何商业性的进口象牙都一律不获批。象牙原料禁止的现状带动了象牙收藏市场的高涨,牙雕作品更是在禁止绝唱中不断升值。但随着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卖少见少,存世的牙雕精品越来越难得。
牙雕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形成了不同地区艺术风格的不同艺术流派。在数千年的发展变革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产地,其中最典型的是广州、北京、苏州等牙雕中心。它们在创作题材与风格上各自保持了较好的地方特色而又在技术上相互交流渗透,共同进步。
去年,我们调研了苏州市非遗项目苏州牙雕的代表性传承机构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是苏州市唯一一家拥有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批准颁发的象牙指定加工场所和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拥有上述两局联合批准颁发的《象牙指定加工场所》和《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两张许可证。本次调研主要以田野调查为主,在对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牙雕技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牙雕艺术历史发展、中国象牙制品全面禁止交易和流通的背景下,探讨苏州牙雕艺术的传承之道。
历史流布
牙雕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呈现了不同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周代有八材之分:珠、玉、石、象、木、金、革、羽。从西周时期开始,象牙雕刻就从牙骨雕刻中分离出来。西周妇女曾经佩戴的象牙簪子,在诗经中的描写足以显示其富足和身份的显贵。在这一时代,青铜大多用于制造礼器和饮宴用具等大型器物,而牙骨雕刻的工艺品则成为一般小型玩物及装饰配戴用的工艺品。
东周时期的牙骨雕装饰性进一步增强,象牙雕刻风格与同一时期的玉雕相似,更多的模仿玉雕,纹饰纤细而繁复,线条流畅,各种几何纹饰普遍被运用到雕刻当中,以小件的装饰品居多。这一时期已有独立的牙骨器物作坊,象牙雕刻饰品数量大增,逐渐占据牙骨雕刻工艺的主要地位。但因象牙材质珍贵,象牙雕刻的成品,从实用性转为装饰品。
到汉代,由于象牙原料珍稀,制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品,牙雕的装饰性和工艺性越来越成为牙雕制作的主流。从那时起,与玉器功用相同、造型与风格上也比较接近的牙骨雕刻装饰物品成为历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牙雕艺术已初露端倪,它吸收竹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成了典雅醇厚的雕刻艺术风格。《宋史·食貨志》记载:“天圣以来,象犀、珠玉、香药、宝貨充牣库府……”“皇祐中,总岁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治平中,增十万。”说明宋代朝廷已从国外大量进口象牙犀角等原材料制作工艺品。成书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的《格古要论》记载:“尝有象牙圆球一个,中直通窍,内车二重,皆可转动,谓之鬼工球。或云宋内院作者。”文中所指的內院是指宋代朝廷“掌金银、犀玉工巧及彩绘装细之饰”的文思院,下设象牙作,是专门为宫廷制作象牙工艺品的机构。
从传世实物看,元代的牙雕已具备较高技艺水平,那时普遍使用透雕技法,即在平板材料上按设计图样进行拉花镂刻,再结合浮雕进行雕刻,形成剔透玲珑之美。
从明代开始,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风格时,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点,以其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取胜。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自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融合渗透,在技术上互有交流。
清代是牙雕真正繁荣的时代,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牙雕,和其他工艺品一样,纹饰布局都很满,十分繁复,几乎不留空白,象征着封建社会文化最后的沸腾。清代牙雕以广州、北京、苏州、嘉定等地区为代表,而福建漳州牙雕则在清代逐渐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象牙雕刻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70-80年代是我国牙雕行业的兴盛时期。象牙雕刻企业发展到120余家,从业人员近6000人左右,总产值近3000万元,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技艺人员。
目前,在我国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有16位是从事象牙雕刻的,还有数十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牙雕设计和制作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广东的鬼工球球可以做到50多层,每层均可独立旋转;象牙画舫也更加精巧,人物千姿百态,门窗随意开合。1974年,大型牙雕作品《成昆铁路》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现陈列在联合国总部大厦。无论北京彩绘牙雕、广州的鬼工球,还是上海的细花镂空牙雕,均各具千秋,享誉中外。
苏州牙雕历史
长江下游地区(江南地区)——包括南京、嘉兴、嘉定、杭州、扬州等地——有着固有的传统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牙雕艺术也保持着江南地域文化的特色,自唐宋时已初步规模,并形成一定风格。
其中苏州地区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水平很高,自宋代起,就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城市,不但各类手工艺门类产品齐备,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甚至可以直达宫廷。《宋史纪事本末》卷II记述,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主要职责是“造作器用,诸牙角、犀玉、金银、竹藤、装画、糊抹、雕刻、织绣之工”。其中所说“诸牙角”就包含了牙雕。
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吴派、虞山派、娄山派绘画艺术对牙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苏州牙雕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明清时,苏州牙雕工艺达到鼎盛,应用十分广泛,有用于装饰摆置的、有用于文房雅玩的,也有作为大众日用品的,大致可分为文玩杂件类、圆雕人物类和宫廷用品类。
清代中期,苏州牙雕的品种极为丰富,雕刻技艺更为精湛,形式多样、雕镂精细,且从业者增多,许多从事竹、木、牙、角雕的艺人纷纷转入牙雕行业。牙雕制品多运用浅浮雕、阴刻等技法表现诗情画意,精致细微、秀丽典雅,涉及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等,题材丰富、用刀简洁、风格古朴,形象生动传神,打磨圆润光滑。至晚清,这种势头依然不改,《古今文艺丛书》载,“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高宗皇帝六次南巡,江浙各处名胜,俱造行宫,俱列陈设,所雕象牙、紫檀、花梨屏座,并铜器、玉器架垫,有龙凤、水云汉纹,雷纹洋花、洋莲之奇,至每件有费千百工者,自此雕工日益盛云。”
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业萧条,苏州牙雕亦是举步维艰,雕刻艺人往往身兼木雕、牙雕等多种雕刻手艺。
1949年以后,牙雕作为特种工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60年代,苏州工艺研究所成立,在老艺人周福民的带领下恢复了象牙产品生产,制作的象牙立雕仕女通过上海外贸出口。
1970年代初,苏州工艺美术厂将制作象牙浅刻的艺人集中归队,有徐松元、舒兆松,以及徐松元的学生郑丽娟、徐勤等。同期,吴县东山雕刻厂也恢复了牙雕产品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出口。70年代末,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并入苏州红木雕刻厂,并将苏州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派往上海玉雕厂象牙雕刻车间培训归来的青年技工集中到该厂;同一时期,苏州工艺美术厂的牙雕艺人也归并到苏州檀香扇厂,以后两厂都有牙雕产品生产。尤其是檀香扇厂,将牙雕和檀香扇拉花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象牙扇,形成了宫扇、折扇两大类多种造型、规格系列,成为苏州牙雕独有的创造。象牙扇是将象牙开成薄片,以细拉花工艺组成山水、花鸟、人物图案,其折扇扇骨常以浅刻或浮雕的技法表现,或表现各种画面,或镌刻书法文字,与扇面内容相呼应,凸显出“精、险、奇、巧”的工艺特色,是中国牙雕工艺的一朵奇葩。
苏州牙雕总体风格典雅醇厚,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适静之感。其细节的处理非常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简洁,注意营造意境,有很高的审美格调。正因为苏州牙雕的文化气息浓厚,所以当时有谚云,“苏州样,广州匠”,苏州牙雕样式成为全国牙雕流派的范本。
牙雕技艺的当代复兴
由于象牙原料来源问题,近一二十年来,苏州的牙雕创作时起时伏,在艰难中不断前行,人才队伍亦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牙雕艺人大都具有多种雕刻技艺,木雕、制扇、核雕等技艺融会贯通;二是牙雕制品以私人订制为主,大都为来料加工,即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创作。虽然如此,毕竟还是保留了一支牙雕技艺的专精队伍。
众所周知,当今国际间禁止象牙贸易,国内的象牙加工和象牙销售的许可证申请难度十分大(如今已经完全停止发放)。全国各地象牙工艺都受到极大影响,苏州也不例外。很多牙雕艺人失业,甚至不少牙雕技艺正慢慢失传。
1989年10月,瑞士洛桑第七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协议》缔约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从1990年1月起,两年内禁止国际间的象牙进出口贸易。中国是通过决议成员国之一,于1990年初停止了进口象牙。从此,中国牙雕就一直在争议中艰难地探寻着出路。1997年6月,国际上召开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大会,八年之久的禁贸措施开始短暂解冻。
随着象牙进口通道的有限放开,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争取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批准颁发的《象牙指定加工场所》和《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两张许可证,成为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被国家授权的企业,使苏州牙雕从此有了自己合法的加工场所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加工许可证,意味着从此有了合法的象牙来源,这为苏州牙雕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先决条件。
申请工序十分严格繁琐。首先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牙雕大师,使自己店内拥有足够水准的牙雕工艺能力,并向国家林业局提出书面申请。然后负责人丁学芳在北京接受了为期一周的法律培训,学习国内有关合法加工象牙与合法销售象牙工艺品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相关手续之后,方才获得通过,成功“领证”。
从一根象牙的进货,到这根象牙的设计加工,再到一件象牙工艺品的销售,过程和手续都十分严格。首先,要向国家林业局申报需求象牙的数量(一次申请的象牙总重量不能超过100千克);然后,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之后,才能购买到所申报的象牙;在象牙到位后,由牙雕大师预先做出该批象牙所要雕刻的工艺品的样式、数量等方案,然后再次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产品计划”,在得到批复后,牙雕师方可进行工艺制作;在工艺品制作完成后,还需向国家林业局登记注册每一件产品,领取象牙制品的“收藏证”。由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发的象牙制品收藏品证书上面,包含了该象牙制品的外观图片、名称、制造商等相关内容,一品一证,十分严格。
另外,象牙雕刻所余下的废料,哪怕是一点点粉末,都必须上交给国家林业局回收统计。最终要保证,产出的工艺品重量和废料重量之和基本等于进货时的象牙重量。
丁学芳,女,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国家级艺术品评估师和艺术品鉴定师、苏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祥韵牙雕艺术馆馆长、苏州祥韵檀香扇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传统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领导着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苏州祥韵牙雕艺术馆和苏州祥韵檀香扇有限公司。
丁学芳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现苏州科技大学),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北京象牙雕刻厂看到了牙雕艺术,这一经历为她打开了命运之门,从此便与牙雕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丁学芳2002年进入苏州檀香扇厂工作,在此期间,向邢伟中、殷淑萍等工艺名家学习象牙雕刻技艺,还正式拜了殷淑萍为师。在创办苏州祥韵檀香扇有限公司之后,苏州几乎没有人在专职做象牙雕刻,丁学芳把董兰生、殷淑萍、张强、钱惠华、虞健、高仁等技艺人重新“集结”到了公司,创作重新以象牙为主。
2016年,为加强对大象种群的保护,打击象牙非法贸易,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12月31日开始,中国将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苏州祥韵的象牙雕刻作品全部转入苏州祥韵牙雕艺术馆,不再对外销售,而是作为展示之用,仅供爱好者参观欣赏;其库存的象牙原料也全部封存,不再进行牙雕创作。至此,牙雕技艺的传承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象牙原料来源完全断绝,象牙制品的流通完全冻结,牙雕技艺何去何从?缺少了象牙,再学牙雕有何意义?苏州牙雕就随着政策和趋势的改变而被迫消亡吗?
答案是否定的。苏州祥韵牙雕在生产经营和雕刻创作上,全面转向了象牙的天然、完美替代者——猛犸象牙上面。猛犸象(也叫长毛象)和现代象是同科目动物,灭绝于一万多年前的冰河世纪,猛犸象牙在极寒的西伯利亚冰川地带得以保存至今,有的保存的冰层比较完好,其牙料品质几乎和象牙没有差别,是绝佳的象牙替代品,甚至猛犸象牙的硬度要更高一些。全球禁止现代象牙(非洲象、亚洲象)买卖,但是猛犸象牙不属于活体生物标本,它的流通不存在政策问题。猛犸牙硬度更高,可作为牙雕艺术的传承替代品。当前,国内原先做现代牙雕的单位和个人,现在大都转做猛犸牙雕。
苏州祥韵转做猛犸象牙雕刻,不仅解决了原料的问题,使得牙雕的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还能利用之前积累的资源储备,进行非遗文化和环境保护双重公益宣传,可谓一举两得。也使得其苏州牙雕实现了当代复兴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