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草桥中学学生走进福星污水处理厂,零距离体验“污水变形记”
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3月18日下午,苏州市草桥中学校20多名初一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福星污水处理厂排水教育展示馆,登上“福星号”潜艇,欣喜地走进“地下世界”,揭开污水循环再利用的奥秘。学生们沉浸式了解“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以及苏州市姑苏区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黑科技”和污水循环利用。在福星尾水湿地,大家参观了解“水下森林”,看到污水处理后的尾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并造福当地居民。
据介绍,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福星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处理苏州姑苏区西南片区的生活污水,服务面积约5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50万人,日处理量18万吨。出水排入九曲港、友新河和京杭大运河,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江苏省地方标准以及苏州市特殊排放限值。
讲解员高展鹏向学生们介绍了污水来源。污水按照来源可大致分为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福星污水处理厂不处理工业废水,主要涉及生活污水、商业废水的处理。展示厅里,模拟了姑苏区苏州火车站、北寺塔一带的污水管道系统。高展鹏介绍,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系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系统由污水管道、泵站、检查井等组成,污水先从污水管道里流到泵站,通过泵站提升输送到污水厂,再在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到河道,形成一个循环。
学生们对中国污水处理历史颇感兴趣。中国在明代晚期已有最早的污水净化装置。1921年,中国建设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上海北区污水处理厂,拉开了中国近代污水处理的序幕。如今,福星智慧管网平台是集感知—诊断-决策-控制为一体的智慧水务体系。高展鹏还介绍了现代化的下井设备,学生们观看了下井作业专题视频,下井作业往往是在夜晚至凌晨期间进行,工作非常艰辛。虽说现在有潜水检测机器人、全地形管道检测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但遇到“疑难杂症”,还要工程师深入井底“诊断”。
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保障和机修联合党支部副书记陈丽娟向学生们介绍,处理过后的中水,可用于洗刷马路,浇灌公共绿化。目前,该厂的树木草坪都是处理后的中水浇灌的,每年节约不少自来水。污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她还带领学生们参观福星尾水湿地项目,该项目位于姑苏区沧浪新城,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6万平方米,利用福星污水厂周边6条河道构建人工湿地,湿地里有约1万平方米活性根孔湿地,3万平方米水下森林,2万平方水下微地形,2000平方生态毯,栖息岛等共同组成。其中,核心技术是根孔湿地,即利用芦苇秸秆和生态物质材料等作为潜流湿地混合填料,在上面种植芦苇、再力花、美人蕉、旱伞草、铜钱草等多种多样的水生植物,尾水通过配水渠,经过根孔湿地,以及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为水中的生态污染物进行截流和吸附,从而进一步提升水质,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修复系统,实现了水体的自我净化与环境修复。该项目在省内取到示范引领作用,受到业内关注。同时,也受到了市民的好评,每当夜幕降临,市民经常在此散步休闲。
这次参观,学生们收获满满,感受到了环保科技的神奇魅力。参观后,回望这座城市的“肾脏”,学生们感到,每一滴清水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初一(15)班陈子卿对排水的历史以及科技改进非常感兴趣。他说,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到我国在明代就有排水技术,在专题片中看到技术人员下进检查管道的艰辛,动画片直观展示了污水处理工艺,这次参观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初一(2)班付绵翼对“污水变清之旅”印象深刻,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了解到生活污水可以净化处理并循环利用;特别是参观福星尾水湿地,看到曾经污染的河水如今变成一片碧绿澄澈,“水下森林”构成了一片奇丽的风景,更为艰辛奋战在一线的污水处理工作人员点赞。
据悉,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多年来,苏州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形成了常态化机制,“看得见”的环保教育使参观者有更深切的感悟。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不断提升活动内涵,在硬件、软件上下功夫,特别是将科技融入到环保教育,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地展现环保科技水平,从而使市民们更加坚定“守护青山绿水,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吴采莲 朱桂根)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