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融合 为苏州古城注入新活力

发布:2019-12-20 23:15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12月2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的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大屏发出预警信息:玲珑变215天嘉线保护动作线路跳闸。故障发生后,调控人员迅速排查出5个重要用户失去一路电源,并立刻通知相关部门处理。直到完成抢修,全过程不足20分钟。这是苏州供电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成果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三型两网”战略,以客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苏州古城区打造成“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相结合的两网融合示范区,赋予了古城新的活力。这个活力让百姓用电更有保障,电网抢修更加智能,供电公司服务更加多元。
管理新!30个“全智能”网格能自治
苏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很多建筑都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风貌。然而,由于早期不完善的规划和经济快速发展等原因,苏州市古城区主干道电力架空线路曾一度多达133条,支路也有145条,区域人口稠密,负荷密度高。抬头仰望尽是“蜘蛛网”,是当地居民的一个真实写照。
而“蜘蛛网”并非仅仅影响市容,对电网而言,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架空线错综复杂,给日常巡检带来很大困难,一旦出现故障,线路彼此交叉,既难以快速定位,又增加了抢修难度。”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唐晓东说。
为更好地保障客户用电,去年以来,苏州供电公司针对古城区45条主干道及周边街巷架空线路开展整治入地工作。
借助架空线整治契机,苏州供电公司在古城区范围内启动了“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两网融合示范区建设。该公司结合古城区水陆双棋盘的格局,将古城区划分为30个接线标准、全息感知的配网网格。每个网格都新增了基于边缘计算的配网网格边缘代理系统,赋予配网网格类似“人脑”的自主计算能力,可自动调节管辖范围内数万千瓦量级可控负荷,具备故障预知、故障定位、线损管理、状态监测、用户用能分析等13个功能。 
“过去,线路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用户失电,”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健说,“现在,实行网格化后,每个网格可以实现区域自治,一旦出现故障,可以自动隔离故障,整体区域供电不受任何影响。”同时,该公司以网格为单位,调整运维职责分工,设备责任人职责由“线路负责制”调整为“网格负责制”,常态开展网格差异化巡视、消缺和无人巡视等运维工作。
网格化有了,技术还要跟得上。为此,苏州供电公司以实用化应用为目标,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制定了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以光纤网络与无线专网相结合的方式,在古城区全面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以遥控操作代替人工倒闸操作,以故障自动定位取代人工故障查找,设备自检、无人巡视等功能全覆盖,有效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运行方式调整和配电故障定位由小时级降至分钟级,配网线路故障停运率降低至每年2次/百公里。 
目前,苏州供电公司已建成3个配电物联网示范网格,结合古城区配网运维管理现状,梳理并制定了涵盖电网广泛互联、设备全景感知、作业智能高效和管理精准透明4个方面共27项典型业务应用场景。
设备新!智慧“大脑”1秒锁定故障位置
古城区平江路供电网格是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目前网格内涵盖4条10千伏线路、13座配电站所、26个配电台区,为1200家用户供电。
兰亭苑小区是平江路网格里的一个住宅小区,位于兰亭苑内的华亭配电所是苏州供电公司探索实践两网融合建设的示范样板。配电房内,供电人员加装了采集器、感知终端等各类智能传感器,采集全站28类数据,最终汇聚到站内的“大脑”——配网网格边缘代理系统。 
“这个系统收集区域所有配用电设备信息,就地进行计算和研判,”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运检部董晓峰介绍,“如果出现中压故障,系统会1秒锁定故障,30秒隔离故障部分,并通过另一条线路为用户持续供电。”
配网网格的“大脑”就地处理数据后,就会向上“报告”情况。
通过边缘代理系统处理后,反应故障情况的数据会上传到该公司的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将停电信息迅速通知用户。与此同时,故障抢修信息也会自动推送到抢修人员手中,从而形成一套主动抢修的流程架构。
 8月10日,台风“利奇马”进入江苏。15时02分,苏州齐南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依托两网融合建设成果,电网随即感知故障,自动锁定故障区域,并通过旁路恢复供电。同一时间,位于3公里外的供电抢修人员收到故障信息,动身赶往抢修现场确认故障,并在20分钟内完成抢修,线路恢复通电。 
“古城区人口稠密,供电线路更是错综复杂,工作人员定位故障,到抢修完成往往要花费不少时间,”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王亮说,“现在不仅抢修快,还化‘被动’为‘主动’。”
据统计,试点区域故障主动抢修平均达到现场需要17.4分钟,耗时同比下降12.1%;中压故障平均修复时间70分钟,同比降低6.7%;低压故障平均修复时间30分钟,同比节省9.1%的时间。
“此外,我们还能将抢修队伍的路线信息、抢修进度等情况通过手机APP实时呈现给用户,服务更加人性化。”王亮介绍。
服务新!客户用电体验全面升级
兰亭苑6号楼的墙边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表箱。“这里面是非介入式负荷辨识终端,不需要进入居民家里安装,”董晓峰打开铁箱展示给记者,“通过它,居民可以知道自己每样家电用的电费是多少,是我们为客户提供能源增值服务的一个尝试。”
8月27日,苏州供电公司与兰亭苑小区住户毛世南沟通后,在其家中表箱接入了负荷识别终端。经过一个月的用电统计,供电公司发现其家中空调负荷占了全部家庭用电70%以上,建议合理用电,并提供了完善的用电建议。毛世南说:“供电公司的服务还真不错,自从听取了他们的用电建议后,我们家的电费的确有减少。”
据了解,通过对1200户试点用户的能效监测,并提供相应的用能方案,苏州供电公司一年平均为每户居民节省100元电费,夏季配变负载率降低5%;试点的重点客户日均能耗下降1478千克标准煤/吨,年均节约电费203万元;完成商业餐饮用户厨房全电化改造100户。
除了加装负荷识别终端,苏州供电公司还在兰亭苑设置了分布式光伏和配套的储能设备。这些光伏能源一部分向小区居民供给,一部分存储在储能设备中备用,通过边缘代理系统的实时调节,发挥区域能源自治的功能。今年以来,苏州供电公司在古城区逐步推广安装分布式光伏,截止10月底,苏州市区分布式光伏装机量249.8兆瓦,同比增加31.3%。
据悉,未来苏州供电公司将按照“点面结合、实用实效与创新示范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两网融合发展,在整个古城区14.2平方公里示范建设的基础上,将创新成果更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一方面,我们会向工业企业、商业楼宇这类重要客户提供政策咨询、节能诊断服务;为居民提供用能优化、故障预警、车辆网智能充电等服务,”苏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健说,“另一方面,为政府分析用能,支撑政策落地,提供全电街区等能效示范等等。”
不仅如此,电网还能利用客户信息,为能源服务商提供项目信息、合作机遇,为电器、汽车销售等提供引流服务,为充电桩服务商优化布点策略和决策支持,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圈。
手记:谋服务就是谋发展 
主动感知、智慧抢修、用能分析、智能服务……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苏州供电公司向广大电力客户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卖电服务,更多的是提供多元化的综合能源服务。
这种转变是企业面临外部客观环境变化的一种必然选择,更是内部良性发展、实现基业长青的一种主动作为。
一直以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都是“巨无霸”企业的存在。而实际上,这个行业巨头目前却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作为国网公司系统的标杆排头,江苏公司也是压力空前。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能效水平却比较低;另一方面,随着电力改革加快推进,电网企业面临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都要求着电网企业必须转变思维、主动求变。
可喜的是,采访中,无论是负责管理的副总工程师,还是基层员工,笔者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干部员工队伍身上、那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特质——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创新突破、率先争先。
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国网江苏电力积极转变思维,以泛在电网物联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电网能源转换枢纽作用,优化能源结构布局,提升社会综合能效,坚持从服务全社会发展角度出发研究策略、谋划未来,努力以服务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依托政府的支持、群众的信任和公司的品牌来推广电能,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实现电网企业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
善谋者,得天下。对电网企业而言,只有谋好服务,才能谋好发展。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