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西馆一年成绩单

发布:2022-10-14 10:32    来源:长三角时讯
立江南 观世界
苏州博物馆西馆一年成绩单
 
2021年9月29日,苏州博物馆西馆正式打开大门,迎接了它的第一批观众。而今,这座馆舍已迈过了一年的时光。一年来,苏州博物馆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新考卷,立足本馆与西馆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格局,秉持“立江南、观世界”的新定位,坚定不移地探索着特色发展道路,谱写着属于苏州博物馆的新篇章。狮山下,根植于2500年苏城历史、赓续近500年紫藤文脉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正迸发着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舒适亲和的城市文化空间
西馆自建设之初就致力于突破原有馆舍空间局限对服务能力的制约,更好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因此,在建设开放中,苏州博物馆从形式、内容、质量等各个层面着手,不断优化观众服务。一是丰富讲解导览方式。除较为传统的讲解员、志愿者人工讲解以及语音导览租赁服务之外,西馆还为观众提供AR沉浸式观展眼镜导览,目前主要应用于国际合作馆的“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和“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佩戴眼镜后,不仅能看、能听相关点位的讲解内容,还能通过语音指令、视觉识别与文物进行交互,真人讲解与动画拓展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获得了观众的广泛欢迎。此外,《苏州通史陈列专题导览手册》已于一周年之际推出,选取精品文物,讲解苏州历史,为观众提供内容详实、使用便捷的自助导览工具。二是健全休闲生活服务。西馆高度重视公共空间功能规划与艺术设计,入口门厅、报告厅等多处采用大空间构架,休息区及休闲设施与参观线路紧密配合,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餐厅、咖啡厅、商店还可以让观众可以在馆内尽情享受悠闲时光,感受文化之美、生活之乐。三是提升一线职工素养。2021年,苏州博物馆在开放服务、公众教育、后勤保障等多个岗位招聘充实人员,并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以满足西馆高质量服务要求。开馆后坚持每日召开上岗前工作例会,规范一线服务人员的礼貌用语、规范手势及专业解答。同时,苏州博物馆还定期组织开放服务人员前往其他单位、机构进行业务学习,并组织馆内外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
一年来(截止2022年9月29日),除因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例行周一闭馆126天外,西馆共开放240天,总计接待观众约74万人次,日均接待3000人次。从地域构成上来看,74万观众中江苏省内观众占比高达82%,其中苏州本地观众占比约72%,省外地区中则以上海(4%)、浙江(1.5%)、安徽(1.5%)等周边地区占比领先。相较而言,同一时期的本馆观众中,省内观众约占31.5%,其中苏州本地观众占比10.5%,省外观众以安徽(9%)、河南(7.5%)、山东(5.6%)较多,可见西馆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的功能更为显著,充分体现了西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的重要作用。从参观频次上来看,“潜在回头观众”(即一年中参观西馆两次)的占比近11%,经常来馆参观的“回头观众”(参观三次以上)约8.5%,其中一年中参观西馆三次的约5600人次,反映出西馆较强的观众黏性与社会认可度。
 
多元新颖的历史文化盛宴
相较于本馆浓郁的江南风尚,苏州博物馆西馆立足吴地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积极探索与世界文明、时代文化的连接、共生。依托13391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西馆在一年内有序规划实施了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向着打造体系化展览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西馆的基本陈列主要指苏州通史陈列与苏作工艺展示,二者构成了对苏州历史文化的全面展示,是西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解读中心的关键支撑。在此基础上,西馆策划推出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展。围绕历史文化,与大英博物馆合作推出为期一年的“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策划实施“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两个展览“同馆而坐”,不仅开启了“世界文明史”和“中国古代文明”两个系列展览的序幕,也奠定了西馆观照古今中外、促进人类文明对话的重要基调。围绕古代书画,策划“春到江南 盛世姑苏——《乾隆南巡图》特展”,举办“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特展”,以书画为媒介讲述苏州过去的故事,呈现本土文化传统。围绕现当代艺术,汇集当代艺术家作品举办“糸——已知·未知的互文”“色彩的探索:法国当代绘画展”,利用更为自由的展厅空间,呈现不同维度的艺术语言,创造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讲述艺术创作的传承、交流与发展。围绕苏作工艺,举办“苏韵流芳——第二届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将地域范围扩展到苏、锡、常,为更多优秀的青年手工艺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此外,还积极探索了博物馆数字展陈的更多可能,先后举办“立春·发生”和“‘亮栗而行’:2022乾隆南巡”特展,前者利用虚拟视觉和机械矩阵的方式动态呈现立春时节桃花绽放的自然现象,后者以《乾隆南巡图》为蓝本将场景移植到当下,绘制展出55米长的动画长卷,在技术、内容等层面拓宽了数字展的边界。
4倍于本馆的展陈面积,各有特色的展厅空间、不断发展的设施与技术,都为西馆展览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博物馆展陈的策划实施积累了更多经验。以近一年的实践为基础,西馆将延续各类主题、形式的核心要素,继续举办系列展览,实施展览的体系化发展。目前,“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即将结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表达了对“世界文明系列”第二展古希腊特展的期待,足见展览体系化带来的叠加的宣传效应。在此之外,苏州博物馆还希望通过打造体系化展览品牌,不断推进研究的逐步深入,锤炼优秀团结的展陈团队,全面支撑博物馆展陈策划的高质量发展。
 
全面覆盖的“博物馆学校”
苏州博物馆西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别开辟专门的教育空间——探索体验馆,并以此为依托全力建设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以非正规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题,吸引观众多次走进博物馆,力求做到“全年龄覆盖、全人群覆盖、全内容覆盖”,让每一位走进苏州博物馆的观众都能找到兴趣点。
探索体验馆面积共计4501㎡,设“我的姑苏城”“金色童年”等板块,将苏州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知识等融入展示设计与互动体验,以“主题型”展教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观众在探究学习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充分发挥探索体验馆的功能,苏州博物馆特设“教育引导员”岗位,负责日常维护和依据展项的课程开发工作。目前,依据展项开发实施的课程——即“探索@苏博”系列课程——包括音乐、折纸、七巧板、阅读、角色扮演、考古体验等多项活动,一年来共计举办108场。
“探索@苏博”之外,西馆还举办了其他11项“@苏博”系列品牌教育活动共计243场。其中,依托苏州通史陈列和苏作工艺展示,举办苏州本土地域文化相关的“姑苏@苏博”教育课程,尝试从多学科入手引领观众探寻苏州文物和苏州文化,讲好苏州故事。依托国际合作馆,聚焦古罗马特展举办“世界@苏博”系列活动,以参展文物为出发点,通过展厅导览、艺术创作等形式,带领观众了解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与演进的基本知识,感受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节日,举办“节日@苏博”体验活动,从吃、喝、玩、乐多个方面带领观众体验传统节日习俗的乐趣,感受传统民俗魅力和节日文化。结合特展,举办“聆听@苏博”“艺术@苏博”“乐学@苏博”“悠游@苏博”等各类专题活动,以讲座、导览、展演、体验、研学等不同形式,多角度解读展览。此外,疫情闭馆期间推出的“云游罗马”系列线上教育课程也受到了广泛好评。
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互动式的学习过程,是西馆社会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也是“博物馆学校”建设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苏州博物馆仍在探索更多的内容主题和表现形式。值开放一周年之际,西馆首次推出“遇见姑苏城 探秘古罗马——苏博奇妙夜主题活动”,除夜宿西馆、参与课程活动外,还将观看原创儿童音乐剧《苏博奇妙夜》,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聆听奇妙博物馆之夜里师生3人与吴中名家的跨时空对话。
 
博物馆文创运营新模式
一年来,苏州博物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授权研发等多种方式,推出与西馆相关的文创产品122种。在经营自有商品的基础上,西馆艺术品商店秉持“美美与共”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选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艺术选品集合店的形态。秉承该理念,苏州博物馆第二家天猫旗舰店“艺在西东”也顺利上线。除艺术品商店外,西馆文创还以合作模式开设“古罗马展”周边主题快闪店,在展厅附近设置专柜,展售“苏州博物馆x大英博物馆”联名产品,吸引观众纷纷打卡与挑选。
文创产品的研发与经营是当前业界普遍认同并实践的博物馆文创形式,而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大文创”的概念,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广义范畴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博物馆蕴含创意的各种产出,理论上包括博物馆能够为观众提供的一切具有创造性内容的产品与服务。IP授权是“大文创”的实现形式之一。2019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在此框架下,苏州博物馆结合自身业务特色与实践经验,编制了《苏州博物馆IP授权规范》,于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省主会场活动苏州博物馆西馆会场上正式发布,苏州博物馆文创由此迈入“3.0时代”。该《规范》根据近年来博物馆的工作实践将授权形式分为产品授权、营销类授权、空间授权等6类,并明确了授权费用、授权监管等内容,从制度层面厘清了IP授权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更希望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扩大博物馆朋友圈,实现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层面之间的合作共赢。
2022年8月,苏州博物馆与佳能携手在西馆举办“苏色生活佳”系列主题活动,以馆藏文物、时令节气、非遗文化为主题,配合西馆内的多元文化场景及元素,设计了三个互动体验板块,将佳能的产品嵌入活动应用中,让科技为文化传播赋能,也让文化赋予科技发展更丰富的内核,观众在操作中自然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的碰撞,实现了博物馆与合作品牌方的“双赢”。IP授权是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和教育等基本功能的衍生与发展,也是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创新形式,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博物馆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开放包容的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力量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IP授权、跨界融合、共建合作等方式,苏州博物馆持续吸纳社会各界的助力。西馆“春到江南 盛世姑苏——《乾隆南巡图》特展”期间,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圆融商业体开展公益合作,把《乾隆南巡图》“搬”到了500米的巨型天幕上,以8分21秒的视频画面动态展示,实现与了商业、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不仅增强了展览的宣传效益,也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产品惠及了更多人群。
伴随着西馆的开放,面对苏州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条件、新需求,苏州博物馆对会员服务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原有的普通会员和贵宾会员的模式,改为企业会员、尊享会员、家庭会员和领航会员四种类型,发布实施《苏州博物馆新会员权益制度(试行)》,定位不同群体的需求,为不同类型的会员分别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会员小程序随之上线,每月“会员专属日”也正式推出。会员制度的升级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开放、多元、规范的社会动员机制,多层面强化公众的博物馆意识,增进博物馆与公众建的相互信任、有效交流,为吸纳社会参与积蓄力量。
2022年初,苏州博物馆开始探索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博物馆建设的新路径,启动实施“苏州博物馆青年人才扶持计划”,面向社会大众征集原创展览、教育活动、文化创意、文化宣传四个类型的项目,经审核批准的项目拟由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予以资金支持、由苏州博物馆予以场地支持,共同推动优秀项目落地实施。短短一个月的征集周期内,共收到来自企业、高校、自媒体团队、艺术家等各类群体和个人的109份项目申请。经过初审、复审,并由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对筛选后的13个项目进行线上评审、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后,最终有5个项目进入沟通对接及后续落地工作。目前西馆正在展出的数字展“‘亮栗而行’:2022乾隆南巡”和即将登场的音乐剧《苏博奇妙夜》,都是通过人才扶持计划甄选成功落地的项目。此外,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的《姑苏24节气食景图》项目、基于西馆国际合作馆展览的世界文明古罗马数字探索展等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
一年来,苏州博物馆西馆入选“2021年第二十届苏州十大民心工程”,展览多次入选中博热搜榜前十,获得公众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而今,岁序更替,华章日新,苏州博物馆以西馆建成开放为标志铺就的新画卷仍在徐徐展开。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苏州博物馆将继续以建设“代表江南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一方面,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博物馆文化资源,持续推进运营管理、展览策划、公众教育、文创产品、社会参与等各个业务领域的创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博物馆的文化滋养浸润观众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开拓视野、打破边界,打造优质博物馆品牌,探索实施“博物馆+”战略,构建参与更多元、合作更广泛、影响更深远的发展格局,全面释放发展活力,让博物馆的文化潜能助推社会的发展进步。接续奋斗,继往开来,苏州博物馆将携手公众、社会,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