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村社会治理中的“当家人”、“新乡贤”与“家常馆”
发布:2023-11-15 10:21 来源:长三角时讯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是这块基石中体量最大、最复杂的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渡口村经过十几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由“当家人”带领“新乡贤”主办“家常馆”,形成上下合力,人人参入、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区治理新格局。
渡口村位于东山镇的东南,2003年11月由摆渡口和漾家桥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庄,23个村民小组,858户农户,总人口3299人。拥有耕地面积1828亩,2007年,完成建设东山镇千亩蔬菜园;水产养殖面积4000多亩,2010-2011年已规划改造3000多亩标准化池塘,2011年度被评为“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村”。
渡口村两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精神,积极探索集农耕体验、田园生活、科普教育、农旅文化、观光摄影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成为村民产业持续增收的新靓点。以高标准农田及蔬菜园作为“田园渡口”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定位,纵深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渡口高标准农田提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配套完善水稻烘干、加工设备,探索示范富硒稻种植,启动渡口水稻“两品一标”认证,提升“渡口水稻”品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具有太湖特色的东山水稻基地。11月份水稻收割结束,渡口村计划“稻油轮作”,种植500亩彩色油菜花,让“冬闲田”变“增收田”,在千篇一律的黄色花海里,用彩色油菜突破常规,营造新的“吸睛点”。该项目计划由东山镇旅游公司、渡口村、苏州渡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彩色油菜种子公司四方一起投入运营,打造出区别于传统景区的新生态旅游景点。二是加快推进渡口高标准蔬菜园建设,把原来的蔬菜基地和三期退养高标准农田相结合,打造700亩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的“渡口村蔬菜科技园”,园区内分为物流管理区、共享农场区、智能农业及种苗繁育区、高效蔬菜生产区、精品时蔬生产区、地方蔬菜生产区6大板块,以设施化为重点,完善蔬菜产业链,做大优势、特色蔬菜规模,建成全市重要的蔬菜科技化“菜篮子”基地,探索环太湖流域蔬菜生态栽培模式和“渡口蔬菜+”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东山镇加快建设生态涵养区,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环境美丽宜人、水乡特色彰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东山”农业特色基地。成为东山镇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排头兵,社会治理新提升的创新村。
一.选好“当家人”
渡口村原是东山镇一个穷困镇。村里第一任“当家人”夏伏荣书记在“村两委”的一致支持下,以产业振兴作为脱贫致富的抓手,在湖边滩涂地上建设了25000平方的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引来46家民营企业,其中产值超500万的规模企业有10多家,超亿元企业1家。2012年工业总产值即达5.8亿元,交税2000多万元,集体固定总资产达6000多万元,年稳定收入300万元,2009年人均收入12800元,产业振兴为渡品村还来第一桶金的同时,还为渡口村的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
2020年第三任总支书记、村集体新的“当家人”李浩宇上任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渡口村第一个外业的、南京农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在东山镇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多年,但全面的主持一个村的工作还是第一次。他虚心向班子里的同事请教,扑下身子,到村民中去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对全村的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全盘的布署与稳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22年共投入150余万用于环境整治,清理垃圾80余吨,河道沟渠治理打捞10条,清除乱堆乱放200余处,当年9月即甩掉了连续三年人居环境全镇倒数第一的“黑榜”,获得了人居环境红榜村,一跃而为东山镇的第一名。
基层社会治理最大的关键是动员与吸纳广大的基层村(居)民群众参入到社会治理的之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渡口村的“当家人”对中央这个精神理解准确,并将之付予实?。在渡口村的村容卫生的治理问题上,李书记没有采取很多村用外包服务的办法,将全村的村容卫生承包给某一个物业公司,由他们负责全村的村容卫生。他认为这种模式虽然村干部工作起来很轻松,但不利于全村村民对本村村容卫生与社会治理的关怀与参入。所以 ,他采取了让每户村民负责自身屋前屋后村容卫生的办法。这个办法,虽然初期增加了村干部的工作量,但动员了全村村民对本村事务的参入,再辅之以评比、奖励等激励措施,调动起全村村民参入村容卫生治理的热情,久之,形成村民参于村务、乐于自治的基层社会自治的主体意识与习惯,将社会治理大众参入的精髓潜移默化入每个村民的思维与行为之中,村民变公民,就在这种移步换形的细节中得以完成。
二.组建“新乡贤”
渡口村三任“当家人”都明白基层村社自治的精髓在于村民的参入,而引导村民参入除了当家人之外,还需要众多的新乡贤的参入与引导。中国传统社会三千年的“超稳定”,其根本就在于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基层社会的绅士乡贤承担了县级以下的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应当创造性发展这个中国社会结构的合理性的基因。渡口村的当家人出于本能的认识到这个基因传承的重要性,组建了以退休的村干部、学校教师等老人为主体的新乡贤作为村两委社会治理的重要助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治理成效。
渡口村的“当家人”,创办了一个征求民意,了解民情的“家常馆”并礼聘了原来两个合并村退休的5名村干部和一名退休的镇中学的校长来主持这个“家常馆”的日常工作。这6名“新乡贤”因为曾经担任过多年的村干部,其中5名是老党员,在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特别是其中的周校长,渡口村很多家庭父子两代都是他的学生, 德高望重,口才与书面写作能务都很强,成为“新乡贤”中的主心骨。
新乡贤每天安排2-3人到“家常馆”值班,接待村民们喝茶、聊天、谈家常。从中发现村民家庭中、村民间潜在的矛盾与问题 ,以他们的经验及时介入,化解,消融矛盾于未萌之间。即使很多已形成激烈的口角,甚至闹到村委会与镇上的矛盾,也往往在这些德高望重的“新乡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中,得以冰释。如两户紧邻的邻居,一户孩子带同学将另一户的杨梅采摘吃了,另一户开出千元的赔偿要求,双方为此闹到了“家常馆”,“家常馆”的老人介入后,双方“一笑眠恩仇”,握手言欢;有一家人因母亲去世留下20万遗产,二个女儿为继承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也是到家常馆解决了问题;还有一户因男主人生活懒散, 妻子丢下年幼的孩子跑回山西老家,新乡贤中的周校长得知情况后,先将孩子放入幼托班,再亲自打长途电话到山西女方家中作工作,让女方为孩子成长着想,又对男方进行批评,并教育他去学职业技术,最终将这个濒临破散的家庭挽救回来;有两家邻居因为房檐雨水流冲另一家院子走道面发生争议,新乡贤们亲自到现场调解,并最后设计出一条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矛盾得以消除;很多这类因为房屋、菜地、湖滩、果园相邻而发生矛盾的事例均在“新乡贤”主持的“家常馆”中得以解决,“新乡贤”成为渡口村两委社会治理中须臾不可离的得力助手。为此,渡口村两委考虑到老人们牺牲自已的休息时间,为村内治理作无私的奉献,2022年特地将原来每月津贴他们600元通讯、交通等费用,提高到每月1000元。
三.办好“家常馆”
渡口村新乡贤凭借“家常馆”这个平台,辅助村两委“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上收到显著的成效。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乡村“祠堂议事”、“大槐树下议事”、“井台议事”传统的现代化转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的基层实践的创举。
渡口村家常馆设在村民们每天要经过的村中心路口,村委会的前面。村民们到村内市场、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基本上都要从“家常馆”经过。村民们有事无事都可以进来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每天人来人往,要接待数十名村民,全年接待村民量在近万人次以上。2022年渡口村发挥“家常馆”门诊的特定模式,接待、咨询、零距离更快更便利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共调处群众各类纠纷25起,涉及人数68人,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对排查的24名精神障碍患者及4名有暴力倾向的人员建档造册,做到人员不漏管不脱管。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的社会治理效果。“枫桥经验”在渡口村开出了新花。“家常馆”为“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搭建了一个接地气的大平台。村两委班子在充分了解村民信息变化的基础上,2022年走访慰问了老党员、困难户、80周岁老年人约150人,共计发放慰问金9.8万元;3月份上门为本村832户户籍人口发每人10斤大米,总计发放34820斤大米;重阳节共为128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重阳糕;为本村59周岁以上共1094名村民购买意外保险;今年又有14人获得了渡口村英才奖学金,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时代重任,任重而道远。渡口村为此而努力创新,提供了一个基层村治的典范。滴水映辉,窥斑知豹,渡口村的实践是可以为全国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治理提供借鉴与启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