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的糟香

发布:2023-09-30 10:00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叶正亭
夏日,苏州人的餐桌上添了一道糟香。关闭了半年的卤菜店重又开张,卖的是糟鹅;上馆子用餐,冷菜必点一样:糟钵头;礼拜天中午,家务省事,就做一碗糟油拌面。江南人与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陆文夫先生说:糟货之味,比酒醇厚,比酱清淡,是阅尽沧桑后的淡泊,又自然地带有一种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
糟分三种:糟油、糟卤、糟泥。
糟油,出名的是太仓,始创于清代,慈禧特爱,将其列为“贡品”。1915年,太仓糟油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太仓糟油也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太仓糟油在苏州及其普及,各大小超市、土特产店、南货店都有卖,使用也非常简便。比如做风扇冷面,调一碗调料,加入糟油。舀两勺这样的调料入面碗,使劲搅拌,便有了一碗糟香扑鼻的糟油拌面。一些素食也可用糟油料理,比如糟毛豆、糟黄豆芽。食材煸(煮)熟,浇入糟油,合上碗盖,十分钟后,便可品尝特别开胃、爽口的糟蔬。
荤菜做糟菜,则要选用糟卤。糟卤呈白色液体,有点咸,适于做熟的荤菜,比如白肚、白斩鸡、凤爪、鸭掌、胗肝等。将荤腥食品煮熟,煮时不放盐。煮熟后,加入糟卤,加盖后闷上十五分钟,改刀存盘即可。苏州各菜馆夏季都有一道比较普及的冷菜,叫作“糟钵头”,食器是相对固定的,就是一个小小缸,从前叫钵头。里面也是相对固定的几样糟货,讲究荤素搭配,荤的无非就是糟白肚、糟鸡块、糟鸭胗、糟凤爪,素的就是糟毛豆、糟黄豆芽、糟萝卜条等。我最爱糟钵头里面的糟豆芽,爽爽脆脆,骨子里透出的醉人糟香。
中国文人尤爱食糟货,许多文人都留下了精美的文字。赵珩在《老饕漫笔》中写道:糟与醉的区别在于有“火气”与无“火气”。醉是用酒炝出来的,急功近利,使得原食材的鲜香得以保留,这种火气更使被醉之物生辉。而糟,是用时间慢慢浸润出来的,需要一些功夫。糟货,火气全消,所以味道更醇厚。两者虽都有酒香,却有薄厚之分。只有经历其中,才能感受这份糟粕之物,被时间转化后,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妙。
苏州首位“米其林”大厨肖飞为研究糟,专程跑去浙江嵊州崇仁古镇,去观察香糟。回到苏州,他向我描述了一段观察心得,全文如下:崇仁古镇,一个被时间定格的地方,那里用的糟叫“干糟泥”,当地人称“醉香糟”。这种手法很纯粹,只能冷糟,或是食物熟成之用。而苏州古法糟油,操作性更强,只是掌握此种技术的已没几个人了!也需要一年的发酵期,但既可以冷糟(糟鸡、糟肉、糟毛豆、糟茭白等),亦可热糟(糟钵头、糟拌虾仁、糟溜鱼片、糟氽青鱼等),发挥空间更大,因为它是液体的。
同日,我与虎丘景区的乔大姐讨论古法糟卤,她家有秘方:在糟卤中加入二两醇香酒,便可达到古法糟卤的境界,可冷糟,也可热糟。看来,苏州古法糟卤与浙江崇仁古镇的醇香糟卤有异曲同工之妙。
糟的第三种为糟泥,其实就是做黄酒留下的下脚料,形如烂泥,深咖啡色。传统做法是糟泥涂在生的鱼和肉面上,加盐一起涂,后用石头压实三天。从前没有冰箱,只能常糟,量很少,因为糟泥腌制的鱼和肉,存放时间不宜长,会发酸。如今,冰箱完全普及,家家户户都有冰箱,于是,腌制品的保存有了新方法,只要将腌制的鱼和肉,清除糟泥,用保鲜膜裹紧,存入冰箱,完全可以存放十天半月的。
春节过后,苏州各菜馆都会推出一道时令名肴——氽糟。就是整块的糟鱼,在开水中氽过,不加一滴油,完全是清汤,清汤里可以加一个菜胆,几片黑木耳,增加菜肴的色彩和素材。苏州人在青菜的热爱是胜过一切的,有道是,三天不吃青,肚里冒金星。这道菜之美、之高雅,完全超出了青鱼本身,也提升了青鱼之美,这道菜可以说是“源于青鱼,高于青鱼”。这道菜堪称“高级”!油菜花开时节,苏州新聚丰菜馆又推出“糟溜塘片”,这个“塘”便是塘鲤鱼。而苏州其他菜馆也会推出“糟溜鱼片”,用的是黑鱼片,档次自然低不少,菜价当然也低很多。
今年中秋前,苏州“半月斋”茶食店汪成大师发我一条消息,今年推出糟肉月饼。具体做法是将糟肉剁成肉酱做成鲜肉月饼的馅。真有创意,让我拍案叫好!传统美食需要推陈出新,我私下想想那味道,口水直流,怎一个“美”字了得!汪大师说,派快递小哥送我家,尝尝味道,提点意见。我自然得客气一番,没想到“假客气”遇见“真老实”,他还真没送。于是,准备选个吉日,登门拜访去尝了。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