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爱阅公益访谈录之四 行走的教育学者 写成了开学致辞 的毕业祝词

发布:2020-09-15 13:49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朱永新爱阅公益访谈录之四

行走的教育学者

 

爱阅公益:新教育实验可以说是您从教育研究者到行动者转变的开始,转变的原因和契机是什么?

朱永新:1997年底到政府工作以后,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提高自己的效率,我开始大量阅读管理学著作。1999年,我正好读到《管理大师德鲁克》这本书,其中讲到德鲁克开车带着自己的父亲阿道夫去看望熊彼特。熊彼特当时已经在弥留之际,他对德鲁克父子说了一段让我铭记一辈子的话:“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熊彼特在讲完这段话以后的第八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德鲁克说,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次谈话,那次谈话给了他衡量自己成就的尺度。

熊彼特的这段话同样给我很大的心灵的震撼,这段话也成为我衡量自己学术成就的尺度。从此,我把自己的学术研究称为“行走的教育学”。

这个时候我已经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多年,也出版了很多的著作,但是,很坦率地说,我并没有真正走进教育生活,更谈不上影响和改变教师的生活。所以,我决定真正地去走近教师,走进我们的教育。

但是,从一个学者过渡到一个行动者,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其中要找到一个中介,不仅是理念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上的转变。我用了很多心思去琢磨和思考。正在这时,常州的一所乡村学校,叫湖塘桥中心小学,邀请我去指导。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我把多年来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与教师进行沟通,得到了很大的认同。奚校长马上表示在自己的学校全面行动。

刚去湖塘桥的时候,学校还是两排破旧的平房,教师也是以刚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的努力感动了政府,为学校重新建设了现代化的校园。

 

爱阅公益:新教育实验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开始的?

朱永新:20 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危机”成为世界教育的一个关键词。1987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主题就是《教育:危机和变革》。

在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择校热等问题,社会对于教育的不满也日趋严重。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此同时,各种教育改革探索也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以后,以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为主要方向的世界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以美国为例,有以密涅瓦大学为代表的试图打破传统大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高等教育改革,以美国的高科技高中(HTH)为代表的试图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项目式学习探索,以阿克顿学院为代表的试图打破传统的按照年龄分班教学的年级制的“学生驱动的学习”,以可汗学院、斯坦福网络高中为代表的注重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新型教育平台等。

在中国,新世纪的教育变革也是激流涌动。比如有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堂变革,以北京十一学校为代表的课程变革,民间的蒙台梭利、华德福等学校的探索等等。

在这众多的改革探索中,新教育实验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爱阅公益: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句话的来由和背后的意义吗?

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发起六年之后,在教育理想与理论方面探索的重要成果。这句话的完整的表述是“帮助师生(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当年,我们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对这句话进行了阐释。从本体论角度来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生活;从价值论来说,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从方法论来说,我们主张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行动,以及通过新教育的课程与项目,来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使命与我们对于教育与幸福、生活与生命的理解有关。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他说,“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经常是把教育与生活分开的,都认为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的。新教育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作为促进美好生活,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本身它应该是目的,是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对于教育中的人,教育本身也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享受当下的教育生活。学校的生活与社会的生活之间,本身就不应该有一道井水不犯河水的鸿沟,当下和未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人生长河。

第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正如杜威所说,“学校须是简化的社会;成人的社会是庞杂的,学校须是经过组织而条理化的;成人的社会是良莠不齐的,学校须是经过滤清和优选的;成人的社会是含有冲突和偏颇的,学校须是在多种影响中求取平衡的。”所以,作为特殊的生活,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超越性的教育生活。而且,这种教育生活,不能仅仅等同于学校的教育生活,也应该包括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泛在的教育生活,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学习的生活。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教育既然是努力去促进每一个人能够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它本身也应该是幸福的。古今中外的事实表明,人们无法从单纯的富裕的物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享受才是幸福的体验。精神与道德是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幸福就是精神与道德上的完善。人只有在精神与道德上得到满足,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无情的竞争与不断的失败,心里没有美好的梦想,眼中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针对的就是这些违背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所以,新教育的使命,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第四,教育生活在追求幸福的同时还应该强调完整。幸福,是目的方向;完整,是质量标准。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分数更重要。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成长。完整,从根本上指人格的完整性,人自身的统一性,潜能得到最大的实现,生命得到最大的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完整,还指身、心、灵,德、智、体、美、劳,家、校、社、政的和谐发展,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的整体提升。  

新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素质教育,我们也希望能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尽管对“素质教育是什么”有不同的论述和标准,我认为有三个标准应该是大家公认的。第一个标准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与我们新教育实验“为了一切的人”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个标准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与我们倡导的“为了人的一切”的理念,与我们的人本论、崇高论是紧密联系的。第三个标准是,素质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与新教育实验强调的“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也是紧密相连的。新教育实验就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

更加重要的是,新教育实验以切实推进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为素质教育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阅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中国要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如果没有阅读,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写成了开学致辞

的毕业祝词

 

鸟儿在天空,

画着它们的圆圈,

它们是如何学会的?

一次次地跌落,它们就获得了翅膀

 

那日,姚远邀请我为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纪念册,写一段卷首语。

她说,温温,文字的主题内容都不限。您想怎么写都可以,我们就想要得到您的温暖祝福。因为您是我们入校以来,第一次参与评选到的最喜欢的老师。我们喜欢您,爱您,所以我代表同学们来约请您。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们用“最喜欢”来形容一个老师并不恰当。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最”,“排名次”是人类发明并乐此不疲的激动又悲伤的游戏。既是游戏,认真参与即可。事实上,自己和孩子们在一起,只不过是彼此相处较为相宜与舒适而已。

我在他们大一的时候上过两门课,整整一年都和他们陪伴在一起。学院其他更加优秀和出色的老师,他们当时还未曾逢遇。就像一群快乐可爱的小熊们初次来到一大片广阔的田地里,他们被安排的任务是要寻找一个最大的玉米棒子。他们刚进入玉米地,看到一个品相还不错的就马上掰下来,自以为是最好的。其实个头最大颗粒最饱满的玉米的都还在后面呢,只是时间还没有把他们推及至那个位置。倒是被最先遇到的那个玉米棒子占了先。哈,于是我便被幸运地贴上“最喜欢”的标签。

但无论怎样,仍然要表示对孩子们感谢,感谢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用心配合与支持,感谢他们对我教学工作的认可。与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是轻松、欢乐而愉悦的,也启发我自己对生活的很多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惊人或伟大的事,而是人与人彼此触动和照见的瞬间与片刻。后浪追前浪,前浪不努力还真的是不行。

特别喜欢德国著名家庭系统排列大师伯特?海灵格说过的一段话:我们的工作是爱的加冕:做我们所爱的,并且爱我们所做的。回报的爱会与这份爱相遇,并带着成功反馈给我们。

我热爱自己这份教职工作,它让我作为女性得以保有自我与生命的尊严。同时师生之间长期“教学相长”的互动,也让自己从中得到很多丰富与宝贵的滋养。这是一种能量交换的过程,从中彼此都有不可量化的种种获益。

长方形的讲台是我时常粉墨登场的小小舞台。在这方活泼又严肃的舞台上,我扮演着自己所认知和理解的那个教师角色,孩子们在台下扮演着他们的学生角色。一次次互相配合出演,亦是我们师生之间的某种成全与加持。最终获得的是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是知识的积累与温暖有爱的记忆。那都是如水滴石穿般时间不停积累的结果。而这一切的获取,都多多少少为我们彼此的生命不断赋予了新的内容与意义。

一直看到孩子们在逐渐成长蜕变,而自己也紧跟着他们的步伐,与时俱进完成内在一次次的翻新和重构。世界变化太快,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要想对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多一份了解与融入,身边这群青春欢脱的孩子们是强大的助力与源泉。这仍是彼此之间难得的善缘。也因此,自己非常喜欢与他们在一起的那个心态年轻、精力充沛的自己,有时会觉得仿佛重活了一次。心灵可以始终保持蓬勃和积极向上,如同一棵茁壮的老树不断生发出新的嫩叶和枝桠,伸向无尽湛蓝的高空;内里的汁液始终饱满充满生机,隐秘地激荡澎湃在生命的角角落落。

整整一年,给他们上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两门课。也知道他们的确能听得进去,因为课下有很多坦诚交流与思维碰撞。或多或少,这些课程内容能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推进和助益。如此,便已经达到和满足了自己对课程精心准备的预估与初心。“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终身要做的事情。而孩子们在苏大的四年仅仅是漫长学习生涯的片段,自己能够有缘相伴,一起共度课堂上的美好时光,值得彼此永远记得。

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是孩子们终生难忘的一个生命时段,也是他们身心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阶段。当然,这四年也是辛苦努力的4个365日,更是收获满满的1400多天。那过去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鲜活生动、洋溢着明亮的当下啊!

这一青春勃发、旺盛有力的生命时段,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我觉得他们都应该为此觉得骄傲和自豪。一切都值得永远铭记,一切也自然会化骨入血,成为生命内容的一部分,成为某种无可言喻的存在与永恒。

最后,仍要向这群自己心里爱着的孩子们表达我内心诚挚与奔涌的情感。仍然是第一次上课时在讲台上向他们说过的那句话:于你们而言,我一直在,爱你们!

 

温温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2016级

所有小可爱们的毕业祝词

 

你们孜孜不倦寻找的东西,也一直在暗中努力寻找你们。这是四年前你们来到苏州大学,我们师生得以有缘相聚最为重要的原因与理由。

流光似箭,倏忽即逝。伫立于时光之河的岸边静顾往昔,你们应该都能清楚记得在生命这一重要的时段,自己所经历和体验到的种种:

初入大学校门迎面碰撞到的神奇感觉,生活全方位的展开;那曾经专属于自我的心愿与志向,在苏大这一片蓝天逐渐张扬和实现;走过的每一步都作数的路上所留下的汗水与泪水,终将成为生命旅途中的重要标识与激励;学识渊博的老师们给予的专业指引与无私教诲,温暖有爱的小伙伴们彼此之间无私的关心与帮助,亦都会化为此后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所有这一切,你们均须铭刻在心。鲜花、掌声、笑容与赞美,不足以言说和概括四年来你们在苏大的收获。内里不断的成长蜕变与精神意识层面的不断提升,才是你们永恒的自豪与傲娇。而这一点,你们只要愿意向内看,内在那条汹涌奔腾的河流就能持续不断提供给你们想要的养分。

你们生而有翼,必当翱翔云天。宇宙中的一切都早已深藏于你们体内:清晨的薄雾,晚霞的呼吸,密林间的清风,悬崖边的激浪,甚至盘旋的星系,万物的秩序,进化的智慧……

风是完美的,帆只需要开启,世界充满美感。当下,正是这样的时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