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曲会 道不尽良辰美景
虎丘曲会
道不尽良辰美景
夜幕降临,虎丘山华灯初上。中秋千人石,听曲细如发。虎丘塔、千人石映着夜色,化身天然舞台和背景,等着才子佳人款款出场。
明清时苏州城中,中秋夜有游虎丘、千人石听歌的习俗,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昆曲大家唱一赌清讴,是何等的风雅盛会。苏州的中秋总是带有一丝诗意和风雅,遥想当年,每逢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到虎丘曲会,文人、曲家、名伶......千人唱曲,道不尽的良辰美景,一时间,虎丘塔下烟波流转,千人石上梦回大唐。
光阴潺潺,时代轰隆,恢复于世纪之交的虎丘曲会,转眼进入了第20个年头。9月13日,第二十届虎丘曲会华丽开唱了。今年虎丘曲会20周年,推出了高校竞演、中秋曲会、大师说戏、昆曲快闪、全国曲社展演等等系列昆曲表演活动,不仅名家荟萃,而且吸引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曲友,在历史传统与时代传承之间,见证着昆曲的永恒生命力。
名校曲社竞演,知名高校曲社同台竞技,缤纷戏韵、大放光彩,你方唱罢我登场,年轻人的传承与创新为昆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虎丘北门的昆曲市集展示了各类与昆曲相关的文创产品,吸引不少曲友流连其间。选几个摆件、挑一个挂件,原来昆曲可以就在身边。
而在断梁殿、不波艇、二仙亭中进行的昆曲快闪,是昆曲大师倾情演绎的经典昆曲片段,为这些本身就有故事的虎丘胜景增添情调,也向游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虎丘曲会包含着曲友们对昆曲的热爱,在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上,曲友们当然要高歌一曲,在小武当、西溪环翠这两个主舞台上,参加全国曲社展演的曲友们一一登台,唱曲切磋。
“姑苏夜?虎丘月”昆曲专场是2020金秋虎丘曲会中的重要环节,该专场带来《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惊梦》《玉簪记·琴挑》《玉簪记·偷诗》《长生殿·小宴》等经典折子戏,深受市民喜爱。今年虎丘专题晚会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中秋晚会活动经验,在景区千人石齐聚国家一级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听觉盛宴。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玉簪记·琴挑》旦声一出,竟唱出了虎丘夜晚的雅韵和意境,正是“粉墙树影一重重,听琴赏曲月明中”。数百名观众或坐在千人石前,或立于孙武练兵场上,看水袖翻转、听昆腔曼妙、赏爱情佳话,也似蓬莱中人一般。来自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员就在这样美妙的氛围中,逐一登场,上演了一场场杜丽娘与柳梦梅、潘必正与陈妙常、唐明皇与杨贵妃似梦非梦的爱情故事。
2020金秋虎丘曲会专题晚会,除了让曲会夜游活动丰富多彩,还为昆曲文化注入更多展现平台,同时也会延续过往传统,让更多的市民游客感受曲会无穷的魅力,切切实实的为游客带来一场别具雅致意义的生活体验。
昆曲之于中国,远远超出了艺术形式的概念。它的历史价值昂贵,社会意义深刻,艺术修为深厚,浑然天成,人们看它,随时都怀有一点小心翼翼的隆重。
昆曲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清时代,欣赏昆曲不仅是官宦富贵人家的独享,民间票友们的热爱与传唱,为昆曲赋予了说不尽的社会话题。比如在虎丘,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曲会,社会各界蜂拥而至,场面热闹、轰动,天天能上头条新闻。
万历年间的袁宏道《虎丘》记载着苏州郊外虎丘昆曲雅集的一段文字,他对当时该地每年中秋的盛大雅集这样描绘: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仕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尊垒云泻。……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诚然,此种雅集已发展为清唱昆曲具有自娱性质的民俗活动,但这是没有官方安排只是民间若干小型雅集集结而演变成的社会习俗。曲家们在这里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都是在平等地交流切磋技艺。
苏州虎丘清唱昆曲的风俗始自明嘉靖年间,大约延续到清乾隆末期,除了在明隆庆年间略有中断,其他时间照例举行绵延不衰。
虎丘山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山顶上的那千年斜塔更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虎丘最重要的文化遗存是什么?有人说是虎丘塔,也有人说是剑池,还有人认为应该是阖闾墓……更多的人却认为是千人石。因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巨石,它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神圣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年复一年”地演唱了二百多年的“虎丘曲会”。“虎丘曲会”是虎丘最盛大的节日,也是聆听虎丘文化的最高雅、最优美的一次聚会。据清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
虎丘八月半,土者留遇、士夫眷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
虎丘不武旧风流,七里山塘十里舟……七里山塘河停泊的舟船竟绵延十多里长,这些船满载的是前来虎丘唱曲、赛曲的曲友,营造了“千人石满千人坐,千顷云浮千顷烟”的盛大场景。
岁月沧桑,历史变迁。清末民初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主角,渐渐地由余音袅袅的昆曲让位于大吕黄钟的京剧锣鼓。“虎丘曲会”从此遇到冷落,直至最后“谢幕”。但是,苏州的老百姓总是不能割舍那份对“水磨调”的情愫和依恋。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又红火起来。
诗意江南,人间天堂,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园林、昆曲、美食……二千五百年的古城苏州熠熠生辉。今天的“虎丘曲会”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人们对自身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进行抢救、保护、传承的一次检验、审视和交流。从此,笛子声起,笙箫并发,舒缓优美的“水磨调”会生生不息地萦绕在虎丘山麓,回旋在苏州人的心田里,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大千世界中的万般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