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爱阅公益访谈录之一 中国的 “阅读传教士”

发布:2020-07-30 23:5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和朱永新一起探索中国阅读的现在和未来。

2020年5月4日,朱永新获得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奖项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和他一起获奖的,还有来自荷兰的玛丽特·托恩奎斯特。

在颁奖词中,评委主席阿哈默德·赖泽·卡鲁丁说道:“他致力于从多个方面推动儿童阅读,从儿童到家长再到教师、从乡村到城市再到整个国家政策,每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30年来,从深入的理论研究到扎实的行动探索,朱永新在阅读推动和教育实践中,确实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最好的体现,就是那一个又一个孩子,得以在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可以说是不知疲倦的“阅读传教士”。以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他连续十八年提出与阅读有关的提案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但在大大小小的阅读活动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停摆,这位阅读“网红”转战线上,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写有“朱永新”这个名字的宣传海报。记得在一次抖音分享中,总是笑眯眯的朱永新又一次讲述了他的阅读观。到了抽奖环节,朱永新把眼镜摘下,把手机举得老高,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认真宣读了得奖人的名字。在快速变化的网络时代,朱永新总是积极拥抱新兴技术,高效地传播与影响。

朱永新告诉我,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面对这第二件最难的事情,朱永新一直在努力。朱永新的努力卓有成效,比如18年前,在他提出“营造书香校园”的时候,“书香校园”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而现在,几乎每一个与儿童阅读相关的行动中,都离不开“书香校园”。

是什么支持着朱永新这么多年来不断为阅读发声?归根到底,是他对阅读和教育的认识。在朱永新看来,阅读,作为一切学习的基础,作为教育的基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最廉价和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是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

而朱永新的阅读观和教育观则建立在多年的研究和深刻的个人体悟上。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朱永新进入江苏师范学院政史系学习,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大量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此后,他对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的研究和梳理便没有中断过,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阅读观和教育观。从个人层面,朱永新的各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大量的阅读,他在这其中获得力量和滋养。

朱永新是思考者、研究者、传播者,更是行动者。在朱永新的教育生涯里,从研究者过渡到行动者是极其重要的转变。因为这个转变,诞生了新教育实验。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影响深远的民间教育实验已有5200多所学校加入,其中不少是乡村学校。因为这个转变,千千万万学生如新教育期望的那样,成为和谐发展、个性张扬、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如果按照朱永新自己的话说,用“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为尺度来衡量学术成就,他已取得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在这成就的背后,是滴水石穿的坚持和专注。了解朱永新的人都知道,他的一天是从早晨五点开始的。在别人刚睁开惺忪的睡眼时,他已经阅读、写作两个多小时。七年前,朱永新开始每天早上在微博上写读书分享和感悟,直到今天,还一天都没有间断过。在新教育创立之初,朱永新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外走访学校,时常凌晨还在赶稿子,第二天又是雷打不动地五点起床。

扎根中国大地,朱永新用坚实的理论研究照亮前行的方向,用理想引领行动,用行动实现理想。年过花甲,他依然源源不断地为中国以及世界教育贡献面向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朱永新著作等身,新教育的工作也非常广泛,一篇采访仅能提供部分概览和介绍。希望作为一个引子,能让更多人去阅读朱永新的著作,并走入阅读、推广阅读、做关注每一个个体心灵成长的教育。

早晨从五点开始

爱阅公益: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从起床到睡觉,通常您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吗?

朱永新:以2020年5月19日,我参加两会期间的一天为例吧。早晨5点15分,我起床工作。阅读《天鹅——安娜?巴甫洛娃的舞蹈与人生》,一本关于俄罗斯芭蕾舞女皇的传记图画书。然后写每天在微博上分享的“童书过眼录”和“新父母晨诵”,以及完成前一天的两会手记定稿。

早晨8点10分出发去全国政协。8点半到达,与张连起常委交流读书会事宜。一次疫情期间,在汪洋主席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全国政协在移动履职平台成立了“防控疫情读书群”,我很荣幸地成为读书群的首任“群主”。

上午9点,大会举行闭幕式。下午,我修改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建立网络游戏分级标准》的提案。这个提案的初稿撰写者是一群中学生。他们从“模拟政协”的活动中,深入了解社会,学习着如何观察思考,如何建议协商,提案初稿水平很不错。

修改完提案后,我又回答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王坤宁记者发来的采访问题。晚上我先是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周培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流,然后写今天的两会手记。在这期间,又收到《人民政协报》吕巍的消息,希望提供独家手记。沟通完毕已是10点40分。

11点20分洗漱休息。

爱阅公益:您工作繁忙,每年还阅读数百本书籍并完成不少著作,您有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方法或者心得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朱永新:我们很多人的工作都很忙,要挤出整块时间专心读书、从容学习,似乎不太可能。能够坚持阅读和写作,也的确不容易。但我还是认为,尽管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仍然只是缺乏阅读习惯的借口。

要想找到阅读和写作的时间,首先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把阅读和写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管理学上有“ABC时间管理法”,即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把事情分为三类,用80%的精力优先处理20%最重要的事情。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试想某一天,你本来已经把时间排满了,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突然约你相见,你会不去吗?肯定会想方设法相见。阅读和写作就相当于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个人。认可这一点,就一定能找出时间。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做的。之所以会忙得没有时间阅读,是因为还没有把阅读和写作作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要想有时间读书和写作,学会利用零碎时间也非常重要。古人就有所谓“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看似有些不雅,其实是很重要的经验之谈。“马上”,相当于现代的我们在汽车里、旅途中的读书。“枕上”,相当于今天的睡前阅读。“厕上”,相当于现代人在卫生间里的阅读。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早晨早十分钟起床,可以挤出时间晨读;晚上少看一点电视,翻几页书应该可以做到;节假日休息时,推掉一两个应酬,就有了整块时间。不能小看这十分钟、这几页书,阅读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

只有多重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才可能把时间积少成多地利用起来,反倒可能赢得更多整块的时间。只有抓紧点滴时间阅读,才可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才可能节约时间、事半功倍,阅读和写作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