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爱阅公益访谈录之八 阅读,从读好书开始
朱永新爱阅公益访谈录之八
阅读,从读好书开始
爱阅公益:您一直非常关注儿童阅读的质量,投入大量精力研发各类书单。您为什么这么重视书目研究和推荐?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工作的?
朱永新:阅读首先直面的问题是读什么。很多书是不值一看的废纸,还有一些书更是可怕的毒药,荼毒青少年的心灵。我曾经在一所中学图书馆里看到一本悬疑恐怖小说,情节血腥而荒诞,还在小学里看到谈情说爱的书。可见,在教师图书采购、中小学图书馆招标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每年有40万本新书面市,其中30万是新书,10万本是重印书。那么一个图书馆应该引进哪些书?孩子们应该阅读哪些书?长期以来,真正切合儿童和青少年需求的、独立而公正的书目并不多见。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生群体普遍存在阅读量少、阅读兴趣弱、阅读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着精神的高度。我们经常说要做精神上的营养配餐,阅读和饮食一样也要有合理的结构。所以,为孩子们挑选好书应该成为开启阅读之旅最为关键的事情。
爱阅公益:设立新阅读研究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书目研制工作吗?到现在已有了哪些成果?
朱永新:是。是为了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更好地研制书目。从2010年开始,历时9年,我们完成了包括0-18岁的儿童基础阅读书目的《中国人阅读基础书目》研制和发布,其中包含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父母、公务员、企业家九个群体。2016年开始,我主持研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研制中小学所有的学科的教师、学生的基础阅读书目;2019年开始,我主持并启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学科(项目学习)研究基础书目》,对100多个一级学科,如天文、哲学等进行书目的筛选。
爱阅公益:以《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为例, 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研制一个书目的理念、标准和具体流程吗?
朱永新:《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本推荐阅读书目。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基本理念。
第一,关注作品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价值问题是我们研制书目的出发点之一。一般来说,“真”、“善”、“美”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简练、最基本的价值。科学、人文和文学作品,是表现“真”、“善”、“美”的有效文本形式。
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也强调书目的引导性。在选择书目的时候,我们坚持从小学生立场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是否能够喜欢。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自主阅读,才能引导孩子真正热爱图书。但如果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转移,则可能导致读书的随意性,导致阅读的“偏食”,导致孩子鉴赏能力和阅读品位的降低,对那些单纯取悦和讨好他们的作品失去判断力。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大量问卷调查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学校试读发现孩子的阅读倾向,另一方面坚持从价值观出发,从图书内容的结构和覆盖面出发,引导孩子阅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好书。
第三,尊重市场的选择,也强调作品的经典性。在研制小学生基础书目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看市场但不唯市场”的共识。对于市场认可的一些特别畅销的书,我们审慎地加以重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把市场放到第一位,忽视了书目的经典性和文化含量,可能就会导致庸俗和市侩,不应该简单地用销量评价图书。同时,我们还把书目的研制过程看成是一个挖掘和钩沉好书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曾经出版过的许多好书并没有很好的销量,我们也把它们推荐出来让孩子们阅读。
第四,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也关注作品中的形而上思考。我们在选择基础书目的时候,尽可能考虑那些描写当下儿童的现实生活,没有距离感的图书。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有一些距离的地方眺望自己,在合上书本以后有一些形而上的思考。真正伟大的童书,绝对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让儿童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之后,往往会有着人类最重要的话题,最高尚的智慧和最朴素的美德。例如《城南旧事》和《草房子》,虽然离现在孩子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但作品中蕴含的思考却值得让每一个孩子咀嚼。
第五,突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也强调孩子作为未来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现代观念。既然是中国小学生的基础阅读书目,突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传统,重视那些几千年来一直滋润着我们民族心灵的经典读物,强调本土作家的原创作品,也是研制组全体成员的共识。所以,尽管在有一些年龄阶段和领域,我们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显得不够经典,我们仍然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选择了一些相对好的作品进入书目。但是,对世界儿童文学史中绕不开的经典作品,如《安徒生童话》《长袜子皮皮》,我们也大胆选入,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也是世界儿童所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第六,强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但也尊重孩子的自由自主选择。我们希望推荐的书目能够成为小学生班级共读的图书,在共同的阅读中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当然,书目只是提供孩子们阅读的基本依据,我们希望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孩子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兴趣与阅读领域。
第七,关注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也考虑与学前、初中阶段的阅读衔接。在书目研制中,我们充分吸取了儿童分级阅读的相关理论,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年龄段来推荐图书,给学生更切实的指导。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过程十分认真谨慎 。2010年8月,我们在北京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并组成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研制项目组。工作组分文学、科学和人文三个小组,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自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针对每一稿的书目进行讨论。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腾讯网、教育在线网站就大书目进行网络海选调查投票,获得了10万个有效的调查数据,对书目研制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2011年1月至2月寒假期间,项目组在北京、山东、河南等省份10所城市和农村学校的6000名学生、老师和家长中进行试读调查,项目组购买并赠送给每位学生(与家长共读)、老师一般按书目草稿选定的图书进行阅读。寒假后,收到了几千份试读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试读调查表,作为项目的重要参考数据。
2011年3月30日,项目组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咨询专家座谈会,征求专家们对书目的意见和建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科普作家金涛、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台湾台东大学林文宝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等众位知名专家学者对书目提出了建议。
最终的“30+70”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是充分听取了孩子、教师、家长、学者、网友等多个群体的意见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