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重点基金项目签约落地,苏州新目标呼之欲出 股权投资集聚高地 全国产业资本中心
又一批重点基金项目签约落地,苏州新目标呼之欲出
股权投资集聚高地
全国产业资本中心
5月8日,由苏州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主办“苏州国际股权投资高峰论坛”开幕。由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指导,主题围绕“国际股权投资”生态体系建设,打造苏州在国际股权投资领域行业品牌,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对接国内优质项目,抢抓苏州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机遇。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论坛并作致辞。苏州市政府副市长王飏对苏州4月27日出台的《关于促进苏州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行重点解读。一批近期筹划的重点基金项目也在论坛上实现正式签约落地,涉及苏州天使母基金、乡村振兴基金、专项产业基金、母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自贸片区QFLP基金等,共计五个批次26只基金签约,签约总金额超600亿元。
论坛吸引了近两百家国际国内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前来参会,为苏州进一步引入优质国际资本参与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发展提供资源对接。论坛上,业内的重量级嘉宾围绕境外资本在中国的进入与退出,结合外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机会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交流讨论,积极献计献策。
2020年苏州出台了《苏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资本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今年4月出台《关于促进苏州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行动计划基础上,苏州重点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从“募投管退”四个方面来提供全链条服务,促进股权投资在苏州特色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机制。下一步将做好政策的落地落实,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关于促进苏州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苏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资本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总体部署,旨在充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苏州片区建设等苏州发展重大机遇,积极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促进资本、科技、产业高水平循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在财富管理、价值发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支持本地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打造苏州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资本中心。
从内容上看,《关于促进苏州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结合苏州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打造苏州重点产业链的实际需求,从鼓励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发展、完善募投管退环境、加强股权投资行业管理、优化配套服务环境等方面,对促进股权投资行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作出新一轮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部署。
股权投资基金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州发展股权投资起步较早,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全国股权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目前全市共有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29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1580只,管理基金总规模超4000亿元,苏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管理基金只数及管理规模均稳步增长,在省内稳居第一。已涌现出以元禾控股、国发创投、苏州基金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资本良性互动的发展生态。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紧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资本中心”目标,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招引培育私募基金;强化载体建设,打通项目资本良性循环渠道;探索特色机制,打造基金集聚发展标杆;健全产业链条,完善基金多元化退出机制;加强行业管理,促进私募基金健康规范发展;通过提升吸引力形成竞争力,构建基金业集聚的独特生态系统,努力打造全国标杆性基金集聚发展新高地。
吴海:助力关键技术创新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认为,数字经济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国是数字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倡议者和践行者,中国具备经济和社会的广阔纵深,可对接全球技术和资源,开展技术和应用创新验证,是全世界数字经济最好的实验田。
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塑造和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主导世界变革。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将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发展和投资机会。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也需要把创新的重点转移到科技创新、硬科技领域上来,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进步,实现经济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发展硬科技,需要股权投资的助力,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指导,为科技创业者保驾护航。
中网投是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级投资基金,我们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逻辑是“补短板、锻长板、布前沿”。补短板,着力夯实经济发展的信息底座,助力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锻长板,理性推进新技术的落地布局,巩固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布前沿,高度关注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积蓄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存在“指数型增长”规律,前期投入大、增长慢,突破成长节点后则会迅速成长,不仅需要有理想的创业者,也需要有温度的投资者,耐心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刘海峰:从国际视角展望中国PE市场
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从国际视角出发,对中国PE市场做出了分析。从宏观经济维度,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40年后不可避免地有所放缓。短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企业债务过高、中美贸易摩擦等挑战;但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人均消费为1/9,中国每年GDP增长量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和,未来10年将有2.2亿人进入城市,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2/3,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仍非常可观。
中国的PE市场从不缺少优质的成长性投资机会,我们观察到了千禧一代引领消费升级,新民族品牌的大量出现;疫情环境下互联网蓬勃发展,带动新基建投资、催生社区团购等新兴商业模式迅速崛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优质国产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填补空白;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下,工业科技行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智能化升级。
同时,随着更多在外上市成熟企业寻求私有化并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跨国公司分拆中国业务、第一代企业家进入退休年龄,国内控股型投资机会逐渐增多。
但在众多投资机会面前, PE投资人切忌以盲目追逐热点的心态做投资,而应当回归价值投资本质,投前深度理解行业和企业、决策时经过严格的尽职调查、投资后以实业家心态进行运营,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跨周期的优秀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