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产业宏构蓝图
苏州文化产业宏构蓝图
1月12日,苏州开了一场很有“文化”底色的大会——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大会提出要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数字文化产业为龙头,聚焦“1+N”重点领域,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重筑苏州人民的精神家园,重现文化高地的灿烂辉煌。
出席大会的,还有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宁,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苏州市政协主席周伟强,江苏省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盛蕾及上影集团、携程、景域驴妈妈、同程、复星旅文、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华侨城华东集团、阿里巴巴、腾讯、喜马拉雅、阅文集团等200多位国内文化领域知名企业和单位的代表。
选择在临近春节的岁末时节召开这样一场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大会,颇有一种举办年终“尾牙”的感觉。而事实上,这场“尾牙”上苏州“端出”的一道道几乎都是“硬菜”,比如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程计划等,至于大会开始阶段进行的总盘子达720亿元的文化产业,则被戏称为最贵“前菜”。
“十三五”结丰硕成果
“十三五”时期是苏州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产业把握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加快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到“十三五”末,全市各类文创企业法人单位预计近4万家,从业人员70万人,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094.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预计约5.37%,全市拥有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主板上市文化企业数量达到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千家,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稳步提升,整体规模已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及目标。各部门也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市级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文化产业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奖励和补贴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州市优秀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奖励办法》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苏州市不断加大文化经费投入,聚集发展要素,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建设了一批文创产业重点项目。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计认定文创产业重点项目232个,总投资2185亿元,投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共建成镇湖苏绣、国家动画基地、阳澄湖数字园、昆山软件园、张家港软件(动漫)园等9个国家级、21个省级和63个市级文化产业基地 (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文化金融创新发展
截止至2020年,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已累计为超过300个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了过亿元的资金支持。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苏州文化产业,研究设立 “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总规模达到1.2亿,设立苏州国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企业、苏州苏报华晟新媒体投资中心、苏州国发苏创文化创意投资企业等3支基金,经过其投资培育的苏州园林正在申报上市,传视影视、恒顿文化等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不断推动产业融合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加快产业融合,提升城市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每年评选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优秀新兴业态文化企业,近年来,先后涌现了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友谊时光、苏州欧瑞动漫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文创企业,带动了苏州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平台建设力度加大
“十三五”期间,苏州每年举办 “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为文创产业搭建了宣传、展示、交易平台,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高端制造业、旅游业、工艺美术、丝绸家具服装制造产业、艺术及衍生品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跨界对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创意设计的产业引擎作用。
截止至2020年第九届创博会,累计有近65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家创意设计企业参展,推进各类实体项目落地90余项,累计促成交易总额达近400亿元,累计吸引130多万创意设计专业人士、文化产业从业者和市民群众踊跃参观、对接、洽谈,集聚了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落户苏州,创博会平台的产业带动能力、活动集聚效应、品牌影响力都有了新的提升。
文旅消费促进卓有成效
2017年2月,苏州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列为全国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苏州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文化消费专项资金,建成了苏州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打造每年两次“苏州文化消费月”活动,形成了“一核多元·精准普惠”的苏州文化消费模式。
2020年1月起,创新打造“姑苏八点半”苏州夜间经济活动品牌,制定出台《苏州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快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深挖夜间消费市场潜力,积极打造夜间小剧场、夜间旅游、夜间购物集聚区,筹备各类文化旅游消费活动,积极拓展由数字经济引导的线上消费渠道,把握疫情平稳后的消费反弹时机,抓好线下消费载体建设。支持文创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加快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转化进程,鼓励各综合体、品牌书店、文化场所延长开放时间、探索特色经营,不断激发苏州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疫后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重塑江南文化核心地位
在大会上集中签约的48个项目中,投资额达3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项目有多达6个,另有阿里巴巴集团和工业园区签署的数字文化项目、复星集团和苏州市国资委签署的大文旅项目,虽然投资额未定,但据了解也是属于同一量级的项目。其中,投资额最大的当属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高新区签署的浒墅关古镇大文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64亿元,占地约700亩,定位为“苏州大运河人文会客厅,长三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该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0万人次,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开发建设典范。
大会发布了苏州市《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和相关扶持政策。该计划提出以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突破方向,聚焦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网络文化等细分领域,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大会发布的《“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该计划提出,从2021年开始,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重点聚焦江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全面提升苏州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力,推动苏州文化建设“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建设古今辉映、特质鲜明、影响卓著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此前,苏州市委在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已然提出要“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启动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不遗余力做好保护传承,让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扬光大,是与“苏州制造”同放华彩的重大战略性决策部署。
在当日的会议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讲话中也阐述了“江南文化”品牌及提高其首位度和辐射力之于苏州的意义。他说:“作为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这里的历史遗存底蕴深厚,这里的文化艺术星光璀璨,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的营商环境首屈一指。文化是苏州的灵魂底色和精神基因,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
苏州本来就是“最江南”的文化名城,那么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之下,要如何“塑造”这个既有的“江南文化”品牌呢?
许昆林表示,要把江南文化的标识擦得更亮,打造一批具有江南特色、江南标识、江南内涵的文化品牌项目,要把苏作工艺的内涵挖得更深,加快实施“故宫苏作工艺重振计划”,推进国家会展中心“苏作馆”、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等典范工程建设,加强雕刻、苏绣、缂丝、木作、苏扇等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把“百戏之城”的舞台搭得更广,全力推进“江南小剧场”布点扩面,推动评弹、昆曲等地方特色文化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
大会还举行了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授牌仪式,苏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君到苏州”平台正式上线,整合“苏州旅游总入口”和“文化苏州云”功能,搭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文旅总入口平台;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管理运营公司揭牌,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将重点投向数字文化产业等核心领域,以“文化+金融”模式助力文化产业高地建设。
九大新签约文化产业项目
1 浒墅关古镇
投资规模:164亿 高新区&伟光汇通
浒墅关古镇项目占地约700亩,总投资约164亿元,其中文旅核心区276亩,核心区文旅商及配套设施投资约50亿元,定位为“苏州大运河人文会客厅,长三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项目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为宗旨,对浒墅关重要历史遗迹进行保护与复建,通过文化展示体验、演艺等,将运河文化与旅游休闲业态高度融合,遵循“文旅商养产”五位一体的新型产业小镇开发理念,打造三大主题、六大风情片区、七个特色街市、40余个主要景点。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0万人次,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开发建设典范,成为文化内涵丰富、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运河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示范区。
2 沙溪古镇全域旅游提升赋能项目
投资规模:95亿 太仓市&祥源控股
古镇全域旅游提升赋能项目总投资约95亿元,分别对浦南板块、乡村板块、古镇板块进行开发提升。围绕古镇进一步发展,开辟“以新带古,双向推动”的文旅发展路径。重点打造七浦塘商业街、打通古镇街区与新商业街的内部环线。以“千年七浦古运河,百年实业复兴梦”为主题,打造沙溪七浦塘半泾理想村,创建沙溪新时代文化“名片”。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沪太同城,结合申遗、江南文化、幸福生活等本土要素,打造声动小镇概念。
3 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
投资规模:80亿 高新区&腾讯云计算(北京)
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是腾讯在长三角设立的首家城市数字产业基地,聚焦“国际领先的数字政府、数字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应用平台”,充分发挥腾讯技术优势与生态合作伙伴资源,建设数字产业中心、数字城市科创中心、AI 产业应用中心和新文旅产业发展中心。数字产业中心计划首批导入5家区块链企业,后期引入更多区块链相关企业,形成集群。数字城市科创中心由腾讯生态企业东华软件设立,将引入智慧城市相关企业,形成集群。AI产业应用中心将由腾讯生态企业江苏群立集团设立,将落地AI音视频实验室和腾讯会议生态解决方案研发板块,后期将引入更多AI相关企业,形成集群。新文旅产业发展中心由腾讯与苏州高新区深度合作,将建设城市品牌推广平台,依托腾讯亿级流量内容平台,助力城市宣传和品牌提升。
4 苏州虎丘大型文旅综合改造项目
投资规模:60亿 苏州市国资委&上海华侨城
项目范围北起312国道,南到沪宁铁路,西至苏虞张连接线,东至十字洋河,以及312国道以北区域,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项目首期计划投资60亿元,主要以虎丘正山门片区为核心,整合片区内文商旅资源,策划动静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场景化商业、文旅体验,同时结合片区轨交建设进程,梳理交通一体化建设,辐射虎丘老街、天赐广场、虎丘景区。后续项目将依托区域内优质的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总部经济、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建设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标杆项目。
5 桃源江南文化小镇客厅
投资规模:50亿 吴江区&融创中国控股
项目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旨在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整合自身资源及品牌优势,借势乌镇,以核心文旅产品为原点,面向文化、旅游、度假、影视、康养等领域拓展,打造集度假、康养、消费、会务和亲子于一体的中国文旅新标杆和世界级生态文旅度假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度假村、精品民宿、亲子影视IP公园、主题农场及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首开区含民宿集群、精品酒店及文创街区8万方;二期度假村、艺术中心建设规模约6.6万方;后期规划建设亲子度假区及田园康养区,并配套相关旅游设施。
6 东吴港城市综合体项目
投资规模:40亿 常熟市&北京喜神
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面积约110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项目以时尚产业综合体为产业核心承载主体,以时尚产业大厦、高端服务式公寓、国际设计师酒店等载体为产业协同空间,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常熟服装城转型升级的窗口及标杆。
7 阿里·周庄影视基地
投资规模:30亿 昆山市&阿里巴巴
阿里影视基地项目由阿里巴巴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苏州众海文化创新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金3亿元人民币,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项目选址位于周庄镇天花荡146亩建设用地区域。将首期拍摄《清明上河图密码》打造国内最大最真实的“宋”代实景基地以及国内技术领先的摄影棚。通过阿里文娱的专业平台与阿里巴巴商业生态互动,形成“内容开发—人才聚集—商业与IP合作—平台流量加持—文旅商业变现”的城市内容发动机。项目将为周庄文旅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新能量,加快“全域旅游”布局和发展,丰富“旅游+”和“+旅游”业态,形成全新的文旅生态。
8 阿里文娱城市创想空间
投资规模:未定 苏州工业园区&阿里巴巴
项目是集阿里文娱文创品牌孵化、短视频内容生成、城市导航直播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短视频内容交易平台,定位为阿里视频内容电商交易平台总部。打造城市短视频内容运营商,联动阿里经济体优势,走向全方位的数字化经营,未来通过市场化营销推广吸引更多在地化商家,生产更多更高质量的城市内容,立足苏州工业园区,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