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再次对疫情防控作出部署 从严从紧 主动预防

发布:2021-08-14 15:59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8月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主持会议,深入部署全市疫情防控等工作。

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续会精神,传达了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听取了市领导挂钩联系督导各县级市(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汇报,提出了苏州全市从严从紧防控疫情的十项要求。

 

“十项要求”

 

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要突出工作重点,从严从紧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

各地各部门行动要更加迅速、防控要更加严实、举措要更加精准,确保全面落实到位。特别要紧盯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最新变化,统筹力量继续做好各类风险人员排查,严格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要总结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不足,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处置环节,创造有利条件,关心爱护一线工作人员。

要紧盯“48小时”和“全员”这两个关键点,有效提升核酸检测应急处置能力。

要做好隔离场所储备和管理,坚决防止隔离场所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

要坚持“人”“物”同防,做好昆山专班接驳转运和口岸、港口防控,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固防线。

要继续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坚决杜绝集聚性疫情发生。同时,要周密细致做好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

要加强督导督查,全面压紧压实疫情防控各方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政“一把手”要靠前指挥,指挥体系要扁平化,确保高效运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党员干部近期要带头减少人员流动,非必要不出差、非必要不聚集。对督导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抓紧整改到位。

要按照省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狠抓细节”

 

此前,在8月3日苏州市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强调,要狠抓细节,严密做好港口疫情防控处置,周密部署疫苗接种工作,扎实推进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各项防控举措落实到位。

在该次会议上,苏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了全市核酸检测实战演练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等工作情况,苏州市教育局汇报了全市学生疫苗接种情况,专家代表提出了意见建议,与会同志就扎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

许昆林指出,要严密做好港口疫情防控处置,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抓好涉外防控,每个环节都严密、严谨、严格对待。对每条外轮都要严阵以待,一丝不苟将各项防控举措落实到位。外轮来苏必须封闭管理,船员非必要不上岸,海关、边检都要严管,地面人员非必要不上船,努力实现物理隔离。要按照“人物同防”的原则,加强口岸界面管理,严格船岸船舶管控,杜绝违规搭靠行为。严格落实专班管理制度,作业时严密防护、规范操作,严禁交叉作业。

许昆林强调,要周密部署疫苗接种工作,确保8月底前18岁以上人群、12至17岁人群首剂接种率均达93%的目标落实到位。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点,做到安全、便捷、高效。要进一步细化接种方案,注意接种安全,严格落实国家疫苗接种指南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确保接种各环节有序衔接、环环相扣、平稳有序。要及时传播权威声音,积极引导社会预期。

许昆林指出,要扎实推进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优化演练流程,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让广大市民便捷掌握检测相关信息,着力在提升采样、检测效率和简化结果查询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核酸检测应急处置能力。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持续营造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良好氛围。

许昆林强调,要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严格规范医废处置全过程,紧盯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等各个环节,梳理相应环境管理要求,加强对医疗废物和相关设施的消毒,做好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个人防护和定期核酸检测。收集时,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加强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点、集中处置单位等场所的医疗废物环境监管;转运时,要结合医废收集点的位置,完善集中转运体系;处置时,要尽可能做到随到随处置,全力实现“日产日清”。要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科学统筹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确保医疗废物及时、高效、安全处置。当前特别要加快配齐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辆,全力提升医废运输能力。

许昆林指出,要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市领导要迅速行动起来,对挂钩联系地区加强工作督导,通过下沉一线、真督真查,及时梳理风险隐患,深入排查防控漏洞,推动相应主体切实把疫情防控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落下去,切实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暗访督查,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要细致做好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李亚平市长指出,要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清醒认识到位,对重点地区来苏人员核查管控到位,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坚决做到不漏一人。全面加大交通防控力度,突出做好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的排查管控,加强省界公路管控。要把“外防输入”防控举措落实落细到位,港口疫情防控始终是我市涉外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加强船岸界面管控,坚持专班管理制度,加强一线人员个人防护,加强废弃物管理,不断完善处置预案,切实加强应急演练。要把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整体提升到位,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度,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着力加强集中隔离工作,加强流调专业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物资储备力度。

 

权威解答

 

有些市民会有疑问:12-17岁学生打疫苗,是否安全?查核酸时排长队,是否有感染风险?疫苗对于德尔塔毒株的防范作用有多大?……

针对市民关切的疫情新问题,苏州市卫健委日前给出了权威回复。

 

12-17岁学生打疫苗,是否由学校组织?疫苗对学生是否安全?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管医师郑本锋:

 

12-17岁学生群体的接种以学校发动和组织安排为主,特殊情况的可到就近的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接种。12-17岁学生群体不仅指苏州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只要在苏人员均应接种,没有在苏州学校就读的便可在居住地附近的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打完第一针若离开苏州,可在外地补种完第二针。

建议学校与相关疫苗接种单位协调,通过学生接种专场、分时段预约等方式避免人员聚集。家长陪同孩子来进行接种疫苗的时候应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做好健康申报、全程佩戴口罩和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

对于家长比较关心的疫苗安全性问题,新冠病毒疫苗的原理和生产工艺与我们既往给婴幼儿接种的其他灭活疫苗没有本质差别,以前能打疫苗,并且现在没有疫苗接种的相关禁忌症,就能打新冠病毒疫苗,家长没有必要过多担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仍然发病,可能与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所以接种完疫苗也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有两个健康知识误区,一是夏季天气炎热,紫外线强,这并不代表病毒活跃性降低,防疫仍是需要高度重视;二是接种了疫苗后并非可以降低防范标准。

因此建议市民们仍然做好这些个人防护工作。包括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出行和聚集,排队保持一米线,随身携带消毒物品,随时可进行手部消毒。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换衣服,家庭房间内定时通风。

 

查核酸时排长队,是否有感染风险?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王菊花:

 

为避免核酸检测排队时发生交叉感染,苏州市卫健委对采样过程进行加强管理,通过合理设置采样点,专业培训采样人员,监督指导采样点等,规范采样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健康。

为避免人流聚集,苏州市通过网上预约,利用苏周到、健康苏州掌上行APP等途径开通了部分医院网上预约功能,市民可以通过平台预约核酸检测时间,避免短时间内人员大量聚集。

在加强现场管理方面。苏州市安排了专人在核酸检测点入口处对排队人员进行秩序维护,查验苏康码,提醒保持间距。部分医院已加派人员,对核酸检测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询问,发现中高风险地区来苏人员,立即引导至专用采样点采样。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进行核酸检测人员也要注意个人防护,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排队严格一米间距,避免手碰触公众设施及物品,不要与人交谈,不要用手接触眼、耳、鼻、口等部位。采样后立即洗手或用免洗酒精擦拭双手,换上新的口罩,立即离开,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呕吐等。请市民要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有序进行采样。

此外,在苏州市核酸检测点,黄码、红码人员是在隔离点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和绿码人员是完全分开的。苏州目前各核酸检测点已加强人力,工作人员在询问流行病学史基础上,查看苏康码,若是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苏人员,立即引导至专用采样点采样,避免黄码、红码人员和绿码人员混合在一起采样。

医院则实施预检分诊,对于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的人员以及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苏人员,由专人带至发热门诊就诊。

 

德尔塔毒株有何特点?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钧: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能力比以往毒株提高一倍,代际间隔缩短至1-2天,因此疫情防控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关于突破性病例:突破性病例是已经接种了疫苗仍然感染的病例,但是在新冠疫苗研究之初,业内专家便有这样的预见,因为没有百分百完美的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接种后仍有感染的可能,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应有心理准备,在未来全体接种疫苗形成高免疫群体覆盖后,可能会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

关于疫苗对于德尔塔毒株的防范作用:存在突破性病例并不意味着疫苗没有效果。面对新毒株的强势攻击,接种了新冠疫苗能够很好地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因此,我们还应该尽快接种疫苗,形成群体高免疫屏障。

关于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以及以往防疫措施的效果:虽然德尔塔毒株的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但它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污染物传播。另外这个病毒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形成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室内,通风不畅的狭小空间。因此我们仍然要做好疫情防控,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线等。

 

吴医预防

 

苏州作为吴门医派及“温病学说”起源地,名医辈出,每每于“时疫”流行之际挺身而出,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新冠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疫病”,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及时组织专家,针对新冠特点,研究制定了新冠肺炎易感人群中医预防方案。

江苏省名中医、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葛惠男根据新冠病毒较强的传染性和人群普遍易感的特性,参照中医体质学说,制定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新冠肺炎基础方,建议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适当煎服,有利于增强身体对抗新冠病毒的“胜算”,起到主动预防的效果。

本版方案中的“防疫一号方”和“防疫二号方”,来自于三个著名古方:“银翘散”、“玉屏风散”和“藿香正气散”。

“银翘散”是吴门医派温病学的经典名方,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吴氏根据叶天士所创立的温病学说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归纳总结而成,它主要功效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温病初起的卫分证。叶天士在其传世名作《温热论》中有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精辟论述。

“玉屏风散”则来源于宋代名医张松的《究原方》,为临床上流传千年的益气固表的经典方。而“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纂而成的成药标准。

藿香正气散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代表方,引用平方主要是考虑到当前暑必挟湿的气候及病理学特点。防疫一、二号方取三方之意,加减化裁。

目前,以上药方已下发至苏州各级医疗机构,市民如有需求,建议前往各医疗机构中医科或各级中医医院,现场就诊,以便医师根据个人体质,酌情调整药物配比,达到更好的针对性预防效果。目前,多数医疗机构提供中药代煎服务,市民如有需要可现场咨询。

需要自行购买的市民,也可就近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知名大型连锁中药店,凭处方或由中医师指导调配。

除此之外,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不急躁不思虑,注意个人卫生,勤通风消毒,防寒保暖,远离人群聚集场所,加强体育锻炼等等,都是增强免疫力的良好习惯。感兴趣的市民还可锻炼八段锦、太极拳、丹田呼吸法等传统养生功法。

 

普通人群防疫一号方

 

组成:银花10g、连翘10g、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藿香10g、桔梗6g、砂仁3g、野菊花10g、生甘草3g。

服法:每剂水煎分两次服用,或水煎一次后分次添开水代茶饮。每日一剂,可连续服用7~10天。

专家组解读:此方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群,起到清热化湿,增强人体免疫力以达到防病祛疾的目的。

 

普通人群防疫二号方

 

组成:银花10g、连翘10g、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藿香10g、桔梗6g、砂仁3g、野菊花10g、合欢皮15g、川朴花6g、生甘草3g。

服法:每剂水煎两次服用,或水煎一次后分次添开水代茶饮。每日一剂,可连续服用10-14天。

专家组解读:此方为重点人群预防新冠中药方。具有清热化湿,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通过加入健脾行气、疏肝开郁之品,可以改善食欲与情绪。

 

儿童预防方

 

组成: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6g、银花6g、大枣10g(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加减)

服法:每剂水煎分两次服用,或水煎一次后分次添开水代茶饮。

专家组解读:儿童稚阴稚阳之体,肝肾解毒能力差,不耐药物攻伐,故不推荐使用药物预防,建议饮食调养,以清淡为好,中医认为“糜粥自养”为佳,但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可以适当应用食疗方或佩戴中医药预感香囊,体质较弱、易感儿童可服用预防方提高免疫力。

 

防疫茶饮方

 

组成:生黄芪10g、薄荷3g、金银花5g、芦根8g、新会陈皮3g。

服法:沸水冲泡,分次代茶口服。

专家组解读:普通人群防疫茶饮方有增正气、清肺热、利咽喉的作用,与 “防疫一号方”相辅相成。

 

重点人群(隔离点)预防新冠肺炎中药外用香囊方

 

组成:苍术3g、山奈3g、藿香3g、佩兰3g、菖蒲3g、白芷3g、肉桂3g、冰片1g。

专家组解读:根据中医“芳香辟秽”原理,可选用以上中药研磨成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者随身佩戴,达到一定的预防感染作用。

 

普通人群夏季健脾祛食疗方

 

湿茯苓山药粥:茯苓15克、山药(淮山)15克、炒芡实15克、莲子15克、粳米100g

 

气虚人群:健脾益提高免疫力食疗方

 

黄芪山药鸡汤:生黄芪30g、山药(干)15g、生姜15g、鸡肉300~500g

 

阴虚人群:养阴宁心润肺食疗方

 

百合莲子银耳羹:百合15g、莲子15g、银耳50g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