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下好“先手棋”的总是她?

发布:2020-02-29 13:04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一)昼夜的行军
2月21日,苏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向社会发布了最新的通报,全市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继续保持了零的增长。这也是苏州连续三天向市民播报了“零”的喜讯,在过去的一周内,苏州的新增确诊数仅有2例,而治愈出院率已经达到了48.3%。人们普遍相信,国家已经在这场人民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曾经被疫情笼罩的城市都在逐步走出阴云 。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苏州市民而言,城市的渐次复苏带来了一些久违的暖意。尽管路上的行人仍然没有往常的时候多,但空气中的那一丝冷峻而略带肃杀的气氛已经悄悄消散。在一周的冷空气略境之后,晴阳开始覆盖地面,整座城市看起来比平时更加地淡定、宁谧而安详。
久居家中的人们仿佛已经适应了慢节奏而无频差的生活,如果不是刻意地翻看日历,竟未察觉这场全民参与的狙击战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而疫情最初的动员和准备仍然历历在目。人们依稀记得,大约在小年夜到来之前,苏州市就召开了疫情防控的部署会议,而真正让市民意识到疫情已经袭入生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危时,应该是在大年初二(1月26日)的下午。
在那个关键的防控节点,苏州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第3号通告,要求全市企业复工不得早于2月8日24时、学校开学时间不得早于2月17日24时。人们下意识地感到,疫情的防控重任远不在千里之外的荆楚大地,而就在每一个普通市民的身边。而这份通告,也使苏州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推迟企业和学校复工复业的城市。
所有的准备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道对城市治理能力进行全面检验的考题。在春节假期刚开始的时候,上层召开的会议就将这场防疫战斗定位为“总体战”,这意味着,在除去疾控预防和病员救治之外,在市场保供、物资运输、企业复工、人员返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盘棋”之下,没有一个城市功能单元能够置身事外。这个时候,城市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转和精准反应,是决定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
敏锐的指挥中枢时刻在发挥着“烽火台”的作用,为全市的防疫工作定准“靶位”。2月2日,苏州市在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对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进行纾困解难,号召政府与企业共渡难关。这份被民间称为“苏惠十条”的文件,也是全国范围内出台的第一个保护企业免受疫情影响的政策“礼包”。
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下,整座城市仿佛进化成了一支衔枚疾走的部队,在暗夜的疾行中与时间争分夺秒,争取在黎明到来之前解决这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战斗。这不仅需要一个具有高度远瞻性和预判性的“大脑”,在危机来临之时保持绝对的冷静和理性,以作出最精准而得当的决策,也需要灵活的“经脉”和敏捷的“四肢”,能够利用网格化的管控体系将指挥意志完整地执行下去,保障城市高效运转无虞。这一次,苏州凭借着自己的速度和耐力,在实践中把理论变为了现实。
 
(二)抉择的勇气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而言,疫情的防控和经济的复苏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对矛盾。抓防疫和抓经济的比重如何权衡,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和勇气。如果仅把控制疫情的传播作为唯一的防控目的,最保险的做法即是无限期地推迟复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也会因防疫的需要而不必为社会经济的衰退承担责任。
但如果侥幸地认为疫情的扩散面已经式微,而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复工复产的阵地,那么一旦有输入性病例的进入,在人员已经高密度集中的城市中必将造成难以遏制的风险,此时哪怕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也必须承担防疫不力的责任。
这与历史上无数个决策两难的瞬间极其相似,当科学的统计数据也无法替决策者作出准确判断的时候,唯一能够面对困难骁勇直上的最后一股力量,就是人的担当。这也意味着,必须把个人和局部的得失置之度外,将群众和全局的安危摆在首要位置。所以在冷静分析疫情防控形势的同时,只有利用时间和空间的梯度差,将宏观布局和微观调控相结合,在局势的变化间调整战术策略,才能争取最安全的防疫空间和最明朗的经济复苏成果。而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苏州在全国最早地向外界释放了延期复工的信号,确保大面积地减少2月9日之前的返苏人员数量,在局部牺牲复工时间的前提下使“外防输入”这一招产生效果,为苏州市域范围内的集中排查、隔离、收治工作预留出充裕的时间。当全国其他地区都紧跟着推迟复工时间之后,苏州又最早地出台了帮助企业免受疫情冲击的政策“组合拳”,第一时间帮助企业树立信心,使复工复产的效率有序加快,也为后续平复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创伤”打下基础。
就在“苏惠十条”发布后的几天时间里,整座城市的重点枢纽单元先后开始运转发力。2月5日,苏州市召开了应对疫情挑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利用资本的力量为复工复产筑牢保障。同一天,苏州指挥部发布《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规程》,明确了4个方面的19条具体规则,为广大企业尽早复工达产铺平了道路。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苏州又密集出台了“金融十六条”“惠外十二条”和“惠农十条”,从金融、外贸、农业等领域全面张开保护企业发展权益的防护网,打下了支撑企业共渡难关的“四梁八柱”。到2月10日,当正式发文公布企业用工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重点项目服务“三项机制”及其具体细则时,苏州为了企业复工、经济复苏所铸的铁盾成功打上了最后一颗铆钉。
在这个时候,当全国不少城市还在制定复工规程的时候,苏州已经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打开了经济企稳复苏的纵深。截至2月19日,苏州规上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超过93%,这座工业总量超过3.3万亿的现代制造业“航母”,已经凭借提前的转身和高功率的引擎轰鸣,在辗转腾挪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应该说,苏州新增病例的“归零”和复工率的破90%,是在抗疫战的同一个节点交上的同一份答卷,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在众多关键的决策关口,苏州这座城市以其擅长的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变,牢牢把握住了决策的黄金窗口期,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争取到了足够的空间。回首过去一个月“眼花缭乱”的决策部署,每一个普通的市民都能近距离感受到这座城市在高效地运转和不停地思考,驰而不息地为前进的路线校准正确的航向。虽棋逢千钧,但落子不悔。
 
(三)渐亮的黎明
直到今天,苏州抓经济复苏已经迎来了新一波热潮。在2月11日上线运作“复工通”智能平台以后,苏州又在月12日和17日陆续开通了“肺炎疫情防控交通运输服务平台”和“复工企业返苏人员运输需求服务平台”,为企业的复工运转和员工的准点返岗提供各类线上服务。井然有序的返城工流,正在为这座城市的苏醒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月18日和20日,吴江和昆山先后举办了2020年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项目总投资分别达465亿元和1488亿元。尽管参加开工仪式的党委政府和企业代表都带着口罩,但层层防护之下也难掩对经济复苏的憧憬和信心。苏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同志也在现场的致辞中为大家鼓气加油,“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起来”,新一轮投资兴业的春潮正在接续涌动。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这座蛰伏已久的城市找回了自己最擅长的状态。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任何一种考验的来临都是对自身状态的检阅,也是对更高目标奋起直追的鞭策。英勇的苏州人民在疫情面前拥有敢打必胜的信念,也必将在新一轮经济发展面前取得更大的胜利。
傍晚来临之际,城市的交通干道又迎来了熙攘的车流,暮色四合,人们沿着来时的轨迹复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困扰市民一时的疫情,也终将在短暂的喧腾过后归于平静。毕竟在冬潮过后,我们已经聆听到了春意萌芽的声音。
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永远给人以希望和信心。我们也要和你一道,一同享受岁月静好,也要一同负重前行。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