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人唐伯虎

发布:2024-07-29 19:19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顾国培
我在大学里就思考过文人这一命题或定义,特别推崇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我引以为文人的历史宿命,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乍看这应该是政治家的使命,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武将开国、文臣治国的传统,除却一统之前的征战杀伐、崇兵尚武,自秦以来都以文人为治国之主体,不论是春秋战国肇始的儒道法墨等各种大家,还是随着封建王朝发展完善形成的宰相丞相文官体系等,乃至相伴而生的各种推举考试科举等等选拔方式,成为千百年来文人从政的现实演绎和路径设定。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文人特别是中国文人的价值追求。正因为此,中国文人大都有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兼具的特征,他们才华横溢又卓尔不群,他们抱负远大而上下求索,他们安身立命、修身齐家之外,寄望于登上朝堂、治国平天下,同时他们敏感而脆弱,热忱而单纯,他们不知为文只是从政的条件之一,不仅不是充分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文人和政客本质上是相斥的,前者追求崇高很是清高,后者追名逐利需要厚黑,所以文人从政大抵失败。然而正是那些不世出的文人,在追求理想国的道路上屡屡碰壁却屡败屡战,注定失败却胸藏丘壑,彷徨挣扎也吟咏挥洒,在险恶的政斗中开辟出一片人性的芳草地,在人文领域流传千古流芳百世。比如盛唐李白,他从政无门,却留下了灿烂的诗;比如北宋苏轼,他屡被贬谪,却留下了壮丽的词;再比如明朝唐寅,他时运不济,却留下了精美的画。唐伯虎,就是这样一个堪称典型的文人。
唐寅,字伯虎,后更字子畏,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生于苏州吴趋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唐伯虎三个字,在苏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在苏州的名气,恰如诸葛亮之于成都,苏东坡之于杭州,杨贵妃之于长安一样知名。他在苏州文化史上的地位,也与范仲淹、白乐天等齐名,而他在苏州民间的名气,更是独占鳌头、独树一帜的。这不仅仅是他作为唐伯虎本身的文化成就,而是他的人生际遇,他的文化创作,他的人生追求,满足了民间对于文人的所有想象。他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此处的风流,当然不是当代的男女情事,而是文采风流和生活逸趣,苏州的老百姓欣赏他、欢迎他、赞誉他,因缘附会了很多浪漫的传说在他身上,比如最知名的“唐伯虎点秋香”,就是百姓加在他身上最生动的传说。某种意义上说,唐伯虎堪称苏州文化的象征。提起苏州文化和文人代表,就绕不开唐伯虎。唐伯虎在民间受欢迎的程度,远远高于他在正史上的地位。而正史为何对他讳莫如深,或者说并没有给予其文化成就相当的尊崇地位,也是有道理的。一方面,他涉科举舞弊案,虽然有可能是一场误会,但瓜田李下之嫌,非社会主流正面所倡导,最终也确实影响了他的功名之途。另一方面,他断绝功名之途,饱受生活捉弄后一个阶段的放浪形骸之举,虽有风流才子为幌,毕竟不见容于社会主流道德标准,所以未被正史大书特书,也在情理之中。还有一个原因,苏州作为江南文化之大成、吴文化之桂冠,但与传统而强大的中原文化相比,还是偏安一隅和稍显式微的,所以伯虎之名,民间大于正史,江南盛于全国,道理就在于此。
典型文人唐伯虎的典型成长之途,是天纵英才,饱读诗书,科举之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若不是性格使然,命运弄人,必将位列朝堂,成就又一段以文辅政的传统士人传说。唐家世代经商,祖上也出过功臣名将,可以说得上是家境优渥。唐寅自小聪明伶俐,父亲唐广德望子成龙,希望他走科举仕进之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重振家声。所以,他给少年唐寅遍选名师,广泛藏书,创造条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唐寅寒窗苦读,研习经书,奠定了一生的才华基础。他十四岁入县学为生员,两年之后十六岁即在学子众多的苏州斩获魁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他再接再厉,挑灯夜读,“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做文章”,二十八岁得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同为江南才子的文徵明九试应天没过,祝允明五试应天才考过,唐伯虎一次就中头名,才华之盛可见一斑。高中解元后,唐伯虎难掩喜悦之情,写下《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诗曰:“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诗中他志得意满,踌躇满志,表达了不甘渔樵,期待连中三元,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诗中可见唐伯虎虽然才情过人,但容易飘飘然,得陇望蜀,不知世事之艰难、人心之险恶,这样的性格特点为他接下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1498年冬,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京城从文坛大佬到黎民百姓,都热议这位江南才子,以一睹其风采为荣。唐伯虎在考友兼巨富徐经的资助下结交权贵,广开门路,在科举考试结束后的宴会上,他更是感觉良好,信心爆棚,酒后豪言凭他的才华,蟾宫折桂如探囊取物,会元非他莫属。这引起了席中人士的羡慕嫉妒恨,把唐伯虎的酒后吹嘘之言透露了出去,随即有人上书弹劾,弘治皇帝诏命彻查,刑部、大理寺、锦衣卫三堂会审,徐确有提前得知考题之嫌,唐也受其连累,最终两人皆被罢黜为吏,永不叙用。唐伯虎天生天才,考第一本是顺理成章,但他性格外露,酒后豪纵,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让自己直接从天坛跌到谷底,从此于官场再无渊源。性格决定命运,这场科举舞弊案成为唐伯虎命运的最大转折点,一代天才终究梦断仕途,让人无限唏嘘。
典型文人唐伯虎的典型成名之路,是躬耕田园,寄情诗画,将仕途折戟沉沙的无奈和悲壮转化成艺路挥洒的无垠与宽广,狂歌度日,汪洋恣肆,成就了诗书画“三绝”的超级大才子。唐伯虎有诗文书画的基础,年少时其父为了培养他,让他拜吴中大画家沈周为师,他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很早就能与老师沈周、名流吴宽等人在艺术上进行互动,早期的画作就互有题跋。在艺术上的天赋和名声,成为他无法入仕后寻求别样发展的最大倚仗。科举失败的唐伯虎没有崩溃,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排遣失意心情的同时沉淀思考自己的未来。经过两年的远游,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纵情山水,致力绘事;生活不羁,卖画为生。这其中既有绝望的无奈,也有解脱的轻松。他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从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庙堂上的官吏,多了一位风流民间的画家。他日夜精研唐宋元各家之长,尤其着力于山水、花鸟、人物、仕女,创作了《出山图卷》《荷莲桥记》等画作,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独特画风。他的代表作《落霞孤鹜图》,柳树垂绦微风轻拂,亭台高士临江独坐,小童恭敬侍立在侧,景物安排疏密有致,远山近石层次丰厚,画法工整俊逸潇洒,画意苍凉高古,颇似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唐寅尤擅工笔仕女画,笔下仕女体态匀称优美,体貌丰润娟秀,情态端庄娇媚,《王蜀宫妓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图中画绿白蓝红4名盛装宫妓,削肩狭背,柳眉樱髻,两两相对闲话,颇具岁月静好之风。唐寅的诗,常以百姓的口头语入诗,不强求平仄和韵脚,注重贵己适志,以诗歌抒发情怀,讲理明事,虽为当时文人所轻,却经过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比如这首《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首诗以李白自许,颇似白话,表达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守,传神生动,脍炙人口。唐伯虎的书法,兼有颜真卿和王羲之的笔意,潇洒俊逸,清秀绝伦。最有代表性的是《落花诗册》,整部作品既有凝重之感,又不失灵动之美,面对漫天落花,唐寅感慨万千,磨墨展纸,一笔一划都浸润深深哀愁和无奈。传说唐伯虎每逢不开心之时都会写《落花诗册》,最后留存下来的有多个版本,成为闪耀中华书法史上的瑰宝。艺术家的不幸是艺术的幸事,唐伯虎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一道,成为明中期享誉江南的苏州四大才子,四人之中只有唐伯虎排名第一,集诗文书画为一体,尤以画名更加卓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一道,并称“吴门四家”。可以说,唐伯虎把自己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不幸,转化成了蓬勃的艺术创造力,使他的作品融入了个人的际遇,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从而演绎了诗书画的极致。
典型文人唐伯虎的典型成就之地,是白乐天笔下的“三生花草梦苏州”,是《红楼梦》书中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是人间天堂美誉承载,东方水城文化渊薮,三千年古韵今风的典雅姑苏。明代中期,苏州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灯红酒绿,民风开放,正如唐伯虎自己在《阊门即事》中所描述的:“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200多年后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也以艳羡的口吻说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浸淫在苏州这样富庶繁华和文化昌盛的环境中,唐伯虎少年成名,才情殊胜,豪荡不羁,游戏人间。唐伯虎回乡后,一方面是于丹青翰墨之中呼朋唤友,饮酒赋诗,另一方面是出入秦楼楚馆之间寻香问柳,一醉方休,他自制的一方印:“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可谓这种生活的传神写照。终于,后来他遇到了红颜知己——苏州名妓沈九娘,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对唐伯虎亦有爱慕之心,鼓励唐要学习画圣吴道子,“功名无指望,才名应远扬”,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要在文化上开疆辟土!真实率性的唐伯虎幡然醒悟,改变了游戏人生的态度,给她赎身并娶其为妻。婚后第一件事就是在苏州郊外买了一片废弃的庄园,亲手种下了一棵棵桃树,桃花盛开的时候他为这里取名桃花坞,他住的那几间茅屋就叫桃花庵,并在这里写下了最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写意潇洒,好不快活的一个桃花仙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幸的唐伯虎又是幸运的,红颜知己相濡以沫,胜过人间万千情爱。岁月静好,知己在旁,唐伯虎进入了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画了《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秋风执扇图》《山静日长图》等流传至今的作品,还写了一系列和花月有关的诗词。桃花坞,成为唐寅留给名城苏州的最大财富。何其有幸,唐伯虎生在苏州;何其有幸,苏州拥有唐伯虎!
典型文人唐伯虎的典型成功之道,是命运多舛后的白云舒卷,是苍天捉弄后地笑着风云淡,是九死凤凰的涅槃重生,是饱受打击后的华丽转身,是尝尽人间冷暖后的参得人生至味。人们常说少年苦不是苦,老来苦是真的苦。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人生乐事,先甜后苦、苦上加苦则是人生修炼。唐伯虎少年顺遂,起步就是很多人的巅峰。可是往后发展,却步步坎坷,命运弄人。他20多岁时,父亲中风去世,母亲因悲伤过度跟随而去,妻子徐氏难产离世,襁褓中的幼子出生不足三日便夭折,妹妹出嫁后自杀身亡……一年之内相继失去五位亲人,这样的打击对任何人都是毁灭性的,唐伯虎一夜白头!“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为了排遣内心的痛苦,唐伯虎开始借酒消愁,放浪形骸,有一种想追随亲人而去的厌世感。科举失败后,他灰溜溜回到苏州,从众人仰慕的天之骄子成为众口铄金的科举失败者,尽遭白眼,闭门不出,频年颓放,穷困潦倒,第二任妻子也和他一拍两散,唐伯虎再次成了孤家寡人,这样的打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心性。然而这还没有完,后来唐伯虎还有一个离功名貌似很近的机会,宁王朱宸濠重金聘他去南昌做幕僚,让他觉得灰暗的人生似乎重新有了希望,到了那里才发现宁王有起兵造反的野心,他靠着装疯卖傻才侥幸脱身,避免了被满门抄斩的命运,这与诗仙李白的遭遇倒颇有几分相似,李白得不到唐玄宗的赏识,在安史之乱中跟了永王李璘,结果也是被差点以造反罪处死,这些杰出的文人,始终难忘兼济天下的初心,至死都有一颗安邦治国的赤子之心,却从来不愿正视文人与政客之间存在的天然鸿沟,文化只是从政的加权项,并不是加分项。晚年的唐伯虎心如止水,提笔留下了许多看透世事的警世哲理之作,其中《一世歌》尤为深刻:“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这可以说是唐寅饱受生活磨难后的大彻大悟之言,人生百年无数烦恼,世间万物本无定数,世事变幻难有称心,高官厚禄永无止境,拥有是失去的开始,活在当下方是潇洒,用心用情认真生活,方能开辟人生新的境界和未来。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