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生动的笔墨表达

发布:2020-06-15 16:19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蒋华出生在水乡一个叫做边城的地方,这个小镇让我一下子想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或是古龙所著的武侠小说《边城浪子》。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可以有很多地方叫做边城,也可以有同名同姓叫蒋华者,但写书法并写出名堂来的大概只有一个蒋华。

虽然有过浪迹江湖的经历,但蒋华绝非是边城浪子,而该算是边城才子,他自幼爱好书法,勤学之余,临习书帖,年少时便以一手好字闻名乡间,春节前夕,总有不少街坊邻居托他写几幅春联,绝对是乡亲们眼里中规中矩的好后生,而写春联的习惯伴随他一路成长,直到现在,担任过基层书协负责人的他每年还会邀上同道忙碌上大半个月,为百姓义务写春联,随着他的墨字依附在喜庆的红纸之上,艺术与生活也就有了更完美的嫁接。

但写字和书法到底是有区别的,好比你天天跑步,参加奥运会却几无可能,蒋华则是参加多次专业赛事获奖的选手,在市民锻炼的体育场跑道上跑起步来更是游刃有余,他的启蒙教练是本土耆宿叶大根,蒋华在叶老处研习书画篆刻多年后,又相继去金陵北平,得欧阳中石、尉天池、张旭光、徐利明等名师指点,纵然杂学贯穿,蒋华的书法里始终带着叶老的气息,似水年华的追忆很自然地和情感的笔墨叠合在一起。

说到艺术家的生活,我们总会以“艺术人生”来做个概括总结,但艺术家也是凡身肉胎,也得过既有风雨雪雾,也有阴晴圆缺的春夏秋冬。为了在养家糊口和学习书法之间找到平衡,蒋华参加工作后不久即辞去公职,开办了一家刻字社,表面看,写书法和刻字社有一些联系,但重要的是这段对外交往经历,让蒋华的心思多了一份缜密,让他对书法艺术、对芸芸众生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按照精细的划分,蒋华首先应该是行草书法家,其次为隶楷篆的书家,他的行草稳健,飘逸,行字间见真趣,布局里显现自在和谐,隶、楷、篆书朴实、厚重又不失灵动,笔下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是蒋华的孩子,他以无限的爱心把他们装扮的漂漂亮亮的,又施展情思才情把他们小心翼翼地降临到人间,纸面上的每一个字当然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所以字看似为单身一位,但放在一起又具有了整体连贯性,这很像古代民俗画卷《百子闹春图》,孩童们或在放风筝、或在燃鞭炮、或在拍皮球、或在捉迷藏,不一而同,各有各的玩法,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他们都很快乐,他们组合在一起,没有冲淡游戏的主题,他们风雅的点缀着春天的美好。

这样的比喻只是我的片面之见,行家评论书法的优劣,往往会以前人书法作参考,照本宣科似的一一对比笔划线条,而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书法首先要考虑是否耐看,是否好看,当然这难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但书法家里面不一定非要弄个座次排名啊。蒋华的书法,至少能让我看了心情愉悦,有这一点我就觉得足够了。

可能是写书法太用功的缘故,人至中年的蒋华有些谢顶了,但这并不影响他的高大形象,反而凸显了他聪明绝顶的品格气质,成功的书画家,或者是其他靠文艺吃饭的人士,就该全身心的保持着自己最初的爱恋,能够尽心尽力的向世间表达自己最生动的话语,蒋华巧妙而又踏实的在每一张书法里面,贡献了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还是年前,我在写春联的现场遇到蒋华,偶然间看到蒋华书册上印有斋名“三九堂”,我问蒋华何意,蒋华告诉我,古人心目中“三九”为大,这表明他在书法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以这个小插曲作为文字的结尾,也算给我自己的文字创作鼓个气吧。

蒋华,1970年生于江苏兴化,后定居泰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龙神书画院副院长,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泰州市南社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泰州市海陵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早年在乡贤叶大根门下学艺,1986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专,首届中国书协书培中心学员,书法高教自考多年。1998年脱产入南艺美术系学习,2004年脱产入首师大书法硕士、中央美院国画学习。作品入展首届全国兰亭奖、全国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大字展、全国二届行草书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等。30余篇论文散见在《书法》等报刊,出版《蒋华书画篆刻艺术》,凤凰出版社出版《梅兰芳书画艺术研究》(与蒋沈晗洋合著)。在北京、泰州等地举办个展7次,1998年后专职书画印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农牧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