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数字金融创新试点亮出“成绩单”
发布:2022-09-30 06:15 来源:长三角时讯
抢抓叠加联动优势 探索苏州创新方案
三大数字金融创新试点亮出“成绩单”
2019年以来,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人民币等三项重要创新试点陆续在苏州先行先试,苏州充分利用这三项创新试点的叠加联动优势,积极探索数字金融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数字金融产业在苏集聚、健康发展。
苏州全市域、全领域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数字人民币试点核心指标领跑试点城市
2019年,苏州获人民银行批准成为首批开展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苏州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民银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等平台落地苏州,全面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苏州正全市域、全领域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开通个人钱包3003万个,对公钱包168万个,累计交易5464万笔,交易金额362.8亿元,交易金额、个人钱包数量、首创场景数量等各项核心指标位居试点城市前列。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覆盖24个行业大类,数量达85万个。
消费端和个人端连接普通百姓的主要通道。“几场成功的红包活动一下子提升了普通百姓对数字人民币的关注度和接受度。”在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等部门了解到,通过举办系列数字人民币红包促消费活动,快速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覆盖面,今年以来,伴随着白名单制的取消,数字人民币更加快速地进入普通百姓生活。目前,苏州市的数字人民币商户已增加到33万户。水、电、燃气费、通讯费、有线电视费等生活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展,本年累计交易金额6612万元。苏州公交、轨交已实现数字人民币购票乘车的全覆盖,本年交通领域累计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55.8万笔。
对公场景、政府场景的全面应用是今年以来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最大亮点。目前,试点场景遍布大市全域、覆盖24个行业大类,共落地应用场景85万个。截至8月末,今年苏州开立对公钱包10.55万个,规上企业开通率高达85%。从率先在全国对公务员发放数字人民币交通补贴,到落地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支付工程款项,从首创实现数字人民币在线支付不动产登记费,到发放全国首例数字人民币股金、数字人民币奖补资金,苏州实现了众多对公场景的“首单”落地。截至8月末,已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奖补资金超3.6亿元。
银行贷款和保险领域不断突破也是苏州数字人民币创新试点的热点。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工作,已向超1000家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超13亿元。还完成了全国首张数字人民币保单和首笔保险理赔。
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新链路
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坚持双轮驱动
2019年5月,苏州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希望通过先行先试,构建完备的征信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征信基础设施、征信服务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出长三角具有引领性、标杆性的市场化征信机构。
在试点过程中,苏州坚持政府“搭台”加市场“唱戏”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政府高标准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等三大金融基础设施,配套财政资金奖励、风险分担等支持政策,撬动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配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运用金融征信基础设施,依托政府配套风险分担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赋能小微的精准度,帮助更多企业实现融资发展。
其中,在人民银行总行及南京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依托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成果,开展区块链在征信领域试点应用探索,打造“长三角征信链应用平台”,实现征信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跨区域、跨部门间的征信信息、征信服务可靠共享共用,提升监管科技效能,打造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平台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授权、查询、审核体系,保障了征信查询的合规性与安全性;促进了征信业发展,实现征信机构的跨区域、跨系统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打破了区域分割的数据孤岛,从而推动各个社会公共部门的数据规范化落地和数据赋能。
“在试点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过巩固苏州征信公司、企查查科技公司等持牌征信机构先发优势,支持相关机构申请个人征信牌照,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公信力的征信机构,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苏州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称,除了地方征信机构建设外,试点推动了政府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共享及应用,支持了苏州大数据交易服务公司的创新发展,并探索设立苏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数字要素流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征信基础设施建设,在运用数字技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成效突出。”据悉,截至8月末,征信平台已累计采集企业授权超74万户,占苏州市法人企业的80%以上,涵盖全部有贷企业及近年来新设立企业;向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82个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采集征信信息,累计采集企业信息6.8亿条;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三年苏州市有贷户年均增幅超过25%;2020年底和2 021年底苏州市小微企业信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0%、14%。一批 “征信+金融”线上多元融资产品的推出,不仅可以精准识别企业信贷需求,还能实现数字化智能风控,也为小微企业获贷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二期,充分发挥征信大数据作用,打造‘一网一通一码’,就是‘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网站+苏融通+易贷码’的服务品牌,提升对重点领域融资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苏州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打造健康开放金融科技新生态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打开创新视野
2020年4月,苏州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全面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在苏州集聚和健康发展,打造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创新基地,营造健康开放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当年6月,苏州就制定出台了《苏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方案》,构建起框架蓝图。9月,第三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第二届中新(苏州)金融科技应用博览会举办。11月,长三角一体化智慧银行服务等首批5个创新应用亮相。12月,为加快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苏州推出金融科技创新工场,以创新工场为核心构建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创新基地,营造健康开放的“苏州工场”。
目前,苏州已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起了常态化对接沟通机制,对具有创新引领性的项目采用“沙盒试点+柔性监管”方式,优先推荐纳入人民银行总行试点项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扩大应用推广范围;建立起金融科技监管创新项目风险控制、监测、处置机制,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创新行为,保障信息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苏州市入选人民银行总行公示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项目总数达14个,在试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22个)和上海(16个)。此外,苏州还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科技在风险识别、决策辅助、利率定价、反欺诈等领域的应用,培育起一批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创新服务企业。
“我们入选公示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项目有着申请机构多元化、聚焦金融服务痛点难点、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等特点,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苏州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苏州将引导持牌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等市场化机构用好试点政策重要窗口期,开展市场化、个性化、深层次合作,集聚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培育创新企业,整合各类金融科技要素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同时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方法和工具平台,为金融科技创新贡献“苏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