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伍员山

发布:2022-05-29 11:34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伍员山在安徽宣城市郎溪县境内,属天目山的余脉,像一堵巨墙,分隔着安徽与江苏。全国以伍员命名的山,也只此一家。伍员即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霸、吴越争霸当中的关键人物,一生极具传奇性。伍子胥曾三过伍员山,在郎溪当地留下许多传说,如脍炙人口的《神马倒攀巧脱险》。郎溪人昵称伍员山为伍牙山,山顶以前建有子胥庙,现已不存,只能于历代文人墨客流传的诗文中窥略一二了。

从山脚下的停车场出发,循着一条窄窄的小道,我们开始了对伍员山的探秘之旅。

远望伍员山,虽算不上雄伟,却青翠欲滴。旧时郎溪有“郎川八景”,其中之一“伍牙飞翠”便在这里。伍员山的青翠真的能够飞起来,得益于山的轮廓为流线型,像一组灵动的波涛,近处有绿色的茶园烘托,远处有蓝天白云渲染。山上的青翠如瀑布泻下,泻到了茶园中,力道分解,注入茶丛,形成无数圆圆的漩涡;这青翠又似被半空里的白云提着,白云游弋,青翠也漾起涟漪,像极了旧时贵妇头上戴着的步摇。

小道在一座小桥边转向,桥边独立着一棵粗壮挺拔的枫树,枝繁叶茂,侧看像是在招手一样,欢迎着来伍员山的人们。我对同伴打趣地说:“黄山有迎客松,我们伍员山有迎客枫”,同伴会心地笑道:“确实有几分神似”。

转向后的小道,径直通往伍员山的入口,两旁植有许多株一人多高的樱花树,连绵数百米,可惜现在不是开花时节,试想一下在春日里,樱红茶绿,伍员山像穿上春衣似的,沐浴在暖阳里,是何等的惬意!

入口处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建筑,前方垒起障碍物,分高低两层,低的是圆木层,高的是石块层,仅留中间石阶可通行。建筑的上方覆以灰色的滴水瓦片作檐,中央突起,两边稍低,带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中央的瓦檐下悬着一根横木,刻着烫金大字“伍员山”,行书圆活,结体端秀,不知道是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

通过石阶,是宽阔平坦的石板路,逐级递进。行不多远,竹林就合围过来,我们宛如在绿色隧道中穿行,顿感清凉了许多。目光所及尽是竹子,或独立,或相拥,或三五成群,或排成一队,或列为方阵,或杂乱无章,翠荫蔽日,层层叠叠。老竹子显得油亮,带有些微黄,有的竟粗如碗口;新竹子显得翠嫩,覆着一层白白的薄粉,像婴儿的皮肤,很容易辨识,粗细不均,有的竟细如钓竿,根部的笋衣还未完全褪下。竹林中的竹子多数是挺拔的,似青山,似哨兵;也有的斜倚着,似楼台上伸出的栏杆,似靠墙思索的少女;也有的弯曲着,似拱桥,似驼背的老汉;偶尔可见被拦腰折断的、被连根拔起的,似丢盔卸甲的败兵,不忍直视。

称这片竹林为竹海,丝毫不为过。竹子有着较为广泛的功用,制作竹器是最具经济价值的,如伍员山脚下的村庄罗市,便是以竹编箩筛而成集市的。竹子还可以用于建房、搭桥、居家观赏、生活用具等。竹笋是列为山珍的美味,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称竹笋为“至美之物”,最佳做法是白水煮笋,搭配肉类则用肥猪肉为好;连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也少不了竹笋的身影。

竹子与梅、兰、菊合称“四君子”,常寓意高风亮节。忠心吴国的伍子胥,因谗言诬陷被吴王赐死,却还要以死谏言,这种气节与竹子的气节神似,也吻合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以伍员山的竹子,被赋予了伍子胥的忠肝义胆,与别处的竹子相比起来,多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以及公道自在人心的认同感。

竹林的尽头,修有一座可供休憩的四角亭。自四角亭向上,山势抬高,石板路也相应变窄了。两旁古树苍藤,遍布绿植,目测种类繁多,堪称植物大观园。同伴中有心细的几位,一路上发现了多种蕨类、菌类;还发现了覆盆子,一种球状的小果实,有红有黄,吃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回味无穷;发现的金刚刺,在缺少食物的年代里成了口粮,救活过很多人,只是有便秘的副作用,肚子是饱了,却难以排出;最神奇的是发现了长椭圆状的何首乌,据说八仙之一张国老,便是吃何首乌得道成仙的。

山势不断抬高,我们攀登的速度渐缓,不像之前那般轻松了。回过头看山下,从树的枝叶缝隙间,可以隐约看到村庄与田野。黛瓦白墙的房子,像一只只立在田野中的白鹭,很显然,我们已经登到半山腰了。

石板路走到尽头,延续的是棕色岩块砌成的小径,不仅窄小,而且表面不平,加上山势变得陡峭,我们攀登得马上吃力起来。年龄大的同伴,攀登一小段,就需要休息一小会,以补充体力;有的同伴捡根树棍作杖,辅助借力,艰难而行;体弱的同伴干脆放弃攀登,打道回府了。我能算是中坚力量,连续攀登,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咬牙坚持再攀登,直至汗流浃背,胸口如堵巨石,方才作罢,被迫就地休息。

我坐在岩径上,回看走过的岩径,险峻、崎岖、逶迤,像倒悬着的崖柏,又像凝固住的瀑布,能攀登上来的确不易。我身后不远处的同伴,因为落差的缘故,俯看起来像缩小了一圈似的,攀登着的他们,像是在地上爬着似的;紧邻的二三人,则如“叠罗汉”一般。

再看周围,已置身于一片竹林中,林中多乱石杂树,可观察到裸露出的山体,为赤红色的岩脉,传说是由伍子胥的碧血丹心化成的,虽为虚构,也颇为形象。竹林中的鸟声汇聚,有清脆的画眉声,也有枯涩的老鸦声,更多的是叽叽喳喳的麻雀声,像在合奏一曲山林交响乐,能听见鸟音,却难觅鸟影,感觉上有些神秘莫测。一些老竹子上被人刻下字迹,如某某到此一游,拉回我恍惚的思绪,明白此地非仙境,仍属人间。

休整片刻,我再向上攀登。一步贴着一步,落实了才敢用力踩,生怕一脚落空,横生危险。岩径一段段跨过,看似已经没有路了,走到近前,又折出路来。沿路有时见树头响动,毛茸茸的一团,瞬间荡进枝丫里,想来是松鼠;有时草丛中传来窸窸窣窣声,刚看清鲜艳的羽毛,一闪即没,想来是野鸡;正在浮想时,一只黑影袭到眼前,又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曲线飞远,应该是鸟,惊得我浑身泛起鸡皮疙瘩。不禁想起明代宗玺《登伍牙山》中的诗句,“人看鸟背惊还灭,路转羊肠断复连”。古人所见之景,亦是我今日所见之景,几百年的时光,仿佛缝在一起,塞入伍员山的青翠之中,令人生出慨叹,唏嘘不已。

待到大片白色的光线映入眼帘时,岩径的坡度舒缓了起来,攀登又变得轻便。再往前行十多米,绕过九十度的大转弯后,即甩开竹林,重见天日。

眼前豁然开朗,脚下又重现石板路,循路而上,可见一座高耸的瞭望台。登上瞭望台的制高点,疲倦之意瞬间扫尽,可以看到下吴村的旖旎全貌,还能鸟瞰著名的江苏天目湖胜景,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之前辛苦的攀登,是有所值的。湖光山色,无一景不养眼,田野村庄,无一处不怡人。江南的好风景尽收眼底,自然而然地就念出:“群峰飞翠凝神远,四面堆兰入眼稠”。

瞭望台是最佳观景点,但还不是伍员山的最高点。最高点即伍员山之巅,从瞭望台步行还需攀登百余步,坡度小,所以不觉得费力。沿路多松树,形态各异,松树皮有特色,像一片一片的铠甲似的,花纹毕现,可以联想到这是伍子胥的铠甲所化,姑且称之为“铠甲松”。

伍员山巅,在山下瞩望时,常见云岚袅绕,“楚尾吴头第一山”的称号,给人无尽遐想。待我们登上山巅,发现竟然是一个宽阔的大平台,约三四百平米。此刻山风畅快,空气清爽,沁人心脾。带着好心情环顾周围,景色如画卷般展开,秀美多彩。

唯独有一角被众多树木遮掩住视线,树木下呈现一座土丘,乍一看像大墓,细看土丘为四方形,可以辨识出岩石与砖块砌成的地基,旁边草丛中还能翻找到残砖与碎瓦,没错,这是座坍塌的庙宇,更确切点说,这就是子胥庙遗址。郎溪县志上记载,元代赵良庆著有《题伍牙山子胥庙》一诗,可想子胥庙的年代确实久远。同伴中有县内分管文化的领导,透露说,重建子胥庙已经提上议程,不久的未来,将焕发荣光,再现“胥庙矗矗拱神州”的奇观了。

我想象着,一座雕梁画栋的子胥庙移入视线,整体宏伟,檐角上扬,挑起赶脚的白云,檐角下的铜铃,被松风轻拂着,响彻山顶。庙前有石兽镇守,庙里供奉着高大威猛的伍子胥神像,来怀古的人络绎不绝,恍若闹市。同伴提醒该下山了,才将我神游的思绪拉回到现实里。

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要原路返回,想到上山时的种种艰辛,下山时又要回卤一遍,确实心有余悸。但人生最精彩的事情,莫过于挑战当下,越是难以完成的事情,才越具价值,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人生的意义的大小,在乎内心的经验体会。

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对人说:伍员山,我攀登过了。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