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上新 只此青绿
一杯洞庭碧螺春,品味江南好春光,又到了一年一度洞庭山碧螺春茶开采上市的季节。洞庭山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对外展示江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洞庭山碧螺春茶声名远扬、享誉世界,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7万多个嫩芽头才能得一斤特级碧螺春,在全球茶叶的制作中,其精细程度绝无仅有。
近年来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不断发展,品牌效益逐年提升,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等。2020年洞庭山碧螺春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今年初,洞庭山碧螺春农产品地理标志防伪标识正式亮相,该标识由洞庭山碧螺春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二维码三要素组成。为防止二次使用,整个标贴加印了花刀技术,消费者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后可以看到洞庭山碧螺春茶简介及授权企业名录。
“四手联弹” 采撷春天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眼下,太湖畔的洞庭山碧螺春正迎来集中采摘期,然而在疫情的阻隔下,3.9万亩碧螺春茶的采茶、挑茶、炒茶、包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面临着人手短缺的困境。
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外地工人的缺口如何填补?如何实现防控和生产“两手抓”?春光无限好,采茶正当时。在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传统产区的太湖畔东山镇和金庭镇,茶农、茶厂、企业和政府“四手联弹”,全力保障茶产业用工和生产安全,多重举措保障茶农收入,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护航洞庭山碧螺春采摘确保这一特殊时期碧螺春依旧茶香飘全国。
采茶缺人手,嫩芽变老叶。价格卖不高,茶农受损失。“招两名西山本地采茶女工,待遇好商量,最好明天就能上岗,介绍人也有报酬。”在金庭镇本地的一个微信群中,这样急迫的招工需求很常见。
位于金庭镇缥缈峰一侧的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碧水缘茶叶基地,2020年前采茶队伍达到150余人,今年算上所有行政工作人员,只有近80人在岗。根据相关数据,往年的采茶季,金庭镇共有外来工人超7000人。今年受疫情影响,人员无法大规模流动,金庭镇实际到岗人数只有约2000人,东山镇的外地工人只来了600多人。
明前碧螺赛过金。除了时间节点,茶叶的档次还体现在嫩芽的长度。三月后,气温上升,春雨滋润,芽叶会加速生长。一旦采摘不及时,嫩芽变老,自然卖不高价格,辛勤劳作一年的茶农们也将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
乡邻伸援手,企业来助阵,多地互动减小疫情影响。在东山镇太湖村,这个曾经的湖畔渔村和东山御封茶厂携手,不仅为村里退捕渔民的家属带来一份收入不错的手工活,更有效缓解了这座著名茶厂今年旺季人手紧缺的问题。
“两年多前,渔民退捕后,我们便和镇、村合作提前开展培训,储备了一定的采茶工、拣茶工,基本能满足旺季用工需求。”东山御封茶厂负责人说。
放下渔网、挑起茶叶,这样的身份转变,在这个采茶旺季不是个例。光福的花农去金庭,临湖的农民到东山,还有部分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一起加入到碧螺春的制作流程中来,周边相邻乡镇的闲置人力,弥补了部分用工缺口,为很多茶厂采收第一批青叶提供了保障。
此外,还有很多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全力帮助茶厂销得更顺、销得更好。一批来自苏州本地企业的员工赶到碧水缘茶叶基地,从上午九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三点,打包好数百盒茶叶发往全国各地,有效补充了作业线上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爱心企业不仅出人,还帮我们免费直播带货,多销了20多万元的茶叶。”基地负责人说。
安全时刻讲,收入要保障,政府协会共护茶叶生产。为了减小对采茶的影响,金庭镇堂里村为辖区多个茶厂提供点对点的核酸检测服务,免去了工人们的奔波。同时,政府不仅鼓励各地共享工人,还通过强化核酸检测、茶企严格实行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外地工人集中居住管理、采茶及炒茶全过程全环境消毒消杀等多种手段提供安全保障,让工人心无旁骛地做好工、采好茶,实现疫情防控与春茶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目前,我们已在金庭镇成立金岛茶叶有限公司,统一集中收购青叶;在东山镇,也将成立茶叶加工中心,免费将茶农的青叶加工成成茶,延长茶叶销售期。”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秘书长叶国平说。
翠翠弯弯 只此青绿
“春风又绿江南,碧螺翠翠弯弯”,如今苏州碧螺茶乡已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茶香百里醉”。您知道吗?洞庭山碧螺春茶以文化历史独特、生态环境独特、栽培方式独特、地方品种独特、采制工艺独特、品质风格独特的“六独特”优势,造就了其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的“茶中仙子”美誉。
文化历史独特
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出名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明代有“苏州茶饮遍天下”之说,清初洞庭山茶俗称“吓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南巡太湖时,以该茶色碧形曲似螺,采于早春为由,钦定茶名“碧螺春”。历代文人墨客赞赏碧螺春的题咏不胜枚举,清著名文人龚自珍更是盛赞“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足见其钟爱之情。
生态环境独特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太湖洞庭东山、西山,与果树交错种植。洞庭东山是犹如巨舟伸入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屹立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受浩淼无垠太湖水的调节,两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柔和,雨量充沛,长年云雾缭绕,四季花果飘香,山水资源独一无二,且无法再生和复制,蕴育了洞庭山碧螺春茶超凡脱俗的独特品质。
栽培方式独特
碧螺春茶园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立体栽培典范,其茶树种植在枇杷、杨梅、桃树、板栗、柑橘、石榴等十多种果树花丛中,四季饱吸花果之香,花果树覆盖率在30%左右,为茶树有效成分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茶树氨基酸、茶多酚、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的形成,芽叶持嫩性好,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2020年碧螺春茶果复合栽培系统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品种独特
碧螺春茶树品种为洞庭山地方群体种,其中以“酱板头”“柳叶条”等为代表的东、西山群体原种茶树是苏州的特产,是经过千年种植优胜劣汰而保留下来的原始“土”种,对当地的气候、水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非常宝贵的种质资源,具有优异的植物学性状和生化内质,决定了其制作的碧螺春茶叶具有优异的品质。
采制工艺独特
碧螺春茶采摘特点是采得早,摘得嫩,拣得净。加工工艺为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成毫、文火干燥,由茶农全程手工炒制而成。杀青时要“捞净、抖散、杀透、杀匀”,炒制中“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全过程持续35-40分钟。炒出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早在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质风格独特
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呈螺,茸毛密布,色泽银绿隐翠;内质汤色碧玉鲜艳,香气鲜嫩似兰,滋味鲜爽甜醇,叶底芽大叶小,幼嫩匀亮。也称为“一嫩三鲜”,“一嫩“即芽叶特别细嫩,每500克特级碧螺春茶含嫩芽六万多个。“三鲜”是汤色鲜艳,香气鲜浓,滋味鲜醇。被茶农形容为“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绿隐翠”,以其色、香、味、形全优被列为极品绿茶。
文章来源:公众号《最太湖》《苏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