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哪得香如许
发布:2024-11-14 14:39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许青山
地处绩溪西陲的上庄,峰峦叠翠,绿水逶迤,山水孕育出优美的生态,悦人耳目。南边的竦岭,西边的黄柏凹、上金山,北边的竹根尖,三面合围,似绝情又含深情,为的是将山水汇聚的常溪河,带着乡音的嘱托,奔赴山外,经历险滩,探知信息,在山外世界与家乡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家乡淌出一片新天地。
夏日雨后,站在绩谭高速通道边的观景台上,看着云雾缭绕满目碧绿的上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缕缕清香扑鼻而来。
一
天下墨业在绩溪。清代制墨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家,而汪近圣、胡开文皆为绩溪人,开设的墨店,占据着徽墨生产的半壁江山。1915年,一块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的地球墨,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荣获金奖。当时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其因在于匠人设计新颖,别出心裁,于方寸墨块间,正反两面,雕刻出东西两半球。胡开文,是墨业创始人的店堂号,不是真人真名。真实的人名叫胡天注,绩溪上庄人。少年入休宁“汪启茂墨室”从事墨业,后来在屯溪租开“汪彩章墨店”,经营自己的墨业,生有六子,地球墨就是次子胡馀德的杰作。天注公族共有七代,代代经营墨业,店号及传人遍布大江南北,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庄的胡开文故居,准确地说应是胡天柱故居,其附近的地标性建筑“红门楼”,为天柱公八房五世孙胡祥钧的旧居,胡祥钧在上海经营致富后,回家乡建起了钢筋水泥的洋房。门楼推陈出新,独树一帜,用红陶砖按嘉禾瑞草图案砌成,色彩斑斓,祥光瑞气。拱门门额上有“清和瑞启”四个遒劲古朴的大字。上方的圆形窗口,寓意“地球墨”在巴拿马荣获金奖后,从“0”开始,守正创新,将徽墨推向世界。如今,胡昆、胡嘉明、胡云等族裔持续接力、默默坚守,经营着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十里杨林的小镇,散发着浓浓的墨香。
二
上庄四面皆山,山谷空旷,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兰花草生长。每年春季,山野里兰花盛开,到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兰香。其实,不仅山上的兰花具有芳香的潜质,而且人也兰花般地圣洁高雅。
胡适,三岁随母从上海回到家乡,不久,父亲突然病故。失去丈夫的母亲,便把毕生精力放到儿子身上,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胡适在家乡读了九年私塾,从母亲身上,学得和气待人、宽容体谅他人的处世方式,给人留下温良谦恭的君子形象。家里前厅和后厅,花门、花窗栏板上雕刻的“无土无根兰花”木雕,刀法遒劲,神韵盎然,胡适从小耳濡目染,知道那是家父的最爱,特地邀请胡开文御用墨模大师胡国宾雕刻的。胡适13岁离开家乡赴上海求学,之后又到美国深造,再后来是回国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期间,私下曾鼎力资助当时求学困难求他帮忙的学生,书写了一段师生情谊的佳话。后来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如林语堂、许德珩、陈之藩、李敖等人,都成了国内知名的学者,多渠道反馈表明,胡适为人如一朵山里的兰花,芬芳怡人。即使与自己主张不同甚至辱骂自己的人,胡适从不还口,从不反驳,而是宽容以待,甚至不计前嫌,还反过来给予帮助。
走进胡适故居,见一代大师和蔼、平易、安详,端坐在雕塑椅上,用平和的目光,迎着一批又一批仰慕的访客。故居里的每个展厅,自动播放“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的舒缓旋律,自然亲切,深深触动着游客的心弦。这国人熟悉的旋律,是胡适根据自己早期日记里的《希望》一诗改编成校园民歌的。当时,胡适正在北平,他去西山访友时,友人熊秉三夫妇赠他一盘兰花草。北平的气候比胡适的老家上庄冷得多,尽管主人悉心呵护,兰花草直到秋天也没有开花。无奈之下,胡适将其移居室内,希望来年春到,如期花开。面对友人赠送的兰花草,想起自己熏着兰香,带着兰忆,多时未归的故乡,胡适诗由心生,将游子与故乡的情怀自然地流露成诗句。想到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视自己为唯一的希望和寄托,自己不正是从山中走出,带着母亲幽幽兰香的兰花草吗?自己多想回到家乡,重温母亲的教诲,嗅嗅家乡的泥土芳香,可是自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多少年过去,直至突发病故,胡适再也没有回到一直思念的故乡。
这株离土离根的兰花草啊,散发出的香气有多馥郁!这首凝聚乡情的乡愁歌啊,轻吟低唱的乡思有多浓烈!
三
雾里兰香,云上茶园,高山云雾出好茶。
北纬300纬线,皆出好茶。太平猴魁的舒展,黄山毛峰的金黄,西湖龙井的绿翠,金山时雨的醇香,都与这条纬线息息相关,纬线里藏着上品绿茶的秘密。“金山时雨茶,一叶润天下”,说的就是上庄出产的名茶。这里的山体海拔相对较高,高山多雾,温暖湿润,土壤里多微生物,茶园边植被茂密,绿荫下多生兰花草,泥石共存,沙砾相容,通气透水保肥。这里盛产的茶叶,无论过去的金山茗雾,还是现在的金山时雨,都以其香味纯正茶汁厚浓的品质受到顾客的青睐。
时光荏苒,茶乡起伏。金山时雨自1868年定名上海以来,走南闯北沐着春风夏雨,漂洋过海裹着雾里兰香,曾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曾有过惊喜,也有过阵痛。在传统品牌淡出市场,失去往日风采的情况下,如何让金山时雨这一传统茶品在新时代走出大山,重振辉煌,为茶农增收,如同一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的难题,考验着上庄常溪河畔事茶人的劳动智慧。手工做茶,茶形不一,卖相差,好叶做不出好茶;茶农自做出来的茶,质量标准、包装物、茶叶品牌、销售价格均不统一,好茶卖不出好价,增产不增收。“高品质茶叶只能卖个地摊价,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是上庄制茶人发出的心声。
压力也是动力,以吴建军为首的新一代制茶人,凭借多年打拼的经验,看到了茶叶市场的广阔前景,满怀创业激情,重新规划思路,坚忍执着,知难奋进,推陈出新,终于突破了发展的瓶颈。他们在制法上以“发髻形”和“兰花形”为抓手,从“一”出发,成立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第一个省内地标登记产品、成功投产第一条标准化生产线、在合肥成功挂牌第一家茶叶专卖店、举办第一期茶农技术培训班、设计第一枚企业自主商标、提出第一个专利申请、获得第一张“绿色通行证”、百年之后第一次重回上海老字号,演绎上海茶叶新传奇。值得一提的是,“金山时雨”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是我省首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的茶产品,而且划定的地理坐标生产范围从上庄镇的金山村扩大到县域同海拔高度的8个主要产茶乡镇,为“金山时雨”传统绿茶提质增收、做强品牌提供了坚实保障。
行走上庄,空气里弥漫着清香,这清香来自研磨之后散发出来的墨香,来自山野树枝下兰花草散发出来的幽香,来自厚德载物修德修行散发兰香的人品,来自致力家乡茶业促进茶农增收闯荡出来的情怀。如果问我,上庄哪得香如许?那么我告诉你,答案就在常溪河哗哗流水的欢畅里,即使前方有万山的阻拦,稍作迂回停歇,蓄足干劲,一如既往,直前闯荡,奏出青山绿水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