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狮子林看菊花展

发布:2019-11-15 11:39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秋渐渐深了,秋花亦逐渐凋零,而唯有菊花却正
含苞而放,迎风展开,分外妖娆,羞杀群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名列梅、兰、竹、菊花
中四君子。 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 中国人有
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唐人孟浩然《过故
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最早的记载
见之于《周官》、《埠雅》。 《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
鞠有黄华”。 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
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
如果菊花和园林相遇,会有怎样的美景?
在这个著名园林内,有一场绝美的花会
11 月 1 日———25 日, 在将近 1 个月的时间里,
在苏州狮子林园内,有一场美轮美奂的菊花展,让你
浸润在花海里游览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狮子林的传统项目。 今年菊展以 “游园觅
趣 花香盈袖”为主题,共展出 200 多个品种近万余
盆菊花,主要包括品种菊、桩菊、景菊等主材盆景,以
及塔菊、立菊、悬崖菊等大型花景。
菊展布置充分利用狮子林独特的假山地貌、精
美的庭院空间和厅堂家具等资源,以植物造景为主,
将室外菊花摆放与厅堂内陈设摆花相结合, 将菊花
艺术与古典园林环境相融合,各类菊花造型栩栩如
生,充分展示出园林系统的栽菊、养菊、赏菊水平,同
时也彰显出苏州古典园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
园林景观造诣。
其中,2 棵高达 6 米的塔菊和 6 棵红黄双色大
立菊;门厅两侧和紫藤花架旁搭建的 3 组菊花小品;
祠堂大厅的大型山水画卷展台; 观瀑亭由造型菊和
绿色藤蔓组成的菊花花镜等的亮相,成为本次菊展
的一大亮点。
而以“菊”为主题的桩景菊和盆景造型 22 件作
品、32 件花艺作品也一并亮相, 分别陈列在狮子林
祠堂大厅、燕誉堂、揖峰指柏轩、花篮厅等主要厅堂
和景点,营造出“菊韵园林”的氛围。
另外,展览期间,狮子林还将以“菊”为媒介,开
展系列雅集活动,通过插花讲座、菊花饰品制作、菊
文化雅析、菊花游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打造一
个不一样的“醉”美秋天,让游客尽享菊花盛宴。广大
游客可在狮子林微信公众号填写信息报名, 每期报
名结束日的隔天公众号将公布报名结果, 并通知到
游客。
文人爱菊,由来已久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
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
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
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
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
重。
“春兰兮秋菊,传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礼
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
迎神的圣洁之花。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 而是以素雅坚
贞之品性见美于人。 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
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
为人格修养之佐餐。
晋人陶渊明(355-417 年)爱菊成癖,广为流传。
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我尤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不与世争,悠然自得。
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
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
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
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及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
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 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
涌动于心底千余年, 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
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 
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
为“花之隐逸者”。 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
为一,真如明人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
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
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
陶菊在历代文人诗词中都被人格化,或赞其品貌,或
美其风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
叶舞秋风”(《黄花》);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
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寒
菊》)
菊花,“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谱前序》),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
一身傲骨,至于“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唐王建《野
菊》)的野菊花,生命力之旺盛,堪称菊花中的“小强”。
以年为单位的赏菊“生物钟”
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 “九”
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
花酒,以求延年益寿。 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
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
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
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菊花在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
小品和雕刻图案上。 菊花贵为与兰花、 梅花和竹并称的
“四君子”之一,是历代文人画家不倦的创作母题。 文人世
家宅园大厅里陈设的清式太师椅靠背上, 往往是四把椅
子一套,其中就有靠背上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图
案,象征着四君子,以映衬人物。
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
常常成为组合图案中的吉祥符号, 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
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就成为“益寿延年”的象
征等,园林漏窗也不乏菊花图案。
重阳赏菊自唐宋以来成为风俗,苏州更盛,进而成为
一项传统。 明朝著名苏州人唐寅《赏菊图》,画面上二株长
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 长亭坡间石
上,二翁并坐,一人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 右侧有
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
瓶灌溉。 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
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
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 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
色点出青峰三四,隐没云际。 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
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
清顾禄《清嘉录.菊花山》记载苏州赏菊之俗:“畦菊乍
放, 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
者,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
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