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 揭开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页

发布:2019-12-20 22:36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当其以笔直之姿到达苏州城西时,被一个两头尖尖的楔形小岛轻轻地“搡”了一下,“搡”出一个轻柔曼妙的弧度才继续向前。这个楔入运河半身的小岛,便是枫桥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
占地14.15公顷的枫桥景区,以古寒山寺、古江枫桥、古铁铃关、古枫桥镇和古运河“五古”为特色,1992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枫桥景区沿着曾经的古运河缓缓而建,和寒山寺互相对视,构成了缺一不可的“枫桥夜泊”诗境本体。在全世界,人们对于《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熟悉程度,早已超越了诗歌本身的意义。
12月8日,苏州市市长李亚平先生宣布,作为2019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的枫桥景区,免费开放了。
这是苏州市第一个免费开放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上午10时,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出席开幕式,市委副书记朱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朱民在免费开放仪式致辞中说,枫桥景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深厚,是一颗最闪亮的“明珠”,传承保护、科学利用好景区独特的资源,让文化瑰宝焕发新活力、造福老百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
朱民介绍说,今年以来,在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市园林、水务部门勇于担当、创新作为、密切协作,圆满完成了景区设施完善、文化挖掘、景观提升、灯光亮化等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成为全市惠民工程的新平台、园林文化的新窗口、红色资源的新亮点。
苏州是大运河沿岸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大运河对苏州有着重要的影响。千百年来,苏州依托大运河,发展成一个水运发达、商贾云集的城市。随着时代发展,景区内以静态内容为主的植物、景观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和文化消费需求,枫桥景区实施景观提升、免费开放,将实实在在地解决这些问题。
2018年7月,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夯实“苏州基石”,凝聚“苏州合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枫桥景区自今年5月份启动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秉持文化惠民、绿色共享的理念,对占地面积8公顷12个地块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促进与周边城市景观风貌的协调融合,凸显了“枫桥夜泊”“江枫渔火”两大文化意境,打造了“北部文化经营体验、中部历史文化展示、南部市民休闲活动”三大公共空间,丰富了“五古”的内涵。
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林介绍说,全面改造提升后的枫桥景区,将从关注门票经济,转向关注深挖自然、文化、创意资源优势,开拓更为丰富的业态,以它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全新景观,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文化体验式旅游,打造出一个市场化程度高、社会效益好、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园林景区经营新样本,力求使百姓在生态文化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费开放,标志着枫桥景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枫桥景区将成为苏州共创共享的新的生态文化空间。陈大林告诉记者,枫桥景区提升改造本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惠及更多市民百姓”的主旨,还绿于民,力求使百姓在生态文化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今年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全市生态惠民一个新起点。通过枫桥景区‘样板工程’,将引领更多的生态建设惠民、乐民、利民。”
枫桥景区自身蕴含的文化特点,在改造提升后,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枫桥景区管理处主任顾文华介绍说,景区建设不仅强化了历史人文内涵,还着力提升生态文化,注重植物配置的人文价值,强化花木的文化性。比如,景区遍植枫树、乌桕等本土树种,既有利于乡土树种的保护和运用,也体现树木文化含义,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园艺造景,实现适生化、彩色化、多样化,形成“远看枫林一片,走近花木万千”的效果。
顾文华说,为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游客,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支持下,枫桥景区免费开放的范围还囊括了大钟大碑苑景点。“景区改造完成后,还将通过增加景观照明让夜间‘亮’起来,全方位体现‘枫桥夜泊’和‘江枫渔火’的文化意境,打造苏州城西游览和文化休闲旅游胜地,形成与金鸡湖现代城市景观不同的古今交相辉映的游览体验。”
文物专家罗哲文曾说,“解读苏州从枫桥开始”。对枫桥景区而言,免费开放仅仅是“万里长征”中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新枫桥”将大步向前,掀开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一页。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