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情书

发布:2020-05-15 12:56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3月18日,当我们沐浴着丹青水墨般的远山镜水,穿过沿太湖的公路,从东山镇莫厘村爬上莫厘峰的山头,看着掩映着碧螺春茶树的满山钢架,一边拍摄茶娘们采摘今季碧螺春头芽的镜头,一边,就在馋5月的白玉枇杷了。

是的,那些覆盖整片山区的钢架,是为了支撑枇杷树——更为了让农人方便上去采摘高处枇杷的。如果幸有几分山地,我是不辞长作东山人的。不过好遗憾,我没有几分山地,也不是东山人。作为替代方案,有个东山的朋友也不错。

朋友?这个真的有。

刚刚看到朋友圈开始“枇你杷啦”地传播枇杷开始上市的消息,汤飞鹤就打了电话过来,邀请我们来采枇杷,他说,“枇杷想你们了。”

最后放下电话的我口水掉下来。我也想枇杷们了。

寻枇杷记

从山下登至峰顶,步行仅1公里有余,距离不算远,即便一路爬坡也不是很累人。沿途尽见枇杷树一簇一簇,遍及山野,绿油油的。而黄黄的枇杷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近观则晶莹剔透。后半程山路更陡些,停歇一下,喝口水,啖几颗枇杷,再片刻便到山顶。这上山一路,游人很少。莫厘峰山顶有一个尼姑庵,小小的,建筑似不久。山地平坦,似乎一个大大的天台,瞰湖光山色,很是美妙。

东山的山都不高,最高峰就是莫厘峰。汤飞鹤的茶园兼枇杷园是东山最大的,80多亩,在莫厘峰最好的位置,从半坡铺陈到山顶,享受最好的日照。枇杷生长喜温暖干燥之地,故均在山之向阳一坡,“半坡黄”因此得名,所以汤飞鹤平生得意两件事,一件是他家的碧螺春香味“吓煞人”,一件是他家的枇杷口感“顶呱呱”。今年的气候绝佳,雨量适中,是枇杷“大年”。所以,汤飞鹤在打电话的时候,语气也满是兴奋。

很美。

满山的枇杷树丛中,不时有果农担着竹篓在其间穿梭,你还会在冷不丁抬头的时候看见树间钢管上站着一个摘枇杷的人。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满足,笑呵呵的。

苏州东山,原太湖中岛屿,号称“七十二峰”之第二大者。隋唐时东山岛与陆地相隔三十多里。清道光年间,东山岛北部与陆地距离缩短至五十米。一百多年前,大致在晚清,东山岛与陆地连为一体,向南伸入太湖,成为半岛。

《太湖备考》,清乾隆金友理撰,地方文献名著。其写到:“枇杷。出东山者佳,有黄白二种。其实差小而独核者,名‘金蜜罐’、‘银蜜罐’。旧志云:‘出东山之白沙、纪革’。今盛于查湾、俞坞矣”。查湾、俞坞,均东山地名。现今东山各处均产枇杷,似已不拘泥于此。

《洞庭东山物产考》,民国年间东山人朱琛著。朱氏曾创办农业公司,改良当地蔬果稻谷品种。其书兼及培植,有曰:枇杷,“冬开白花,四五月成实,圆径寸许。曰皮青,肉最贵;黄皮,曰肉次之;红皮红肉,为下。中含核二三粒,如弹;以独核者为佳,味甘而酢。是果,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食之润五脏,止渴利肺。叶能下气顺痰,用须拭去毛,煎服治咳嗽甚效。以白沙村产者为最美,故咸以白沙枇杷称之。”

以前我只知道“白沙”枇杷,而《洞庭东山物产考》中所说的“青皮”和《太湖备考》中所说的“银蜜罐”则闻所未闻。“白沙”虽然历史悠久,但近些年来,东山本地大力培育的是“白玉”,这是一个新品种,成熟较早,皮薄汁多,果肉洁白,鲜甜爽口,光照下像玉雕般透明,是枇杷中的佳品。总之,东山枇杷旧以“白沙”闻名,近些年则以“白玉”为上。

 

枇杷为什么那么甜

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实,夏初果熟,五月枇杷黄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枇杷和大部分果树不同,它于秋天或者初冬开花,果子在春之至夏时成熟,淌过四季的它被称作是;在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外地枇杷很多是椭圆形和梨型的,很像一只鸭蛋,而东山的白玉枇杷是圆球形的。体重上白玉枇杷一般在28克到35克一只,而外地枇杷则远远超过这个重量。外地枇杷的酸味重于东山枇杷,口感也更生涩。这就是东山枇杷更有名的原因。

枇杷种类很多,有大白沙、小白沙、青白沙、灰白沙之类。白沙枇杷,可谓是东山镇一块闪亮的招牌。目前,东山全镇共有枇杷栽培面积2.3万亩,是我国枇杷种植传统四大产区之一,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中就有“枇杷出东洞庭者大”的记载。

白玉枇杷,则是东山白沙枇杷的“进阶版”。1979年,吴县果树研究所杨佳骃教授和槎湾果农共同培育出了品质更优的“白玉”品种。白玉枇杷色泽晶莹、肉厚汁多、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汁多核少,可以说是东山枇杷的品质之最,堪称“王中之王”,多次在全国性的优果评比中获得大奖,目前占东山镇枇杷总量的85%。

熟了一树枇杷像是在翡翠般的绿叶中挂着一颗颗软玉。

剥皮后,东山白玉枇杷果肉是白色的,白玉的白,外地枇杷果肉是橙红色的,冰莹剔透,很是诱人。

枇杷核那么大,肉那么少,到底有什么好?

枇杷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中医认为新鲜枇杷好处多多: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和C,几乎包含了所有种类的B族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6、叶酸和叶酸等;枇杷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锰、钾、磷、锌、铜、硒。

最特别之处在于,枇杷含有多种其他水果极少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由于枇杷几乎不含脂肪或蛋白质,所以这也是一种低胆固醇低热量的水果。枇杷果实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内。前者能润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

枇杷果以及枇杷叶都有着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一年四季的感冒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枇杷叶泄热苦降,下气降逆,为止呕之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

但是吃货们热爱枇杷,真的不是冲着枇杷的这些所谓的“好处”。吃货们只有一条标准:好吃。肉厚汁多,肉色晶莹,肉质细嫩,酸甜适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腻,有“银蜜罐”之誉。吃货写给枇杷的情书,通篇只有1个字:吃。其他的,吃了再说。

吃货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无枇杷,不初夏”。对苏州人来讲,不食东山枇杷就等于白过了五月。对于食客而言,只要吃到过正宗的东山枇杷,一定会印象深刻,意犹未尽。

吃枇杷三步法:第一步,捏柄拿放。对待白玉枇杷要尽量温柔,不要捏它的尾部,而是要握住它的柄。

第二步:底部扒皮。一手捏着柄,一手从枇杷屁股上的五角星开始剥,这样剥出来的枇杷外形既完整又漂亮。这一步,有太多太多人犯错了,包括作者我本人,曾经也总是野蛮地掰下它的柄,然后从它的“伤口”处开始撕皮——长久以来,我竟然吃的都是“错误”的枇杷。

第三步:张嘴,进口,品,你细品。毕竟如果吃得太快,下一秒枇杷就会只剩核了。

沁甜汁液在口中散开,果肉香软进口即化,是雨水的润泽阳光的温柔,是大自然的馈赠。

 

枇杷情书

在苏州古城阡陌交流的小巷中随意游走,常常就能撞见居民栽种在老屋门前的一棵大枇杷树。运气好时,正好遇到采摘,上前愉快地聊上几句,往往还随即获赠新鲜枇杷几枚,欢天喜地。

枇杷是一种奇特的植物,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头一年开花,第二年结果。经过四时孕育,汲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终造如此果珍。古人从不乏高级吃货,考察东山物产。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中记:“枇杷秋荫,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初夏果熟,备四时之气,他物无以类者。”

枇杷也是历代画家喜欢描绘的对象之一。金农的枇杷如其字,古拙可爱。南田的枇杷则如他所题写的“明月”一般,色彩明丽。

“很忙”的杜甫诗云:“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梅雨之前,枇杷先桃李梅各果妍妍登场,不愧为“初夏鲜果第一枝”。

至于骨灰级吃货东坡先生,且不说其最具代表之一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他还有“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微黄尚带酸。” 一路流放,虽郁郁不得志,却爱日啖荔枝,夜赏海棠,品茶尝枇杷,还能聊发少年狂,左擒苍右牵黄,意气风发。真是羡慕这心态!

归隐田园的陆放翁却如顽童一般,屡种杨梅不得结果,一株枇杷却是意外大丰收,“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为了防止鸟雀先抢了可口美食,他特别注明摘枇杷的好时机,“枇杷尽熟时,鸦鸟不可复御,故熟七八分则取之。”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他描述的摘枇杷画面生动有趣,着实可爱,连自己都忍不住觉得自己可爱到炸裂,赶紧作诗一首留与后人。

众多枇杷诗赞中,最是偏爱宋人戴复古那首《初夏游张园》,“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何等畅快、惬意。

五月未艾,六月未至,栀子花未开之时,枇杷们悄然就黄了,阳光也正好。

一切都是初夏的味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