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运河晚 无诗不江南

发布:2020-10-15 10:45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秋来运河晚 无诗不江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便是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画面,便是枫桥。在群星闪耀的唐代诗人中,张继并不起眼,但他留下一首《枫桥夜泊》,足以让他的光芒永不暗淡。这首《枫桥夜泊》,让苏州城的枫桥、寒山寺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元旦和除夕,还会有很多的日本游客来到苏州,聆听那跨越千古时空的钟声。这首诗在日本的传诵之广,远超过李白杜甫。

千年古运河畔的枫桥,遂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境”。

10月8日,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央视网主办,苏州市枫桥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枫桥夜泊”大运河文化诗会在枫桥景区举办。本次活动作为第二届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园林板块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诗词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大运河“最精彩一段”,深度挖掘“江南第一诗境”资源优势,活动通过全方位演绎独具魅力的江南诗词文化,呈现出一台充满江南诗韵视听盛宴,以延续枫桥历史文脉,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滋养并坚定文化自信。

“清芬拟入芝兰室,博雅如游书画船”,通过本次“枫桥夜泊”大运河文化诗会的举办,全力打造“旅游+诗词文化”沉浸式体验新模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浓郁的“运河魂”“苏州韵”和“江南风”,助推苏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枫桥品牌影响力,助力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已经脉动1400多年的贯穿于我国整个东部平原经济动脉,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江南运河疏浚开通,从杭州扬帆直上,经苏州,渡长江,可直抵中原,形成了以古都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水系,直接促进了沿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枫桥,遂成“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明珠”,成为福泽千年的大运河漕运枢纽。

当其以笔直之姿到达苏州城西时,被一个两头尖尖的楔形小岛轻轻地“搡”了一下,“搡”出一个轻柔曼妙的弧度才继续向前。这个楔入运河半身的小岛,便是枫桥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枫桥景区沿着曾经的古运河缓缓而建,和寒山寺互相对视,构成了缺一不可的“枫桥夜泊”诗境本体。占地14.15公顷的枫桥风景名胜区,以古寒山寺、古江枫桥、古铁铃关、古枫桥镇和古运河“五古”为特色,1992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内有寒山寺、枫桥、铁铃关、江村桥等4处省级文保单位,其中,寒山寺和枫桥是景区的两处核心景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枫桥有着独特的水乡风韵,而且因为曾经历史上的枫桥古镇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舟楫往来,商旅云集,可以想象曾经是何等的热闹繁华。当历史到了宋元之际,枫桥市肆为时人所熟知,并在明清时达到空前的繁荣。唐寅诗中写:“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

《枫桥夜泊》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诗境体悟,其间的意脉自诗人的愁绪绵延千年,联系着读者与诗人。“枫桥夜泊”大运河文化诗会的举办,追寻和重现那一份诗意画境。2500多年的历史造就了苏州骨子里的那份含蓄、温婉和精致,也养育出了一群富有闲情逸致的人们。正如“淘汰俗情,渐及清望,互相唱咏,以见性灵”中描述的一般,泡两杯清茶,花前赏阅,得半日闲情。白墙黛瓦的屋舍旁,定有一条温柔恬静的小河,从老房子墙上有镂空雕花的木制窗棂中向外看去,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光影交错下的建筑和过往行人的剪影,都美成不一样的画。

月影青苍,当千帆过尽,于冰凉的月夜滴落花香,看一叶扁舟,在交错的光影里编织夜泊枫桥的梦。而千帆之外那一轮秦时明月,却还依旧。在苏州,通过特定的一首诗,或者特定的一个景,汇聚起来,直达大唐,和历史形成情绪连接,“愁”成穿越千年的梦境、诗意。

本次活动分为文化诗会和文化沙龙两个部分。诗会搭设水上舞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烘托营造枫桥“江南第一诗境”夜景。现场邀请央视主持人任志宏、刘芳菲、沈竹音(金话筒奖得主)、王维琳(金话筒奖得主)、海若等多位大咖及众多国家级艺术家齐聚一堂,以《回响·古运河》《追梦·新苏州》《同辉·共发展》三个篇章,对应苏州和运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诗词阐述苏州优秀的历史文化、展示千年苏州的儒雅气质并歌颂伟大的新时代。

沙龙还邀请了杭州、扬州大运河沿线景点负责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家,以文化为媒,探讨建立江南大运河文化建设活动联盟的可行性,使相关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最终实现运河沿线优秀文化协作的同频共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