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势不可挡

发布:2021-04-29 14:3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江南都市

四月  势不可挡

 

签约,签约,签约!

火箭,飞机,大学!

最近这段时间,许昆林可谓忙嗨了。这位去年金秋上任的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不是正在签约,就是正在去签约的路上,苏州各地各类合作签约、揭牌不断,时常是一天好几场签约,内容涉及教育、数字产业、金融、外资等。

就在本文行将成稿之际,许昆林书记刚刚会见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计划投资规模达30亿元的新东方华东总部正式落户苏州姑苏区。

一场投资签约、大项目落地的嘉年华,如这盛春时节百花竞放般声势浩大,缤纷粲然。四月,势不可挡!

天兵科技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生产基地

 

4月23日下午,天兵科技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生产基地开工暨天兵苏州航天制造研究院启动仪式在张家港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永来出席活动。现场举行了天兵科技战略合作伙伴集中签约仪式。

天兵科技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生产基地落户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用地200亩,总投资40亿元,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运载火箭的组件生产、部段总装、系统测试、全箭交付,计划2022年建成投产,将具备年产30发液体运载火箭和300台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能力,年产值超50亿元。

天兵苏州航天制造研究院将基于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张家港、苏州以及长三角优质资源和配置,打造商业航天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新工艺研发与试制、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三个中心,以及航天结构轻质化规模化、航天电气集成化通用化、航天动力重复使用、航天发射智能化无人化、航天测控空天地一体化五个创新研究及应用平台。

 

中金上汽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而就在当天上午,许昆林书记在常熟会见了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朝晖一行,并共同出席了中金上汽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现场,中金公司、上汽集团与常熟高新区签约,共同出资设立中金上汽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专注于企业上市前的私募股权投资、IPO战略投资、上市公司股权类再融资,挖掘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先进制造领域优质投资机会。

目前,基金已与中芯长电半导体达成合作协议,将加快推进与一批汽车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合作。上汽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去年,销售整车560万辆,合并销售收入1220亿美元,位列世界500强第52位。中金公司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金资本整体管理规模约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4月22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落户吴中区。双方联合在苏设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作为由国家举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起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选址在吴中区临湖镇园博园地块。

 

华为签约助推“数”“智”发展

 

4月22日,2021年全国首场华为云城市峰会在苏州举行。苏州市工信局与华为签署助力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启动实施“531”工程。

吴江区政府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华为(吴江)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

 

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落户

 

4月22日,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签约落地苏州,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听苏州频道”上线。喜马拉雅首家城市播客生态计划、首家“城市可阅读”计划、首家声创小剧场计划发布。

作为喜马拉雅“有声城市”的运营主体,苏州喜马拉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被授牌为苏州音频内容创作者联盟实践基地。喜马拉雅与一批合作单位和生态伙伴签约。

 

吴江与中车、汇川签约

 

4月22日,中车交通与汇川技术、吴江区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联手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智慧农业加速器,加码推动中车智能制造星舰项目,以先进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擦亮“中国·江村”品牌、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推动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

 

20个日资项目签约落户昆山

 

4月21日,2021昆山·中日产业投资说明会在上海举行。活动中,羽亿咖啡、丰田工业等20个日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67亿元;牧田和旭日塑料、恩斯克和BK申克等19个日企供需对接项目签约。

 

相城携手国网电子商务

 

4月21日,相城区政府与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就数字人民币、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大数据征信以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等五大方面开展深入对接,通过投资、合作等形式将国网电商公司优势资源导入相城。

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与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电e金服”专项合作协议,在平台对接、产品研发两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同时积极研究金融服务新模式,在长三角区域内构建现代化电力项目金融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相城供应链金融品牌。

 

高瓴集团战略合作签约

 

4月20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高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高瓴苏州创新中心揭牌,苏州高瓴祈睿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签约设立,高瓴引入的凯莱英医药集团、瓴健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典晶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3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今后,高瓴还将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影响力大的优势,继续带动一批成长性高、创新性强的企业落户苏州。

 

太仓赴深圳招商 22个项目签约

 

4月20日,太仓在深圳举行2021太仓(深圳)投资说明会,与珠三角工商界精英畅叙合作情谊,共谋发展大计。会上,共有22个项目签约,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商总部、生物医药等领域,带动作用强、拥有核心技术,投资总额279.6亿元。

 

苏州拿下“一区两中心”重磅平台

 

4月19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会上,宣读了科技部批复,“一区两中心”揭牌,“一区两中心”科学顾问代表获颁聘书,部分科学顾问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现场,发布了“一区两中心”建设愿景、苏州市支持“一区两中心” 加快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有关产业政策。全市每年将统筹安排100亿经费,用于推动重大载体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全面发展。

104个科技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总投资近200亿元。

 

数字金融产业相关项目集中签约

 

4月18日,2021相城(上海)数字金融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长三角服务中心、苏州相城(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投资人服务中心依次揭牌。

总投资约44.05亿元的19个数字金融产业相关项目集中签约,16个产业基金、金融科技、金融机构项目签约落户相城。

 

49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

 

4月15日,苏州科技城2021年春季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举行。本次集中签约和开工的项目共49个,总投资128.8亿元。其中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29.5亿元;开工项目22个,总投资99.3亿元。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目标在视距之外 征途是星辰大海

 

4月19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

会上,宣读了科技部批复,支持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一区两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举措。苏州将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把握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更大力度整合创新资源,探索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全力推动“一区两中心”建设,开辟新路子、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加快打造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增长极。

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瞄准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球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世界级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全国领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为确保“一区两中心”建设蹄疾步稳,苏州工业园区还特聘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三个领域的院士专家担任“一区两中心”的科学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

现场还发布了苏州市支持“一区两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一区两中心”的建设愿景。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靶点发现、新药研发、关键试剂与辅料、新型工艺等重点领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药技术创新策源地,力争到2023年,新建10个以上重大关键公共技术平台,引进培育30个以上高端领军人才团队,突破10项以上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到2030年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优势。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氮化镓等重点研究方向,围绕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等应用领域,攻坚突破,致力成为引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力争到2023年,引进5个以上国际顶尖团队,承担70个以上重大研发项目,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攻克一批制约我国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辐射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产业集群。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围绕“AI+”制造、文旅、医药、金融领域,布局建设融合创新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攻关机制,打造成为集“技术前沿化、产业高端化、社会智能化”为一体的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3年,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170家,形成30个特色鲜明应用场景,10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典型应用场景示范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

在此次大会上,104个科技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总投资近200亿元,涉及三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超85%。此次集中签约和开工,为“一区两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中国”新大学 中医新起点

 

要建设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4月22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暨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仪式举行。双方联合在苏州设立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学校选址位于吴中区临湖镇园博园地块,“一核多点”建设,核心区用地面积约610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根据合作协议,在苏州设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将设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主干学科,以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国家队”的高端引领作用,将优势科技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起点、少而精、广兼容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苏州市中医院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满足学校临床教学科研需求。中国中医科学院将积极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重点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站、岐黄学者等人才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并全力支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心血管)落户苏州。

苏州是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医药重镇,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孕育了以“温病学说”为主体的吴门医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流传下经典的医学著作。

当前,苏州正围绕中医药创新工程,加快中医药人才培育引进,着力打造中医药产业和人才高地。中国中医科学院是中医药行业“国家队”,在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疾病防治和新药研发等方面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苏州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必将为苏州医疗教育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江南文化”

品牌建设现场推进会&周庄数字梦工厂

古镇造梦

 

4月20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昆山举行,《苏州市2021年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任务清单》发布,备受关注的周庄数字梦工厂项目也正式开工。

此前,2021年1月12日,苏州市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为重点文旅投资项目的周庄数字梦工厂在大会现场签约,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而仅仅3个月的时间,项目就正式开工了。周庄,这座千年古镇,中国第一水乡,一向是人们寻梦的地方,如今,即将成为一个“造梦”的地方。

项目位于周庄镇天花荡,总规划用地210亩,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核心业态主要包括实景影视基地和配套摄影棚。建设起止年限为2021-2023年。项目将通过阿里文娱的专业平台与阿里巴巴商业生态互动,形成“内容开发—人才聚集—商业与IP合作—平台流量加持—文旅商业变现”的城市内容发动机,打造全新的文旅产业生态链。

据现场披露的信息,周庄数字梦工厂首期将推出《清明上河图密码》,打造国内最大最真实的“宋”代实景基地以及国内技术领先的摄影棚。

当苏州×阿里巴巴,当中国第一水乡遇上数字经济,一个家门口的全新文化产业项目,呼之欲出。

在当天的推进会现场,还发布了《苏州市2021年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任务清单》,纳入任务清单的项目共计65个,这些项目以全市文产大会签约项目为基础,纳入各板块大会之后新签约、新开工项目。与会代表还现场观摩了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和“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推进情况,相关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推进会要求,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围绕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落实和“江南文化”品牌打造,找准主要方向,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

世界听见苏州

 

4月22日,喜马拉雅全国首个功能性总部——“长三角区域总部”落地签约仪式在苏州市姑苏区举行。

作为国家高度重视的新经济龙头独角兽企业,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是移动互联网视听领域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布局在线教育、数字出版、人工智能、内容消费等多种上下游产业。去年11月,喜马拉雅与苏州市政府签订《一二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紧扣“让世界听见苏州”一个主题,共同推动苏州“文旅融合示范城和数字文化示范城”双城建设战略。

此次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落地姑苏区,正是喜马拉雅与苏州深化合作的生动实践。未来,该长三角区域总部将聚焦一总部(长三角城市文化公司区域总部)、一平台(万物声云研发平台)、一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与姑苏区共同推动“ 一二五” 战略合作项目,重点实施“城市品牌新传播”“主播&网红新消费”“智慧文旅新产业”“公共文化新服务”“新概念出版”等五个新计划,以一云多端的文化大数据云系统,为市民、游客等不同群体提供优质文化供给与服务,将姑苏区打造成数字有声示范区,为苏州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和实现文化产业倍增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本次签约并非喜马拉雅与姑苏区的首次“牵手”。去年7月,姑苏区与喜马拉雅在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合打造了古城区首个IP主题双层火车空间,开启了双方合作的大门。此后,苏州市首家“喜马拉雅·有声社区”在姑苏落地,线下“24小时书房”在石路商圈开设,“最是江南 声动姑苏”频道上线喜马拉雅平台,苏州喜马拉雅城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姑苏区注册成立,双方合作不断深化拓展。随着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的落地,喜马拉雅与姑苏区将共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推动合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当前,姑苏区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标上海黄浦区等国内文化强区,推出《“数字赋能 文化强区”姑苏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并大力引育优质项目,中信出版长三角总部、中建设计院以及二局投资公司等已签约,喜马拉雅苏州城市公司、奥森时尚集团、中国黄金城市会客厅、蔦屋全国供应链公司——郁栞文化公司、阅文集团潇湘书院等已落地,持续推动姑苏区文化底色成为文化亮色。顾婧

 

新东方华东总部

教育航母驶入姑苏

 

4月24日,苏州市政府与姑苏区政府分别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洪等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签约。

会见中,许昆林表示,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教育文化资源丰富,当前,苏州正积极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沪苏同城化”,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古城保护更新与利用,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擦亮古城名片。他希望新东方集团以华东总部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扩大在苏投资布局,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不断壮大教育科技产业,实现互利共赢。

俞敏洪表示,苏州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产业多元化特点鲜明、优势显著,发展活力强,创新生态优,十分看好苏州的发展前景。俞敏洪说,新东方集团将在苏州重点布局,投资建设大体量的华东总部基地,携手苏州不断做强教育、文化等产业。

作为中国著名私立教育机构,截至去年年底,新东方集团已在全国103个城市设立117所学校、12家书店以及1518家学习中心,累计面授学员超6260万人次。苏州新东方学校成立于2006年6月,去年营业额收入近10亿元,教学覆盖面积达14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员工超过2400名。

新东方华东总部落地姑苏区后,将全力打造“两总部、一园区。”即新东方华东总部,履行华东区域总部职能,发挥行业龙头优势,结合姑苏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努力成为全国线上教育标杆区域、教育科技产业高地;线上教育研发总部,推进大学课程、K12网校等课程持续发力更新,打造教育IP,实现互联网教育和“地面教育”两翼齐飞;教育科技产业园,集合教育、文化、艺术,融合培训、交流、展示等优质资源,导入新兴业务形态,布局教育全产业链生态,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科技产业高地。

姑苏区作为全市教育高地,始终把教育科技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作为姑苏区新引进的第一个教育科技类龙头项目,将立足姑苏区,辐射长三角,预计项目投资30亿元,预计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教学区超过70个。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有利于以数字赋能传统教育转型,促进“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商业”多重新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教育产业链,打造教育全生态。同时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集聚四方英才,助推姑苏区教育科技产业迈上新台阶,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