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项介绍

发布:2023-08-29 13:43    来源:长三角时讯
 
1.和文徵明一起学吴语
以文徵明绘制的《拙政园图咏》为创作基础,融合苏州俗语,以AI苏州方言配音、动效编程结合,驱动古画中的人物和景色,让画“活”起来。加入俗语小动物形象,重现文徵明笔下的吴门胜景的同时,展现苏州独特的生活意趣,以古今交汇之力丰富用户视听感受。
2.HUA山水
“HUA”一语双关,将苏州话的声音与山水画的视觉相联通,从苏州方言“四声七调”的发音特点进行视觉转化,以此为依据生成动态的山水画。变“话”为“画”让苏州文化在体验交互过程之中具象呈现、抽象表达,希望以此唤起公众对吴文化之兴趣,感受苏方言之韵味。
3.吴语桥名
桥是苏州的代表意向之一,也是地域与人之间的连接。本作品采用“青绿山水画”的风格与桥的具像结合,扇形开合动画让观众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跟读结束后,颜色绚丽的粒子音波极具科技感与未来感,从古穿越至今,象征一座座古桥从历史贯穿现在的生命力。
4.迷音七调
本作品是一款寓教于乐的像素风小游戏,希望公众在轻松的交互体验中,感受方言、习得方言。游戏是基于苏州话的七声调设计,通过闯关的形式,让玩家从易到难逐渐熟悉苏州话中的七个声调。
5.趣味传声筒
本作品选取了吴语地区中苏州、上海、杭州为代表的地标性建筑,将其轮廓和吴语中的汉字“吴”巧妙结合,传达城市与语言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理念。而科大讯飞的识别和合成系统是实现“对话”的技术支撑,让人们能从传声筒的对话中传声方言,传递情感,传承文化。
6.姑苏宝点
糕点是苏州的美食特产之一,苏式糕点吃起来软糯,苏州方言则素有“吴侬软语”之称。从味觉和听觉上分别具有“软糯”的特点。本作品将两者味、听觉上的共通性,转变为视觉上的“多巴胺”设计,充分调动感官体验。人与装置的合二为一,让此作品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场行为表演。
7.南腔北调
本作品苏州非遗为创作元素,并通过对其颜色的分析生成具有动态效果的3D粒子场景,利用苏州方言四声七调的声韵输出来控制粒子的布局和动态效果。试图探索苏州传统手工艺文化与编程艺术结合的可能性,为传统文化找到创新表达。
8.非梦
非梦(张琛,直觉泵)
《非梦》是一次将传统昆曲与数字艺术融合的实验性创作,也是一次对传统美学、现代艺术和昆曲演绎语言深度交融的探索。基于昆曲名作《牡丹亭》的经典曲目《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奇遇改编而成,作品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蒙太奇组合真实园林,并结合原作叙事与演员演绎在视觉和听觉上重新渲染杜丽娘的“梦境”,通过亦真亦假的跨媒介演绎构建“似梦非梦”的想象体验。旨在挖掘“语言”背后的感官张力,展现一场跨越虚实界限的昆曲对唱。
9.矩山图
作品将苏州市的“经济”与“天气”数据相调和,作为“山形”起伏的根据,并将“苏州方言”融入到作品的听觉内容中。作者将“数据”视作“元素”,通过自定义的“算法”将其编织组合,试图达到“美感”与“信息”的平衡,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双向奔赴。
10.《蝴蝶回到蛹中》
这是关于“痕迹”的作品:相遇后,你会在别人心中留下面貌,在网络中,你的行动被以大数据保留,正如蝴蝶翅膀在挥动时候会留下的孢子,通过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文微调,为数字人“梦孢”的神经网络中添加关于苏州的记忆,通过合成声音她以吴语与你聊她的蝴蝶梦。
11.今古一相接
作品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串联起不同时代和城市的景观,舟楫各异,穿行其上,映射着来自历史、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不同叙事线索。我们的对岸是风景,风景中有山水,有历史,有生活,还有绵延不断的生命经验。
12.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是科大讯飞推出的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拥有跨领域的知识和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基于自然对话方式理解与执行任务。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持续进化,实现从提出、规划到解决问题的全流程闭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