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廿八载

发布:2024-12-15 10:20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叶正亭 
(一)
“同济酒楼有30年了吧。”
“不对,是28年。到2026年的6月才是30周年。”阿兴回我电话如是说。他永远是那么实在,不会有一点虚。
阿兴,大名陈素兴,同济酒楼创始者,苏州餐饮商会连任五届的会长,连任四届的江苏省餐饮商会会长。不久前,省餐饮商会给了他“资深会长”的新头衔。不久前,《中国商报》杂志有个专访,题目是“把会长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的陈素兴”。我认为此文写出了阿兴的内心世界。
(二)
三十年前,阿兴是苏州某服装厂的副总,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把他推到了民营经济的风口浪尖。1996年,他在苏州嘉余坊开饭店,起名“同济”,取“同舟共济”之意。事实上,阿兴像一把火,在古城燃起一波餐饮风潮,嘉余坊的菜馆、酒楼从一家发展到了47家,成为继“吃煞太监弄”后的又一条 苏州美食街。阿兴像一粒种子,开出了苏州餐饮新模板,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菜肴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成为苏州餐饮业的楷模。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阿兴说,生意好是真本事。开一家酒楼,何以为信?一是菜品质量,二是菜肴味道,三是环境,四是价位,五是服务。
“同济”在嘉余坊开了12年,火了12年,红了12年。当时有个流行语,“是名人必到同济,不到同济不名人”。28年后的今天,我去新同济大酒楼采访。因为停车等局限,嘉余坊美食一条街早已冷落,同济酒楼也于2007年搬到了苏州新区绿宝广场。“新同济”长长的过道两侧,仍然挂着许多名人明星在同济的留影,有刘秉义、马玉涛、王昆、杨洪基、老狼、才旦卓玛、邓玉华、郭颂、杨澜、王志文、姜昆、牛群、牛犇、赵宝乐、王汝刚、恬妞、刘嘉玲、周华健、冯小刚、贝聿铭、范瑞娟、付全香、费孝通、蒋大为、刘兰芳、德德玛、温兆伦、汤敬业、游本昌、敬一丹、马季、刘欢、张明敏……很多很多,可谓群星闪烁。阿兴说,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照片都在家里。
阿兴更像是一股风,清新之风,带出了苏州餐饮业的行业之风。身为会长,他团结和带领一大批餐饮企业家“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同行相亲,互帮互助;关爱社会,行善帮困”。同济酒楼开张第一年,他就联合苏州各大媒体成立了“同济匡知中心”,对口帮助苏州培智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走进培智学堂,关爱折翅天鹅。每年两次,一次教师节,阿兴带领中心骨干慰问特岗教师。一次助残日,组织一大批企业家到学校献爱心。这是一干就是27年,累计捐资700多万元。他还与《姑苏晚报》合作,每年捐助近百位特困家庭的学子。这是一干又是15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一家成功的菜馆,最重要、排第一的乃是菜肴的味道。10年不冷的菜肴就要保留,堪做经典菜、招牌菜。一年四季,每季必推创新菜,这样可以留住“回头客”。
“同济”的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苏州的传统菜、经典菜。说到“苏州菜”,必须要有的菜品,百年流传,永不落幕。比如炒虾仁、松鼠桂鱼、响油鳝糊等。苏州人一年要吃的四块肉,春季的酱汁肉, 菜馆称作“樱桃肉”;夏季的荷叶粉蒸肉;秋季扣肉;冬季酱方。离家的孩子总是最思念妈妈的味道——红烧肉。“同济”的红烧肉+囫囵鸡蛋,自然不会缺位。苏州人办喜酒,红烧蹄膀必须有,在周庄就叫“万三蹄” ,到了同里,称“状元蹄”,苏州古城区人则叫“红烧园蹄”,同济必须有。第二类为原创菜品。一款菜品推出10年、20年,仍能热卖,持久不衰,并被人们模仿,成为网红。这样的菜品,同济有一大批。
挂炉牛肉。取牛腱子肉,打水、切片,在面包糠里打个滚,大油锅热炸,配上花生酱。这菜品被很多酒店仿效,有的做点改进,用色拉酱在牛肉片上拉网纹,取名“网络牛排”。苏州的很多菜馆的菜谱上都有这道菜。
蔬汁骨。小的刀切馒头,切块成骨牌状,油炸成金馒头,配黑糖醋汁,这盘热菜也可称为点心,每次上桌总是被一扫而光。其实这也是苏州的老传统,只是从前用了油条段,同济发明了金馒头,取名蔬汁骨。
火末青豆泥。新鲜的蚕豆,豆瓣化泥,加猪油炒,撒上火腿末。看相好,绿肥红瘦;吃口好,酥酥润润,老少皆宜。当年,歌唱家德德玛在老“同济”连吃了两份,还请教了做法,说回家要学做。
第三类,向外地同行学习的菜。同济的大厨叫吴健,好学之人,还在日本学过厨艺,阿兴经常要带着他去各地菜馆转转,虚心学习,吸取同行的经典,丰富、丰满“同济”的菜品。比如在上海,学得臭豆腐油炸后红烧之菜,又学得“酥鲫鱼”的烹调方法。在杭州,学得了咸蛋黄的炒制和蟹红油的熬制,等等。
2024/11/14

阅读排行